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内能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小华在家学做菜,厨房里菜香四溢,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间存在空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锯木头锯条发热
B.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C.阳光下路面发热
D.搓手时手掌发热
3.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将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然后用它在平板上“画成”各种小动物,静待慢慢变硬后就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关于“糖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是晶体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糖先熔化后凝固
4.下列四张图中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中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式不同的是( )
A.钻木取火
B.煤炉烧水
C.压缩空气升温
D.搓手取暖
5.据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2021年10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届时远方的宾客将有机会品尝云南特色小吃“过桥米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汤表面的油层加快了汤汁的蒸发
B.加入米线后,热汤从米线吸收热量
C.放入热汤中的肉片很快熟了,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D.汤的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6.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紧压,两个铅柱结合了起来,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它们仍没有分开,如图,该实验说明了(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无规则运动
7.如图所示,在瓶里装有少量的水,盖紧瓶盖,使劲拧瓶的下部,使其严重变形,然后略松开瓶盖(对着没人的方向),瓶盖弹出数米远,观察到瓶口和瓶内有白雾产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力拧瓶的下部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温度升高
B.用力拧瓶的下部时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降低
C.瓶盖弹出时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
D.瓶盖弹出时气体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
8.饺子是我国的传统美食,春节吃饺子是我国传统风俗。如图所示,在制作饺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团被擀成面皮,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面皮直接叠放容易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不存在斥力
C.煮饺子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饺子的内能
D.煮好的饺子出锅后整个厨房都能闻到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水吸收了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B.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C.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D.一铁块内能增加,其一定吸收了热量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满水后,再用橡皮套将注射器封住,用力推活塞,发现水的体积很难压缩,这个现象间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作用。
12.用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在室内空气中发生______现象。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重,因为______越高,______越剧烈。
13.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坐在电火箱内取暖,也可以跳绳使身体发热。前者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后者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14.小明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发现,父亲酒杯里的饮料很特别,在透明的雪碧上有一层红酒,红酒和雪碧层次比较分明,这是因为雪碧和红酒具有不同的______。但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并没有饮用,下面的雪碧也慢慢的变红,层次也不那么分明了,这说明了______。
15.如图所示,烧瓶内盛少量水,用塞子塞紧后,用打气筒往瓶里打气,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大量“白气”,这是由于瓶内的空气膨胀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成小水滴,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与摩擦生热改变内能的方式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16.如图所示,这是我国古老的医疗技法─刮痧,当刮痧板在身体上刮动时,身体会感觉到热,这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增加身体的内能;刮痧时要在皮肤上涂一些药油,当体表温度升高后,药油渗入人体的速度加快,这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___________有关。
17.两滴汞液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汞液,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
18.如图甲所示,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
_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发现棉花燃烧起来,其说明
_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9.蹦蹦杄备受青少年喜爱,图是小明玩蹦蹦杆的情景,小明依靠自身的重力挤压蹦蹦杆下端的弹簧时,原有的重力势能就以______的形式储存在弹簧中,跃起后,蹦蹦杆离开地面,小明和蹦蹦杆一起向上运动,随后又向下运动,往返多次后,弹簧的温度有所升高,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了弹簧的内能。
20.物质A温度为T1,放入温度恒为T2的环境中,已知T1>T2,则物质A会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已知物质A在此过程中发生物态变化,且A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A在物态变化前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该物态变化为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中物质A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解答题
21.冬天我们感觉手冷时,通常采用搓手的方式使手变暖,也经常采用把双手放在暖水袋的方式来使手变暖。请分别解释这两种方式使手变暖的理由。
22.按照图所示的方法,假如你将铁丝快速地弯折十余次,然后用手指触摸一下弯折处,你会有何感觉?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23.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宇在一个圆柱形量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30天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说明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小宇先后将50mL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________;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________。为使实验观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___(填“细”或“粗”)的玻璃管。
(3)如图丙所示,小字用细线拴住玻璃板的四个角,用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线,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这说明________,这个理由可以用来解释固体很难被________(填“拉伸”或“压缩”)。
24.物理老师用矿泉水瓶为同学们演示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矿泉水瓶内装半瓶沙子,拧紧瓶盖,用厚毛巾包住,手握毛巾用力快速晃动瓶子约五分钟后,沙子变热,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使沙子内能增加的(填“热传递”或“做功”)。
(2)用矿泉水瓶从饮水机接水的过程中,听到瓶中传出的声音的音调越来越________。
答案
1.D
2.C
3.D
4.B
5.D
6.A
7.C
8.D
9.A
10.B
11.斥力
12.扩散
温度
分子无规则运动
13.热传递
做功
14.密度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15.液化
相同
16.做功
温度
17.吸引力
排斥力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8.引力
做功
19.弹性势能
做功
20.放热
气态
液化
减小
21.搓手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而感到暖和;手放热水袋时,热水袋温度比手高,热量从热水袋传递给手,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而感到暖和
22.感觉发烫(热)。人对铁丝做功,铁丝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3.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
水
细
分子间有引力
拉伸
24.
做功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