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7 19:4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天净沙·秋思
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
天净沙·秋思
文学知识
作者简介
探寻情感
画面再现
拓展延伸
知识检测
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以上各种文学名称分别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文学常识:元曲知识
元曲包括散曲和元杂剧。
散曲: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秋天里的思绪。题眼是“思”。“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此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题目
探寻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往往充满了主观感彩。
请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烘托出一种怎样的意境(创设出怎样的氛围)?
画面再现
枯藤老树昏鸦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耸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小桥流水人家
纤巧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茅屋,团圆而和美的一家人,安谧而温馨。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何处是归宿,哪里是家乡?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
借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呢?
思乡的愁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约1251-1321),号东篱,元代杂剧和散曲家。“元曲四大
家”之一。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痛苦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平,《秋思》就是他在漂泊时期作品之一。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景物烘托愁苦
“断肠”直抒愁苦。
季节、思乡和仕途。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拓展延伸:同类文比较阅读
1、《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天
净沙》是(
),《秋思》是(
 
)。
2、作者是元代(
 
),《秋思》被称为

)。 
3、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是

)最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
当堂检测
小令
曲牌名
曲题
马致远
秋思之祖
枯藤
老树
西风
人家
断肠

思乡主题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