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件(42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件(42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6 18:2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一、写作背景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倡导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飞速发展的中国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李斌写下此文呼吁我们弘扬工匠精神,这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现实需要。没有劳模群体,难育大国工匠;没有大国工匠,难有大国重器。当下,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同时,更要练好内功,培育工匠精神,增厚国之底蕴。
一、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新时代劳动、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二、文章结构梳理
何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就是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二、文章结构梳理
新闻评论特点
一、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二、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三、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四、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二、文章结构梳理
何为
工匠精神
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二、文章结构梳理
何为
工匠精神
琢,治玉也——《说文》
雕,谓之琢——《尔雅》
雕琢:指对玉器用钻、锥等工具雕刻花纹,使其成为精美的器物。
雕琢技艺:不断改进、提高、一点点使技艺越发完美。
2
二、文章结构梳理
1.请结合文章,阐释倒数第二段中“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的内涵。
重点探究归纳
2
二、文章结构梳理
2.请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重点探究归纳
2
二、文章结构梳理
3.请结合文章,阐释倒数第二段中“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的内涵。
【点拨】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工匠精神使产品更精致从而经受住用户挑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厚植可以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流。
重点探究归纳
2
二、文章结构梳理
4.结合社会现实,谈谈工匠精神的发展措施。
重点探究归纳
2
二、文章结构梳理
1.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请根据上面的句式特点,仿写一组句子。
思维锤炼
2
二、文章结构梳理
2.请同学们阅读3、4段,画出相关语句,说一说工匠精神还有哪些内涵?
思维锤炼
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了一个匠人全部世界。
专注
创新
爱岗敬业
2
二、文章结构梳理
3.工匠精神的内涵。
思维锤炼
1、敬业。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执事敬”,是指行事要严肃认真不怠慢;“事思敬”,是指临事要专心致志不懈怠;“修己以敬”,是指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
2
二、文章结构梳理
3.工匠精神的内涵。
思维锤炼
2、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2
二、文章结构梳理
3.工匠精神的内涵。
思维锤炼
3、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一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在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如《庄子》中记载的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记》中记载的奇巧人王叔远等。
2
二、文章结构梳理
3.工匠精神的内涵。
思维锤炼
4、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王传福、从事高铁研制生产的铁路工人和从事特高压、智能电网研究运行的电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让中国创新重新影响了世界。
2
三、课后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B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概。
C.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迎门、生意红火,这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
D.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挫,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2
三、课后巩固
2.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全世界的博物馆几乎都是金字塔形的藏品结构,塔尖上是镇馆之宝、珍贵文物,腰身上是量大面广的一般文物,底层是待研究、待定级的资料。
B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匹多莫德制剂说明书进行修订,降低了适应症范围,并明确指出3岁以下儿童禁用。
C.大多数市民坦言,放鞭炮虽然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但是如果在环境和鞭炮之间做出选择,绝大多数市民会选择前者。
D人们把高空坠物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像不定时的炸弹,困扰着市民,严重威胁着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三、课后巩固
【解析】选A。B项,搭配不当,“降低……范围”搭配不当,应为“缩小……范围”。C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到“放鞭炮”前面。D项,结构混乱,“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偷换主语,应改为“它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或者“高空坠物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2
三、课后巩固
3.2019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海军建军70周年纪念日,请你以此为题材,写一副对联,每句不少于7个字。
2
三、课后巩固
答案:
示例一:七秩烽烟,雪耻扬威偿夙愿;五洋印迹,安疆亮剑捍尊严。
示例二:五千年何惧浪涛,民族英姿熔铁壁;七十载不畏风雨,中华巨舰铸军魂。
示例三:知耻图强,七秩海军奋发;护航守土,五洋碧浪纵横。
2
三、课后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华夏“大国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聚敛起来的“工匠精神”,也不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2
三、课后巩固
无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都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韩非子《五蠹》提到率先民“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用了这样的文字来描述传统工匠:“工人者,艺士也,非隐非仕,不农不商……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对能工者、善工者的歌颂,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
2
三、课后巩固
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诸如“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技多不压身”等说法不胜枚举﹐工匠文化渐成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出于这种朴素认知,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手艺练得炉火纯青,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2
