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课件(40张PPT)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3.1《百合花》课件(40张PPT)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6 18:2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百合花》
茹志鹃
导入:
早年间四川一带有个国家叫蜀国。国君与皇后恩爱有加,他们生有一百个王子。在国君与皇后年事渐高以后,国君又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妃子。这妃子入宫第二年就给老国君生了一个小王子。
 国君老年得子,十分高兴,倍加宠爱。王妃的想法可不一样,她想到的是自己生的这个小王子若想继承王位,是怎么也斗不过皇后生的那一百个王子的。于是她就向国君进谗言,说皇后教唆着那一百个王子要造反。国君年纪大了,不免昏庸、不辨是非。就下令将皇后和一百个王子都驱赶出境。
  蜀国的邻国叫滇国。滇国本来就对蜀国虎视眈眈,想侵占蜀国的土地。现在见蜀国国君如此昏庸无道,居然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赶出国境,认为时机已到,便马上发兵攻打蜀国。
  蜀国本来国力是强盛的,但文武大臣们自从见到国君宠幸王妃,听信谗言、赶走皇后和王子,也都人心涣散,都不愿为国君效力了。所以滇国的军队攻城夺池,很快就逼近蜀国国都了。形势万分危急。
国君在束手无策之际,只好亲自督阵。可是他年岁大了,体力不济;加上威信丧失,军队中人人只顾自保性命,无人肯冲锋陷阵。正在这时候,国君忽然看见远远来了一队人马,人数不多,却英勇异常,直奔入敌人阵营,一阵猛冲猛杀,竟然把敌军杀得人仰马翻,剩下的少数几个也狼狈逃窜而去。待到国君带领着军队迎上前去,才看清楚原来这一支仿佛从天而降的援军,竟然是被自己驱逐出宫的一百个王子,以及他们带领的家臣们。
  当时,国君又高兴又惭愧,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这时一位老臣赶上前来,对国君说:“皇上,家和万事兴呀。你该把皇后和王子们都接回宫来,一家人团团圆圆才能安家兴国。”大王子说:“父王,请您放心,母后一贯教导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同扶佐父王,更要我们善待王妃与小弟。我们一百个兄弟永不分离,一定要帮助父王共同治理国家。”国君老泪纵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以后当然是接回了皇后和一百个王子,王妃也知错认错了。蜀国从此更强盛发达了。
  以后不久,奇怪的事发生了。那就是在王子们当年与敌军作战的高山林下,不知不觉地长出了一种奇异的植物。后来,人们根据它的地下茎层层叠合的特点,并联想到百子合力救蜀王的故事,便给它取了一个象征兄弟团结意义的名字——“百合”。
  后来,现代人也将百合比喻爱情“百年好和”……
有关百合花的故事总是浪漫的、动人的,因为百合花象征纯洁、高雅、财富、荣誉、神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百合花”的小说,看看这里的“百合花”又有什么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及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2、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写作顺序。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纯洁的感情。
4、品味小说语言的清新俊逸。
关于茹志鹃: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
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98年10月7日逝世。其代表作有《百合花》。
茹志鹃与女儿王安忆
茹志鹃从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又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现为《上海文学》编委。茹志鹃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侠,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她的许多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等都受到过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镜等老一辈作家的好评,一些作品被译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生活》是她的第一篇作品,于1943年11月22日发表在上海《申报》副刊《白茅》第36期。1955年夏,由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作协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1958年3月,在《延河》月刊发表短篇《百合花》,歌颂解放军和人民之间的血肉关系,茅盾称赞这是一篇具有清新、俊逸风格的好作品,此后有影响的小说还有《静静的产院》等。
茹志鹃写过很多短篇小说和散文。文笔细腻、人物性格鲜明动人,颇得好评。
她尤其长于写抒情心理小说。表现战争题材,以空灵精致的笔触展示军民间的诗情和厚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生活,那柔美纤细的笔触常游弋在劳动女性的心灵世界,显示人物内心的热切和性格的贤淑。进入新时期以后,茹志鹃的视野变得更宽广而深邃,作品"从微笑到沉思",温存中透出辛辣,热情里蕴含冷峻,创作风格有所发展。
关于创作背景:
茹志娟说:“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我丈夫王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由于对当年日渐严峻的现实社会政治生活处境充满了“忧虑”和“悲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过程中,茹志鹃偏爱对革命的“宏大叙事”(历史的和现实的)进行回避、剪裁和净化处理,其目的是通过在文本中虚构出一系列理想化的日常人伦情感话语空间,以此作为“精神避风港”来宣泄自己内心的焦虑。茹志鹃的这种补偿性的隐秘创作心理机制在当年的革命文学话语秩序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掌握语言基础知识
1、给加红色的字注音:
劈手(
)
闪烁(
)
虔诚(
)
半晌(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破zhān(
)帽
niǔ(
)怩
抱qiàn(
)
踌chú(
)
幼zhì(
)

shuò
qián
shǎng





3、下列词语中加红色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敝帚自珍(破旧)
不赞一词(帮助)
B.潜滋暗长(生出)
见异思迁(变动)
C.不能自已(停止)
群山环拱(围绕)
D.错落有致(情趣)
秉烛夜谈(拿着)
【答案】C
4、下列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文艺节目。
B.“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公园里到处是游玩的人,天黑了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第九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些歌手面对常识性问题一筹莫展,默默无闻,令人失望。
D.某些国家借搜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名行掠石油资源之实,真可谓是事半功倍。
【答案】:B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内容探究
阅读课文至少三遍,梳理故事情节并填写下表:
故事结构
小标题
内容范围
开端
从开头到“这都怪我了”
发展
高潮
结局
明确:
故事结构
小标题
内容范围
开端
带路
从开头到“这都怪我了”
发展
借被
从“我们到包扎所"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高潮
牺牲/献被
从“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到“两个干硬的馒头”
结局
盖被
从“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到结尾
快速阅读“带路”“借被”“牺牲”部分,归纳出小通讯的性格特征。
明确:小通讯员是一个极其可爱的普通战士。
①他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
②憨厚朴实,拘谨腼腆;
③十分关心同志。
作者是如何刻画小通讯员的形象的?
