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物态及其变化基础练习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物态及其变化基础练习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07 09:0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章物态及其变化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和0℃的水一样冷
B.﹣6℃读作“摄氏零下6度”
C.今年冬天,我县的最低气温约为﹣50℃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2.高空中的云似鱼鳞、像羊群,形状各异,让人浮想联翩.组成云的物质是
A.水蒸气
B.水蒸气或小水滴
C.水蒸气或小冰晶
D.小水滴或小冰晶
3.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来的风温度较低
B.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
C.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图中甲、乙温度计的示数都正确的是(  )
A.11℃、﹣16℃
B.9℃、﹣16℃
C.9℃、﹣4℃
D.11℃、﹣4℃
5.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能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被吹干,其主要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6.每年6月都是中考复习的冲刺阶段,炎炎夏日,教室如火.为了让学生更凉爽,教师经常在地面上撒一些水.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7.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玻璃、冰、铝都是晶体
B.蜡和冰都是晶体
C.松香、玻璃、沥青都是非晶体
D.海波和铜都是非晶体
8.如图所示,罐装液化石油气在长时间使用时,罐体外部在某些特定的气温条件下凝结出厚厚的一层霜,此时在罐体内部和外部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凝华
B.汽化和凝华
C.汽化和液化
D.熔化和液化
9.许多自然现象都伴随着物态变化过程,如①积雪消融、②滴水成冰、③云消雾散、④霜打枝头等。其中放出热量的有(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如图,冰箱中涉及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制冷剂通过管子流经冷冻室时会放热
二、填空题
11.摄氏温度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它的一等分就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___________;-15℃读作___________。
12.张明同学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是_______。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液体温度为_______℃。
13.理发店里用一种电吹风,它吹出的热风能使头发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很快蒸发掉的原因是 ________?.
34.如图所示是同学们较熟悉的符号,它们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雾属于_______现象,霜属于________现象,这两种物态变化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在形成的过程中都要______热。
15.小彤把干冰放入烧杯里一段时间,她发现烧杯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_____经过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16.①夏天,洒在地面的水不久后就会变干;②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会发黑;③清晨出现的白雾,会在太阳出来后慢慢地散去;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上述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中,物态变化过程相同的是______(只填入序号)。
17.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即把氯乙烷(通常情况下是气态)采用______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对准损伤处喷射,氯乙烷在皮肤上会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大量的热,使受伤部位温度降低。
18.如图所示,将一些干冰颗粒撒到盛水的容器里,可以看到杯底水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如同水被煮沸一般,同时杯口有大量的白汽生成。
(1)杯子里的水是否沸腾: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水中所冒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______;
(2)杯口的白汽是______态物质,它是由杯口的______遇冷______而形成的。
19.对一定量某物质持续加热,测得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象所示。由图像信息,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处于熔化过程,______(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第15min时刻,物质所处的状态称之为______,该物质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0.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则这支温度计刻度中每一小格代表______℃(用分数表示)。若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
三、解答题
21.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请根据短文,小红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
(2)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_______。
2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________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________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
℃.
(2)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3.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
(2)改正实验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__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冰温度/℃
-20
0
0
0
0
10
20
30

冰状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蜡温度/℃
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蜡状态



粘稠
变稀




答案
1.A
2.D
3.B
4.C
5.A
6.A
7.C
8.B
9.B
10.C
11.冰水混合物
1摄氏度
负15摄氏度
12.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
﹣6
13.它吹出的热风能加快空气的流动、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了水分的蒸发
14.液化
凝华

15.水蒸气
凝华
16.①③
17.压缩体积
汽化
吸收
18.不是
二氧化碳

水蒸气
液化
19.吸收
固液共存
晶体
20.
20
21.温度低于0℃
空气湿润
不能
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无法验证猜想
22.(1)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的底部(2分);
②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水面(2分);③48(1分);
(2)①水的质量太大(水太多)(2分)
②水的初温太低(2分)
23.受热不均匀
冰有一定的熔点,石蜡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