三、课后巩固
随着“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义,也在历代人的推敲中逐渐显现出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字眼,至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和提升,他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益求精,这在现代语境中,被认为是“工匠精神”核心和精髓的表述,首次出现在历史文丛中。再后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引申和阐述:“盖事之出于人为者,大概日趋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
2
三、课后巩固
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古人们还将“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于是,就有了“匠心独运”的说法。此外,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摹”“推敲”,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
《礼记·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时代语境下,从古老而朴素的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工匠精神”正成为新的时代热词,而热度的背后是一场新的出发,“工匠精神”正返本开新,开创着全新的天地。
(选自公晓慧《“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有删改)
2
三、课后巩固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曾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扎根生长的“工匠精神”,至近现代已被淡化,时至今日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B《二十五等人图并序》中对古代工匠进行了歌颂,把工匠放到了二十五等人的至高地位。
C.民间文化很多,但工匠文化被广泛认同和尊重,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朱熹对“工匠精神”进行了阐述和提升,认为凡人为之事,皆应精益求精。
2
三、课后巩固
【解析】选C。A项,“至近现代已被淡化”属于无中生有。B项,“把工匠放到……至高地位”不符合文章内容,也不符合史实。D项,张冠李戴,“朱熹”应为“赵翼”。
2
三、课后巩固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既谈了“工匠精神”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又谈了它的内涵,还谈了它的延伸。
B文章第一段概述“工匠精神”的形成发展,后文以时间为序,讲了“工匠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历程。
C.文章第二段先总说“工匠精神”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然后从“王天下”的有巢氏、燧人氏和民间工匠两个角度分别阐释。
D.文章第四段先讲了“工匠精神”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然后以文化领域为例进行阐述。
2
三、课后巩固
【解析】选B。B项,“以时间为序,讲了‘工匠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历程”错误。既谈了发展历程,又谈了内涵和延伸,不完全以时间为序。
2
三、课后巩固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技多不压身”等朴素的认知是中国工匠形成敬业精神的一个先决条件。
B赵翼、孙中山对“工匠精神”的阐述引申都超越了原本制作
骨器、象牙、玉石的范畴。
C.“精益求精”“匠心独运”这两个词既是“工匠精神”的内涵,
又是“工匠精神”延伸到其他领域的证明。
D.“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这一密
码目前正在经历一场热潮。
2
三、课后巩固
【解析】选C。C项,“精益求精”是内涵,“匠心独运”是延伸。
2
三、课后巩固(阅读提升)
“安静与坚守”是工匠精神的底色
陈怀瑜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迅速走红,与纪录片一起走红的还有主人公——故宫文物修复师。55岁的王津师傅是他们的代表,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进入故宫工作已经39年了。每天早八晚五,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几十年如一日,和蒙尘多年的文物打交道。
2
三、课后巩固
人们尊崇工匠精神,更多的是钦佩其所蕴含的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出神入化的技艺。其实,这些精湛非凡的工匠技术,并非仅有天赋便可成就。后天的刻苦学习、甘于寂寞、坚守如才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源头活水与真正底色。
自古而今,在工匠精神的光芒下,成就无数工匠大师。如在中国古代,就有鲁班、李冰、李春等,他们几乎全靠手工制作﹐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如果没有其儿时就从师学艺,没有汗水擦亮前路,没有坚持不懈地一直努力,当然就难以成就为一名巨匠。
2
三、课后巩固
像过去,一个学徒工,要从小时候到长大成人,学上十多年才能出师。此中之艰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一种安静如初的心态和坚守不懈的精神,学艺而成,青出于蓝,就很难做到。
即使到了当代,像瑞士的钟表工业,一-些意大利的制鞋业,仍然在沿用手工工艺,就是因为机器的流水线上,很难达到工匠手艺之精致的程度。像故宫钟表修复师,至今仍默默地坚守着这一-古老行业,他们因此成了另类“网红”。这其实正是人们对其于时光的静谧中不惧寂寞、无声坚守之工匠精神的推崇与尊敬。
2
三、课后巩固
当下时代,社会嬗变,人心浮躁﹐人们的脚步更为匆匆。其实,这样的环境与心态下,我们更需要有时能静下来、慢一些,让步伐走得更稳些;在耐心中更多些深入思考,让我们的行动来得更为扎实、有力些。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也
能让心更细致些,动作更稳妥些,精神更丰厚些,思想更深沉些——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致﹑悠远的事业,也就是人人心中都能沉淀着传承千古的工匠精神,每个人就能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成就属于自己的事业与未来。
2
三、课后巩固
在生活中,一些看似“慢”的行为﹐其实正孕育着快速提升的质变﹔在看似静无声息的环境里,其实正磨炼和生成着动若脱兔的飞跃;在看似无言而寂寥的坚守中,其实也正昭示着向成功目标的一-步步逼近……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在这种不惮于寂寞、不畏于静默、不躁于坚守中,让技艺超凡脱俗,令手中精品迭出,成就更多传世经典,并让这种技艺与精神代代传承不息。
2
三、课后巩固
就像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师傅所言:“干这一行要坐得住,必须安静、安静、再安静。”是的,当我们从纪录片中,看着这些故宫工匠那种宁静致远、坚韧不拔、精益求精、有条不紊、禅意十足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时,便能真切地感受和体会到,如果大家都多了些安静中坚守的工匠精神之底色,就能更多地修复那些尘世间的浮躁心态,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为从容淡定、执着内敛;让我们的工作,更为细致入微、飞得更高更远……
(选自《每日新报》,有删改)
2
三、课后巩固(主题阅读)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2
三、课后巩固(主题阅读)
大国工匠——“男神”王津
55岁的钟表匠王津师傅已成为新一代网红。王津师傅具有大国工匠的风采“坐得住”,技艺精湛,温暖而谦逊,执着而内敛。他曾经修好故宫的一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这座钟表是乾隆皇帝的珍藏,钟顶有个“农场”,房屋、农户、家禽、流水活灵活现。刚出库房时,这座钟非常残破,他为自制一个齿轮,耗时一周用小细锉在齿上“找”点,与原件严丝合缝。
2
三、课后巩固(主题阅读)
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曾参与修复铜镀金雄鸡动物楼阁式钟,几个修复师傅一起耗时八九个月,才将钟座上的凉亭、雄鸡、盘蛇、栖鸟修复如初。2010年,他参与修复了瑞士钟表大师路易斯·罗卡特制造的“老人变戏法钟”,与专家、助手耗时一年才恢复这座古董钟的变戏法功能——老人手中的豆子,小球变色,小鸟张嘴摆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