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连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情反馈(一)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A.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局限
B.
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
C.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
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不同
2.表1为古罗马时期的相关立法
表1
类别
内容
水道立法
损害水道者、偷水者等要受到制裁
排污立法
洗羊毛活动必须在城外进行
下水道立法
禁止邻人使用暴力阻止下水道清扫和修理
医疗卫生立法
赋予外国医生罗马市民权
据此可知:
A.罗马法注重保护公共利益
B.罗马的公民权不断扩大
B.罗马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D.罗马法的法律体系完备
3.约公元前450至前445年间的一件铭文记载了雅典公民大会选拔女祭司的情况:[……]阿科斯提案:胜利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应从所有雅典妇女中[任命],……女祭司的薪资应为(每年)50德拉克玛以及公共祭祀(牺牲品)的腿和皮。”多年后,公民大会再次明确规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玛。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
A.公民大会负责处理城邦重要事务
B.祭司是享有特权的公民群体
C.妇女在特定领域拥有政治权利
D.津贴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4.严复曾在《原富》一书中提到:“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西欧封建制)之俗……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其有主而不必知其有王。故地大民众者,王力不足以御临之也。”严复这段话强调的是
A.
西欧封建制存在割据的隐患
B.
封君与封臣形成契约关系
C.
土地是维系封君封臣的纽带
D.
管理地方需加强中央集权
5.马丘比丘遗址的主要建筑分为农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里有沿着陡峭山坡层层开凿建造的房屋、从山顶向各个方向开凿的供水渠道、各种形状的庙宇、庄严的皇家墓葬,还有日署、采石地点等。该遗址反映了
A.
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的中心
B.
阿兹特克人国家丰富的宗教信仰
C.
印第安人高超的城市建筑艺术
D.
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的精华
6.关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历来有争议。分析下表双方的辩论观点,选项中合理的是
否定方观点
肯定方观点
元代中文文献中没有对马可·波罗的记载
来华外国人不可能都被记载,即使记载,也可能遗失
《马可·波罗游记》存在错载史实以及漏载中国特有的长城、茶叶、汉字等事物
书中关于中国的多数记载已得到印证,未记载特有事物,可以合理解释
《马可·波罗游记》稿本众多且内容不一致
稿本有差异但不影响主体内容
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可能是依据某种波斯的导游手册,编造出游记
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有这种导游手册
A.根据《马可·波罗游记》错载或漏载某些元代特有事物,可否定其真实性
B.判断《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应从总体上看其是否提供了得到印证的资料
C.历史研究要勇于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论带史
D.学术观点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
7.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8.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9.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10.彼特拉克特别推崇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作品,而伏尔泰对李维的作品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并且认为古典史家的很多记载都是无稽之谈。这种改变
A.反映了古典文化走向没落
B.表现了理性的批判精神
C.说明了人文精神遭到质疑
D.受到了宗教改革的影响
11.18世纪90年代初,法国国民议会取消监禁专制授权令,否定了家长或家族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国民议会还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上述内容体现了
A.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
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
C.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
D.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
12.有法国政治家评价拿破仑:“没有多少人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以外还影响着如此许多之人。如果说他的辉煌能够抵挡时间的侵蚀,那是因为他的生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产生了一种亲密的回响。”并称赞他帮助塑造了现代法国。下列项中,最能体现拿破仑“帮助塑造了现代法国”的是
A.发动“雾月政变”
B.编纂《民法典》
C.废除雇佣兵制
D.取得奥斯特里茨战役大捷
13.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14.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
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15.下表反映了各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变化,这说明(
)
地区
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百分比)
1750年
1900年
欧洲
23.2
62
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
61.1
10.3
A.
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贫富差距
B.
工业文明尚未冲击亚洲国家
C.
欧洲成为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心
D.
亚洲国家被排弃在世界市场之外16.1860年以后,农业机械迅速在美国推广使用,粮食播种机、粮食收割机、打谷机、谷捆搬运机、割草机等相继出现,主要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到19世纪末,农业劳动人口已从世纪初的约占80%降到约占30%。这一结果
A.
有利于工业化发展
B.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C.开启了城市化进程
D.导致工业品市场萎缩
17.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
D.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
18.19世纪中叶,两位年轻德国思想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文中写道:“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该纲领
①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②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
③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20世纪初,有学者撰文介绍《马克思学说》,其中提到:“观察人类社会,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上述文字重在介绍
A.唯物史观
B.空想社会主义
C.进化史观
D.阶级分析方法
20.巴黎公社革命后,欧洲各国政府“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来对付危及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于是,警察进行国际性合作,剥夺逃亡的公社社员作为政治难民所应接受的保护地位”。这是因为
A.各国害怕与法国政府交恶
B.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
D.巴黎公社倡导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21.1804年海地取得独立,揭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随后,独立浪潮席卷了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到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有学者认为,如果从全球视角看,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美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22.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经过争论达成协议,其中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据此可知,殖民扩张过程中(
)
A.
对黑奴贸易愈加重视
B.
德国逐渐成为新兴殖民霸主
C.
列强之间的冲突加剧
D.