明确:
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
细节描写
天真纯洁、充满朝气
“带路”情节中“张皇”“数摸”这两个动词
憨厚朴实、拘谨腼腆
动作描写
走走停停,给我两个馍馍
十分关心同志
动作描写
作者十分形象逼真地刻画了一个腼腆、羞涩、局促而又质朴纯洁的小战士形象。
“张皇”和“数摸”这两个动词的运用有何作用?
明确:
“张皇”的意思是恐慌、慌张,但在这里却非贬义,这一神态描写,是在写“我”刚刚结识的小通讯员那种腼腆、羞涩、局促,表现他质朴、纯洁的心灵。
“数摸”这一动词更突出了小通讯员那种忸怩的神态,拘谨局促的心理。
有人说,在“借被”的情节中最能表现小通讯员的质朴纯洁,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参考观点】:
同意。
在这一环节中小通讯员的质朴与纯洁表露无遗。当他意识到自己借东西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可能会给群众造成不良影响时,就马上松松爽爽地跟“我”前去解释。而借到被子以后,知道这是人家新婚时惟一的嫁妆,心里又立刻感到不安,又要把被子再送回去。
这些都体现出小通讯员由于在革命队伍里受到党的教育和战斗生活的锻炼,他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革命责任感。
在文章的前面部分刻画小通讯员对同志十分关心有何作用?
明确:
①表现小通讯员的善良与淳朴,展现人性光辉。
②为下文小通讯员的牺牲做铺垫。在取得总攻胜利的前夕,为了保护担架队员英勇捐躯,表现了他对革命和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
分析新媳妇的形象特征
新媳妇的性格有哪些特征?
明确:她美丽、纯洁、善良、高尚。
作品在新媳妇的性格刻画方面有何特色?
明确:新媳妇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劈手”集中写出了新媳妇用自己的新被子为通讯员人殓时的那种果断坚毅、不容商量的态度。与先前的娴静羞赧判若两人。
刚过门才三天,小通讯员就要借她唯一的嫁妆
舍不得
听我说借被子是为了打仗为了老百姓之后
主动将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转身进去抱被子
到了包扎所
当卫生员动手要揭掉通讯员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时
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
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纯真、高洁的优美心灵和品格的象征。
总结人物形象:
小通讯员:热爱生活,憨厚纯朴,拘谨腼腆,关心同志,觉悟高,忠于革命。
新媳妇:美丽娴静、淳朴善良、对子弟兵有着深厚的阶级情谊。
作者用第一人称写作,“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1、以“我”为视角切入点,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富有真实感。
2、便于表现感情的变化:生气???兴趣???着恼???亲热???爱上???后悔??
心跳???强忍泪水???想推开沉重。
3、?推动情节发展
4、借“我”的情感变化表达人与人之间浓浓的革命友谊。
【知识拓展一】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有哪些作用?
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反衬的作用;?
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④推动情节发展。
【知识拓展二】小说中采用第一人称写作角度的好处
①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
②使小说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
③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小说题目为“百合花”,“百合花”这一意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明确: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在“借被”“献被”的过程中凸现新媳妇纯洁高尚的人物形象。在“盖被”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小通讯员的心灵纯洁美好就像一朵洁白无瑕的百合花。
小说中的“百合花”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在小说中,作者赋予了“百合花”丰富的象征意义。
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
百合花象征着虽处于战争年代,但社会仍处处充满的人性美、人情美。
作者以“百合花”为标题的用意何在?
明确: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她义无反顾地奉献出来,象征了军民之间百合花一般纯洁的深情。
课文总结:
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百合花》的语言不论叙述、描写、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
。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拓展练习】:
新媳妇将自己的新被子盖在牺牲的通讯员身上时,没有说话,但她的内心是不平静的。试揣度其心理,写一段话,写出此时她的心里所想。(50字左右)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