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老人与海》配套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老人与海》配套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6 19:5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第10课
《老人与海》(节选)
理解“硬汉”形象的内涵;理解本文不同的象
征意义。
品析选文精妙的细节描写和精练的语言表达。
体会内心独白的艺术
效果;鉴赏小说高超的叙事技巧。
学习老人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树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素养目标


拓展探究
研读文本
初读文本
课前预习
课堂导入
这是一部仅有27000多单词的小说,印刷成册仅120页,情节也非常简单: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到远海,打到了一条大鱼,在返航的时候,不断地被一群鲨鱼袭击,历经艰难搏斗,终于回到了港湾。这就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的故事。这位老人的形象被美国人誉为“硬汉形象”,这位老人是谁?他是如何与鲨鱼搏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故事。
1.1953年,海明威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________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________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2.《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________于1951年在______(地点)写的一篇______小说。围绕一位老年渔夫__________,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海明威
古巴
中篇
圣地亚哥
普利策
诺贝尔
太阳照样升起
永别了,武器
战地记者
传奇军人
习惯站着写作
热衷捕猎冒险
两次飞机失事
三次自读讣告
晚年健康恶化
选择饮弹自尽
这个世界是个美好的地方,
是值得我为之战斗的。
——《丧钟为谁而鸣》
——《老人与海》
1899--1961
海明威(美)
走进作者
感知人性
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永别了,武器》
1926年
《丧钟为谁而鸣》
《战场门铃响了》
《老人与海》
1929年
《太阳照常升起》
1940年
海明威の书写人生
1940年
1952年
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不甘寂寞的身影,他拥有过勋章,同时他还拥有了几百处的伤疤和身体里无法取出的弹片。
1953年
该书又荣获第五十四届诺贝尔文学奖,殊荣无比
他创作的《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奖
1954年
他体现的是美国精神和“硬汉”精神
从文学成就上来看
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他著名的“冰山原理”以简单蕴深意,提倡的“站着写作”的“电报式”行文风格,以简洁、精炼和直接、明快语言叙述故事塑造人物
从创作风格来看
1961年
有过四次婚史,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文坛硬汉却用钟爱的猎枪终结了自己的辉煌,因为他衰老、病痛、迷惘和可怕的抑郁症,所以他的墓志铭是:恕我不能站起来。
欧内斯特·海明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报名入伍,因眼疾未被接受。海明威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后,去当见习记者。战争始终吸引着海明威。1918年5月被授予中尉到了意大利前线担任救护车队司机。在战争中为抢救伤员负过伤,前后动过12次手术,取出了237块弹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活跃在欧、亚战场。1941年海明威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珍珠港事件后,他甚至曾驾驶着自己的摩托艇在海上巡逻以监视敌人潜艇的活动。他还曾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
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
用猎枪自杀。
主要作品
除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外,还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又名《战地钟声》)等。
1926年,海明威将美国女作家斯泰恩的一句话作为《太阳照常升起》一书的题词:“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就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专门名词,用来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它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彷徨、失望的集中反映,对当时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产生过很大影响。海明威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
《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委员会的评价是: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海明威借助《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之口喊出一个男子汉的宣言: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约翰·肯尼迪
海明威是个意志非常顽强的人,也是一个孤独的奋斗者。其这个老人象征着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切的无名的人物,这是海明威非常伟大的地方,他关注到了一个卑微的、弱小的老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迸发出的巨大的强大的力量。——康震(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由于他精湛的小说艺术——这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中有充分表现——同时还由于他对当代文体的影响。——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评语
