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教材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有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要研究材料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请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照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各类材料的特点。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看世界。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学生对于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概念将会成为本节课学习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
造出来的。
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够按材料类别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关注身边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节能环保。
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每组:衣服、橡胶手套、玻璃烧杯、瓷杯、蒸发皿、雨量器、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一次性筷子、回形针、毛巾、标签纸、记录单。教师另准备名牌、篮筐、磁铁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目标
活动时间
1、聚焦
观看视频和图片,意识到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不同
播放视频,介绍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材料”这一主题
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自然世界是天然形成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制作的。人工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人工世界的物品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
5
说出我们所处的科学实验室里的各种物品的名称,讨论一下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并举手汇报
听取学生的讨论结果,整理出几种常见的材料,引导学生按照材料给物品分类
观察、辨识常见物品的材料,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后,简单介绍常见的几种材料
7
2、探索
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识别物品的材料,讨论之后,分类放置到相应的篮筐中
提供14中物品,鼓励学生多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结果
按材料类别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在分类过程中启发学生对材料进行观察与辨识。
7
按照篮筐中的分类结果,填写实验记录单
指导学生有序进行活动
将全班的活动结果汇集在一起便于整理和讨论
6
3、研讨
一起检查篮筐,看看哪些物品是存在疑问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检查篮筐,将有疑问的物品提出,请该组解答,全班一起讨论
全班同学对于结果做进一步的研讨
5
小结活动,填写、修改记录单
和学生一起梳理小结,共同完善记录单
小结梳理,记录结果
5
4、拓展
观察课桌的构成,思考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部位要用不同的材料制作?
出示相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材料有什么特点?怎样利用这些特点?
承上启下,为下一课做铺垫
5
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自然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
人工世界
物品
材料:玻璃、塑料、金属、、、
特点
实验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