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7 15:2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一)、追忆感悟。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2、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感恩情怀。
学习目标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21岁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走近作者
“我”双腿瘫痪后,脾气怎样?体现在哪里?
目标一
目标二
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
自主学习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
暴怒无常




目标一
“我”双腿瘫痪后,脾气怎样?体现在哪里?——走进作者病痛之苦。
a.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b.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我与地坛》
初读课文:走进作者病痛之苦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
儿活……”
母亲
过来
住我的手,
住哭声说:



:“我可活什么劲!”
互动展示
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说的?怎么做的?——感受母亲隐忍之苦
目标二:
母亲当时,自身的状况如何?
目标二:品读课文,感受母亲隐忍之苦
身患绝症
病入膏肓
儿子瘫痪
暴怒无常
互动展示
目标二:
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有没有大声呼喊我活着什么劲!
——没有
——没有
——没有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品读课文,感受母亲隐忍之苦
互动展示

母亲就
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
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批注:连用两个“悄悄地”,表现出母亲的一片苦心。她体谅儿子的苦衷,想让儿子尽情地发泄又不想惊扰他。其实她更加难过却忍在心里。这是多么细心多么深沉的母爱啊!
悄悄地
悄悄地
互动展示
目标二:面对我的暴怒,母亲是怎么做的?
——感受母亲隐忍之苦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
说一说:请你替母亲劝劝史铁生,你会怎么说呢?
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拓展迁移
理解苦难中的“好好儿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理解苦难中的“好好儿活”
拓展迁移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我与地坛》
拓展迁移
史铁生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其散文《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还有《病隙碎笔》、《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大量优秀作品。
推荐书单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一句中,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
3、将“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一句中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tān)
憎恨(zènɡ)
沉寂(jì)
B.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
C.淡雅(yǎ)
创伤(chuànɡ)
豌豆(wān)
D.仿膳(shàn)
憔悴(jiáo)
恢复(huī)
B
“忍住”的是因为儿子双腿瘫痪不想活的痛苦,还有母亲自身的病痛。
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课堂测评:
z
ēng
chu
āng
qiáo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