主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23.图2为1919年的一幅漫画《超重》,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写有“国际联盟”字样的橄榄枝交给一只和平鸽。作者意在
A.彰显国联在处理国际争端中的作用
B.质疑国联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能力
C.颂扬战后兴起的全球反战与和平思潮
D.揭露美国试图通过国联称霸世界的野心
24.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25.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完善新经济政策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26.表2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表2
时间
拖拉机数量(万台)
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
2.7
1.7
1932年
14.8
61.5
1937年
56.1
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27.甘地说:“非暴力……并不是服服帖帖地服从坏人的主意,而是说用自己整个精神去反对专制魔王的意志。“1920年,国大党提出“用和平与合法手段获得自治”。1930年,国大党又提出“印度必须跟英国断绝关系,完全独立”。1948年,国大党宣布“批准发动最大规模群众性斗争”,由此可见
A.非暴力主义具有明显的反帝反殖性质
B.甘地的思想客观上不利于印度近代化
C.国大党的斗争策略与总体目标发生根本变化
D.国大党的理念与甘地思想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28.1946年3月,英国驻苏联使馆临时代办弗兰克.罗伯茨向外的交部建议,“要像战时解决军事战略问题那样来处理英苏关系”,“必须认识到苏联不可能成为可信赖的朋友,但同时我们应努力防止这种缺乏友谊的状态转化成敌对”。该建议被英国政府接受。这一建议
A.推动了英国对苏联政策的转变
B.延缓了英国对苏联冷战进程
C.体现了英国期望保持大国地位
D.反映了苏联与西方关系的缓和
29.一次国际会议的公报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七部分。公报声明:“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是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一种障碍。”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巴黎和会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0.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发出呼声的愿望日益强烈。在铁托等人的推动下,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关于不结盟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A.倡导并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B.发起国为南斯拉夫、印尼、埃及
C.彻底瓦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D.有力地冲击了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31.图2是20世纪70年代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它们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目标是
图2
A.实现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
D.构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32.表1
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
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
1948年
397
582
1949年
145
765
1950年1—6月
41
268
表1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
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
C.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33.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纽约画派领衔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将油墨滴洒和倾泼在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法而著称,画作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主题。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这表明
A.纽约画派的创作方式受到各国民众欢迎
B.纽约画派的创作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
C.美国政府旨在扩大纽约画派的影响力
D.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
34.某班同学围绕“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展开研究性学习,设计了如下示意图。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
市场体制
B.
分配机制
C.
产业结构
D.
经济模式
35.2020年11月15日,在印度中途退出的情况下,有中国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完成签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中国政府还宣布将积极考虑加入开放程度更高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表明①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曲折中发展②国际经济新秩序基本确立③发展中国家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④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
A.①
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其中36题15分,37题15分,共30分。请根据要求作答。
3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那时,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有孔子、老子……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的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同时也产生了宗教。
——摘编自(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21世纪将是人类的新轴心时代。在这个新的轴心时代,世界文化发展的状况将不是各自独立发展,而是在相互影响下形成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各种文化将由其吸收他种文化的某些因素和更新自身文化的能力决定其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化研究将会成为21世纪文化发展的动力。跨文化与跨学科研究会大大地发展起来。……新的轴心时代的文化将不可能像公元前5世纪前后那样由少数几个伟大思想家来主导,而将是由众多的思想群体来导演未来文化的发展。可以预见,21世纪的思想文化也许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世纪。
——据汤一介《瞩望新轴心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轴心时代人类文明的相同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轴心时代与轴心时代的不同及形成原因。(9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二战后,在西欧出现的一体化运动蓬勃发展。鉴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在欧洲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和战争复仇主义的危险依然存在,美国政府以“杜鲁门主义”的发表为标志,主动插手欧洲的战后重建,支持欧洲一体化。美国希望西欧国家能按照美国模式一——联邦制进行欧洲一体化,建立“欧洲合众国”,实现自立、自助和共同发展,成为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支撑点,减轻其负担。
——摘编自张福财《关于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问题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关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是:“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格局出现的“结构性”变化并分析其影响。(9分)
大连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情反馈(一)
历史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A
A
A
C
B
A
D
A
B
B
B
C
B
C
A
C
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A
C
C
C
B
C
A
B
A
A
A
D
B
D
D
B
D
36.(15分)
(1)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领袖(或者精神导师);都用理智和道德的方式面对这个世界;都探索人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问题;宗教与世俗道德体系并存;都奠定了这个地区后世文明发展的基础。(答3点得6分)
(2)21世纪的新轴心时代与轴心时代的不同主要有:世界文明的发展不再是独立发展而是相互影响和多元共存的;思想文化的研究是多学科相互综合和渗透的;思想领袖不再是少数个体而是群体,文化的主体不再是精英而是精英与大众的结合。(答3点得3分)
成因:政治上,21世纪的人类向多极化趋势迈进;经济上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思想文化上,现代科技和学术向综合方向发展,人类文明相互交流和影响;在人类关系上,人类在形成命运共同体。(能从3个不同的角度答得6分)
37.(15分)
(1)原因:防止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推广美国模式;促进西欧国家的恢复与发展,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减轻美国的负担;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企图建立世界霸权。(任意三点6分)
(2)变化: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3分)
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任意三点6分)
1970年:《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宣言》
《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
1973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
《关于民族解放斗争宣言》《关于海洋法宣言》
1976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
1979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