名家眼中的作者
他也不乏那种英雄式的哀惋,这形成了他理解生活的主导因素。他还有一种喜欢冒险的男子汉气概,真诚地赞颂那些在充满暴力和死亡的现实中不惜代价,敢于奋斗的每一个人。无论如何,这正是他崇拜男子汉精神的积极方面。如果不是这样,这种男子汉精神就容易变得软弱无力,从而失去意义,人们应该记住,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具有勇气的人被置于各种环境中考验、锻炼,以便面对冷酷、残忍的世界,而不抱怨那个伟大而宽容的时代。
我们还可以追溯海明威的后期作品《老人与海》和美国文学中的经典、麦尔维尔的《莫比·狄克》之间的联系。《莫比·狄克》讲述的是一条白色的巨大鲸鱼被一位患有偏执狂的船长疯狂追逐的故事。这种联系可以说是时间这部织机中贯穿百余年的一条经线。不论麦尔维尔,还是海明威,他们都无意创造一种寓言。深不可测的茫茫大海和其中的各种邪恶力量可以充分地被用作诗的成分。但用不同的方法,即用浪漫主义的方法和现实主义的方法,却可以表达同样的主题——人的忍耐力,或者说,人敢于和不可知的自然拼搏的能力。“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
名家眼中的作者
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作家的组织固然可以排遣他们的孤独,但是我怀疑它们未必能够促进作家的创作。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而一个在岑寂中孤独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
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达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他人没有做成的事。这样他就有幸会获得成功。
如果已经写好的作品,仅仅换一种方法又可以重新写出来,那么文学创作就显得太轻而易举了。我们的前辈大师们留下了伟大的业绩,正因为如此,一个普通作家常常被他们逼人的光辉驱赶到远离他可能到达的地方,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海明威获奖感言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遇难,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海明威在《老爷》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通讯《在蓝色的海洋上》报道这件事。
背景探源
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背景探源
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
初读文本
大马林鱼
长吻
初读文本
灰鲭鲨
鲭鲨的齿吻
初读文本
星鲨
白斑星鲨
犁头鲨
初读文本
梳理情节
1、老人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的?
2、鲨鱼是怎样的情景?
3、小说为什么要描绘鲨鱼的凶残?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鲨鱼: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
初读文本
梳理情节
初读文本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老人作
战工具


课文中老人与鲨鱼的五个回合的较量情况:
灰鲭鲨
一条
鱼叉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铲鼻鲨
两条
绑着刀子的桨
杀死铲鼻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铲鼻鲨
一条
绑着刀子的桨
杀死犁头鲨,刀子被折断
铲鼻鲨
两条
棍子
两条铲鼻鲨受重伤大鱼被咬烂一半
鲨鱼
成群结队
棍子、舵柄
大鱼只剩残骸
71页
74页
76页
77页
79页
为什么选文开头,老人把手浸在海水,让头脑清醒?
老人在与大马林鱼搏斗中已经受了伤。他是在第85天出海,才捕到马林鱼的,然后被这条大鱼拖了三天两夜,不断地被鱼掀起的大浪摔倒在船上,脊背被吊索勒得生疼,两手血肉模糊。所以选文开头,老人把双手浸在海水里止痛,尽量保持头脑清醒。
第三自然段具体形象地描写了鲭鲨的哪些特点?
马林鱼的血腥味引来了嗜血的鲨鱼。这一段具体形象地描写鲭鲨的特点:除了嘴以外一切都无比美丽,肚子银白色,鱼皮光滑漂亮,外形像剑鱼,背鳍像刀子,牙齿和老人的手指一般长,两侧有锋利切口。游得快,体格强健,全副武装,所向无敌。
试用简要的语言分条概括老人最后一次与鲨鱼搏斗中的“艰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海风猛烈,大海波涛汹涌;
②老人浑身僵硬、酸痛,身体状况差;
③武器简陋;
④鲨鱼成群结队进攻。
如何看待圣地亚哥的失败?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因此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是一个“硬汉子”形象。
圣地亚哥到底是个失败者还是个胜利者
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主要是看两点:一是看结果,他捍卫了什么和失去了什么。那条死鱼,作为他的劳动成果,他确实失去了,以此而论,他是个失败者。在他与敌人(鲨鱼)的搏斗中,他捍卫了作为战斗者的尊严,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二是要看奋斗本身的意义,它是仅限于本身,还是能产生社会意义。如普罗米修斯,因偷天火被宙斯锁在高加索山崖,但人间从此有了火与光明,他是成功者。老人尽管失去了死鱼,但他的搏斗产生了一种精神,宁可被消灭,决不能被打败!它成了人类奋斗者的精神典范和力量源泉,所以,圣地亚哥是失去了物质成果的胜利者,是精神上的巨人。
海明威1952年9月13日致侨居意大利的美国艺术史家伯纳得·贝瑞孙的信:
“没有什么象征主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人们说什么象征意义,全是胡说。”
“我试图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许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
文本的编码与解码
作者
文本
读者
(编码)
(产品)
(解码)
文本之外无一物。
——法国哲学家、西方解构主义代表人物
雅克·德里达
如何理解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大海”“鲨鱼”象征了什么?
