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5单元 第4课时 解方程(例2、3)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5单元 第4课时 解方程(例2、3)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06 19:3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解方程(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8例2、例3,完成教科书P68“做一做”第1、2题和P70“练习十五”第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步骤和过程,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解方程的策略。
3.在解方程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解方程的思维过程和数学转化思想,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不同难度的方程的策略和步骤。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习题。
让学生口述解方程的过程,教师适时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解方程的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二、探索新知
1.解形如ax=b的方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8例2天平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大家能列出方程吗?
【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后,根据图意写出方程:3x=18。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怎样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2)]
(2)尝试解答。
师:大家能用刚才复习题中解方程的经验来解这道方程吗?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巡视指导,规范解答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3x=18
解:3x÷3=18÷3
x=6
师:为什么方程两边要同时除以3?
【学情预设】两边同时除以3可以消去3这个因数,这样左边就只剩下x了。
师:这是根据什么来解方程的?
【学情预设】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课件演示小方块消去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两边同时除以3。
师:谁来检验一下这个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呢?
学生独立书写检验过程,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教师指导出示完整的检验过程。
【设计意图】教科书P68例2以3x=18为例,讨论形如ax=b的方程的解法:运用等式性质2解方程。在教学中凭借天平演示的图示,展现解方程的完整思考过程。交流时让学生先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用天平演示验证后,再说验算过程并请学生自己检验,最后教师展现完整的检验过程,让学生加深印象,规范格式。
2.解形如a-x=b的方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8例3。
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师:大家遇到了什么困难?
【学情预设】预设1:不知道20-x=9两边要怎么做。
预设2:两边“+20”或者“-20”都发现做不下去,解不了。
预设3:两边同时“+x”后不知道怎样继续解答。
(2)分析交流,探讨解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加上的这个数是不是一定是一个已知数?
②两边“+20”或者“-20”能否使方程简化?方便后面的解答吗?
③两边“+x”后方程左右两边变化是怎样的?后面又应该怎么做?
学生再次尝试解方程。
师:谁愿意上台展示一下?(指名板演)
20-x=9
解:
20-x+x=9+x(等式的性质1)
20=9+x
9+x=20(等式左右两边交换位置)
x+9-9=20-9(加法交换律,等式性质1)
x=11
教师根据板演的情况适当指导并规范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当未知数在运算符号后面的时候,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方程变式,深入体会解方程的策略,同时也渗透了数学转化的思想。
3.归纳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复杂的方程我们也会解了,那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我们要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两边同时消去一个数时,这个数也可以是未知数。
预设2:当运算符号是“-”或“÷”时,要消去运算符号后面的那个数,使方程逐步简化。
预设3:解方程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还要检验是否正确。
师:同学们的思维很严密,总结得很完整!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P68“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指导,把学生有代表性的解答进行投影展示,积累解方程的经验。
【学情预设】学生不知道如何解答2.1÷x=3时,教师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确通过两边同时乘x把除法的方程转化为乘法的方程,这样就方便后面的解答。
2.完成教科书P68“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解答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P70“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本题是用文字语言来表示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过程其实就是数学语言的翻译过程,解题时提示学生读题要仔细。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1.解方程要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
2.当运算符号是“-”或者“÷”时,要消去运算符号后面的那个数。
3.消去的数可以是已知数,也可以是未知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灵活运用等式性质去解方程的过程,特别是让学生经历当未知数在“-”或者“÷”后面时是怎样解答方程的。在此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将新问题转化为多个已经学会如何解决的旧问题。通过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从而提升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
?作业设计
二、解方程。(带
的要检验)
8x=154?
x÷3.8=2.5
40-x=31.5?4.8÷x=2.4
三、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并解方程。
1.x的3.6倍是72。
2.60除以x等于0.4。
四、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1.
2.
五、不计算,把下列每组方程中代表数值最小的字母圈出来。
六、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10。
参考答案
二、x=19.25
x=9.5
x=8.5
x=2(检验略)
三、1.3.6x=72
x=20
2.60÷x=0.4
x=150
四、1.3x=16.5
x=5.5
2.x÷6=0.2
x=1.2
五、b
c
d
a
六、360
12.2
4
0.4
【教学提示】
突出“转化”思想,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会如何解决的旧问题。
【教学提示】
反复强调格式:前面要写“解:”,等号要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