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7 07:0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社会经济发展
手工业
农业
商业
社会经济局限
经济
政治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1)明朝后期玉米、甘薯等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材料: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荔枝、龙眼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农业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1)表现: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材料: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中外历史纲要》(上)84页
2.手工业
材料:(明朝中后期)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yōnɡsūn)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ā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摘编自蒋以化《西台漫记》
(2)依据史料二说明明朝后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并概括其特征。
(3)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实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有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雇佣劳动
资本主义萌芽
货币、生产生活资料所有者(机户)
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机工)
手工工场
雇佣
被雇佣
经营
利润
劳动
工资
出资
出力
图3
雇佣劳动形成的条件和因素
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答案提示: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史料三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结合教材内容,概括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的表现,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3.商业
(1)美洲等地白银大量流入,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2)形成实力雄厚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3)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白银货币
长途贩运
商人群体
商业市镇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二)社会经济的局限
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材料:在西方……一场伟大的、以“文艺复兴”为主题的启蒙运动拉开了帷幕。同时,北欧和西欧各国开始海外大冒险,欧洲的经济轴心由南向北,从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东岸地区转移。在政治革命、文化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综合推动之下,“世界时间”的钟摆终于从东方猛烈地摇向西方。
而在东方,从皇帝、知识分子到草民百姓,竟没有一个人察觉到这一历史性的变局。在这里,成熟的农业文明正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高度,与之相伴的是,专制制度也历经千年打磨而趋于精致。钱穆因此说:“可惜的是,西方历史这一阶段是进步的,而中国这一阶段则退步了。”
——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发展
局限
农业
商业
手工业
1.新的农作物传入
2.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新的经营方式
(雇佣劳动)出现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工商业市镇兴起
地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经济:传统自然经济仍占压倒性优势
政治: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进步转型
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早期工业化
货币化
群体化
市场化
城市化
商品化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陆王心学
(1)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2)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
3.评价:
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1.代表人物:陆九渊、王守仁
2.思想主张: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守仁《传习录》
陆王心学
天理
万物本原
宇宙观
心即理
1.致良知
宇宙观
方法论
2.知行合一
人生观
发明本心
四句教: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程朱理学
儒家的社会关怀
内心的宁静与超越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二)李贽
材料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材料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当大喜,何耻为?
——《藏书》
材料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提倡个性解放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
否定孔子权威
——“异端”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2.顾炎武和王夫之: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并提出一些重要见解。
材料: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课堂探究】
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明至清中叶思想领域变化的特点
特点
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②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③反传统、反教条。如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④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思考:如何认识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
1.积极性: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构成中国早期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和反封建专制斗争的历史进步性。
2.局限性:
但从内容看,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
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
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
三、小说与戏曲
(一)小说
1.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各自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2.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3.清朝中期:曹雪芹创作长篇小说《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三、小说与戏曲
(二)戏曲
1.戏曲创作:
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2.舞台演出:
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京剧,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三、小说与戏曲
【课堂探究】明清时期小说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形成了要求表现自己思想和生活的广大读者群。
2.传统的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发展。
3.社会识字率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4.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
5.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强,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三、小说与戏曲

名称






《水浒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
《西游记》
(明)吴承恩
神话小说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
讽刺小说
《红楼梦》
(清)曹雪芹
古典现实主义文学


传奇
(明)汤显祖
(清)孔尚任
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昆曲
发源:江苏昆山一带
在戏曲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京剧
形成:清朝道光年间
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四、科技
(一)传统科技
著作
作者
特色
《本草纲目》
李时珍
中医药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农学
《天工开物》
宋应星
工艺学
《徐霞客游记》
徐宏祖
地理和地质学
从明朝中后期起,中国有出现当时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吗?
传统科技
处于成就总结阶段,未转化为近代科学
四、科技
(二)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
1.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2.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局部)书影
《四库全书》(局部)书影
【知识链接】
①类书,是古代起工具书作用的资料汇编著作。根据具体内容摘录各种不同书籍上的材料,分门别类重新编排,以便学者查找。
②丛书,是多部书籍的汇编。将不同的书搜集到一起一并出版,原则上保持各书原貌。
四、科技
(三)西学东渐
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明后期到近代,西方的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
1.思想:提倡个性,具有一定的平等及叛逆色彩;
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
2.文化:通俗小说适应壮大了的市民阶层的需要,
具有反封建色彩。
3.科技:传统科技集大成;部分融合西方的科技知识,西学东渐。
【知识总结】明清时期社会发生的新变化?
总结
领域
旧本质
新变化
政治
经济
文化
对外关系
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重农抑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理学束缚人性;文化专制空前强化;传统科技大成
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保守,落后于世界潮流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西学东渐开始,产生早期启蒙思想,文艺大众化、世俗化
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大批传教士来华,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带入中国,
量变质不变
明至清中叶
(1368—1840)
世界
中国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英、法、美)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提倡人性、理性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文化专制:
八股取士
文字狱
海外贸易
殖民掠夺
闭关锁国政策
小结: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明清政策阻碍社会进步转型
政治
经济
外交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实行“闭关锁国”(当时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
文化
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严重阻碍中国科技进步
1.明清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手工业
商业
资本主义萌芽
2.明清政策阻碍社会进步转型
经济
基础
上层
建筑
决定
反作用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领域
手工业领域
商业领域
陆王心学
李贽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小说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
清朝中期:曹雪芹《红楼梦》
戏曲创作:汤显祖、孔尚任
舞台演出:昆曲、京剧
传统科技: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和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西学东渐:利玛窦
社会经济的局限
小说与戏曲
思想领域的变化
戏曲
科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