象征寓意
人——自然
象征:不幸、厄运、困境
弱——强
象征:敢于挑战、勇于屈服、永不言败
“大海”“鲨鱼”——与人类作对的自然的力量。
“大海”——环境力量
“鲨鱼”——邪恶力量
老人与“大海”“鲨鱼”的搏斗——人类和自然、命运以及外在邪恶力量的抗争。
研读文本
圣地亚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忍饥挨饿、
经验丰富、乐观、自信、坚韧、不屈不挠、机智勇敢、永不服输
人物形象
鉴赏语言
感知人物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这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
生动地揭示了圣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
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
圣地亚哥
老人瘦削憔悴,脖子后面皱纹遍布,脸上满是褐色的斑点,沿着两颊向下蔓延。由于经常用绳子拉大鱼,他的手上有不少深沟般的疤痕,但都是旧伤,它们就像是毫无生机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表。老人全身上下都透着沧桑,但那双眼晴除外。那是如海水一般蔚蓝的眼睛,目光中满是快乐和坚韧。
外貌
特征
孤独、乐观、坚韧、毅力顽强、冷静理智、绝不轻易妥协
性格
要点
1.“或许我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健壮,”老人说,“
但我有很多捕鱼的诀窍和坚忍的毅力。”
2.“事情一旦太完美了就不会长久的。”他想。
3.“不过人并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人可以被摧毁,但是不能被打败!”
个性
语言
圣地亚哥是位平凡到极致的老人,他总是“孤独”地“独自划着船在墨西哥湾流中捕鱼”。他“瘦削憔悴,脖子后面皱纹遍布,脸上满是褐色的斑点”,“全身上下都透着沧桑”,只有那双眼睛“满是快乐和坚韧”。这些外貌描述展现给我们个乐观而孤独,沧桑而衰老的老渔夫形象。
形象
解读
出海捕鱼、捕获一只大马林鱼,与大鱼相持两天三夜,杀大鱼回程、与群鲨搏斗、回渔港
人生
经历
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方法
行动描写
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搏斗
老人的两次心理活动
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圣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
国民灵魂塑造大师
海明威
笔下多顽强坚韧、自尊自强富有探索开拓精神的硬汉
画出优点,影响国民
无意而为之
鲁迅
笔下多懦弱卑琐、封闭保守又愚昧无知的懦夫
画出缺陷,改造国民
有意而不为
大师已作古,留给我们的却是久久的沉思…
人格的伟大和坚强的程度,只有借助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反衬)
——黑格尔
从他身上你获得什么启发?
如果有一天厄运来临,我……
越少,就越多
结构和情节简单,人物少到不能再少,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和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老人与海》中电报式风格的特点?
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
冰山理论
老人乐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面对注定的失败,如此不屈不挠有意义吗?从第一条鲨鱼的出现,老人就意识到保住马林鱼的希望十分渺茫。
后来老人拼得筋疲力尽,几近死亡,大马林鱼还是被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老人这样做值得吗?
第一句话: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第二句话: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第10课
《老人与海》(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