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物理
◆
预习检测
◆
1.光的折射是指光由一种介质
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的现象。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有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
了;泳池底看起来
等。?
进入
发生改变
弯折
变浅
物理
2.如图所示是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
是入射光线,
是折射光线,
是入射角,
是折射角。?
AO
OB
∠AON
∠BON'
物理
◆
课堂基础训练
◆
返回目录
一、填空题
1.光折射时,
光线与
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向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
,
角小于
角。
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
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
入射
折射
偏折
折射
入射
入射
垂直
物理
2.渔夫在使用钢叉捕鱼时,渔夫看到的是鱼的
像,像的位置在鱼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这是因为鱼反射的光从
中射到
中发生了
现象。渔夫看到鱼时,鱼也看到渔夫,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虚
上方
水
空气
折射
可逆
物理
3.我国每年都有人因溺水意外死亡。造成溺水事故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光的折射,使人“看到”的水深比实际的
(选填“深”或“浅”)。如图所示,让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当水面上升时,光斑位置将
(选填“左移”
“右移”或“不变”)。?
浅
右移
物理
4.如图所示,S'是人眼在P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颗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鹅卵石真实位置在S’的
方。若在P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S'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
(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鹅卵石上。?
折射
下
能
物理
二、选择题
1.下列各个现象中,属于折射现象的是(
)
①筷子水中部分是曲折的
②清澈的水底看起来比实际浅
③太阳未出地平线,人已看到太阳
④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C
物理
2.一束光线斜射在水面上,在空气与水面处会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
)
A.折射角增大
B.折射光线将靠拢法线
C.反射角增大
D.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
B
物理
3.插入水中的铅笔在水面处好像“折”了,这是因为(
)
A.发生了镜面反射
B.光从空气中射向水时发生了折射
C.发生了漫反射
D.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了折射
D
物理
4.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B
物理
5.原始森林的河流里有一种射水鱼,它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的树枝上停留的昆虫等猎物后,便向猎物射水,使猎物落在水面上后进行捕杀。关于这个情景,下列所示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C
物理
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在河岸边看到的水中的鱼是鱼升高了的实像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插入水中的筷子“折断”是反射现象
D.人潜入水中看到的岸边的树是树变高了的虚像
D
物理
7.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光路图,能够正确说明叉到鱼道理的是(
)
C
物理
三、作图题
1.一束光线AO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请在下左图中作出折射光路。
物理
2.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物理
3.画出图中光穿过玻璃后的折射光的大致方向。
物理
4.小明站在水池旁观赏游鱼,如图,分别用A代表小明的眼睛、B代表看到的鱼,请画出小明看见水中鱼的光路图,并用“D”大致标出鱼在池水里的实际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物理
5.如图所示,水下有一条鱼位于A点,A'为水面上的观众看到鱼的像的位置,B处有一个光源,请你在图中画出点B发光照亮A点的光路图。
物理
6.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你区分发光点、像点,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
物理
◆
培优提高训练
◆
返回目录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静的水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入射角为
度,折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折射角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到空气和水的交界面上时,其传播方向
。?
60
靠近
小于
不改变
物理
2.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如图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
而形成的
像,真正的虾在水中
(选填“C”
“D”
“E”或“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
(选填“B”
“C”
“D”
“E”或“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折射
虚
E
B
物理
二、选择题
1.如图所示,容器底有一探照灯S发出一束光线,投射到木板MN上,在B点形成光斑,当向容器中注满水时,光斑B将移向(
)
A.B的下方
B.B的上方
C.B的左边
D.B的右边
A
物理
2.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如图所示,他想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则应瞄准(
)
A.看到的物体
B.看到的物体的下方
C.看到的物体的上方
D.看到的物体的前方
A
物理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光斑,这时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
A.慢慢向右移动
B.慢慢向左移动
C.慢慢向上移动
D.仍在原地不动
B
物理
4.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
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
A
物理
5.如图所示,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发生了弯折。这是因为(
)
A.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漫反射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
D.光从水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改变
D
物理
三、实验探究题
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如图所示:
物理
(1)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
入射角。?
(2)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角为
度。?
(3)在某次实验中,一束光线斜射入水面并与水面成40
度角,且它的折射光线跟反射光线垂直,则它的反射角为
度,折射角为
度。
小于
0
50
40
物理
2.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发现,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表所示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物理
(1)在探究过程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上面做法是为了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显示光路
折射
反射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或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小于
物理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3)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
答:
(选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
是
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
物理
四、综合能力题
1.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将光由空气沿半圆玻璃砖边缘垂直射入圆心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后,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如右图所示,
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
0°
15.2°
30.9°
48.6°
74.6°
81°
90°
—
反射
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物理
表中数据说明: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入射角达到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增大
41.8°
小于
物理
2.小文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玻璃和水中。其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一: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
(1)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甲所示。
(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
物理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一所示:
表格一
实验次序
1
2
3
4
入射角i
0°
30°
45°
60°
玻璃中折射角γ
0°
17°
24°
30°
实验二: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1)将标有角度的圆盘按图乙所示安放。
(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水面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
物理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二所示:
表格二
实验次序
1
2
3
4
入射角i
0°
30°
45°
60°
水中折射角γ
0°
22°
35°
40°
分析以上数据可得:
①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他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
。?
②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不发生改变
小于
物理
③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时,折射角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不相等
谢谢观看(共36张PPT)
奇妙的透镜
物理
◆
预习检测
◆
1.光心是指
。?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在主光轴上出现一个
的点,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
。焦距是指
。?
3.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透镜的中心
最小、最亮
焦点
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会聚
发散
物理
4.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
物理
(1)属于凸透镜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2)属于凹透镜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B、D
中间厚边缘薄
C、E
中间薄边缘厚
物理
◆
课堂基础训练
◆
返回目录
一、填空题
1.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叫做
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时,在它的另一侧12
cm处有一最亮、最小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
2.如图所示,
平行
12
cm
物理
小丽同学将一个凸透镜
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
。这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
。接着将纸远离该凸透镜移动,纸上的光斑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3.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器材,其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的是
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
镜;能会聚太阳光的是
镜。?
正对
最小最亮的光斑
会聚
焦距
变大
平面
凹透镜和凸透
凸透
物理
二、选择题
1.烈日下,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应尽快擦干,否则阳光经过小水珠后会聚到一点,使该点位置上的物体温度升高可能导致火灾。其中小水珠的作用相当于(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A
物理
2.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C
物理
3.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D
物理
4.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对于折射光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折射光束比原来光束会聚
D
物理
5.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焦距越短,对光线的偏折作用越强
C.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B
物理
6.在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C.甲、乙都为凸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C
物理
7.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焦点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B
物理
三、作图题
请根据下图中给出的光线,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物理
◆
培优提高训练
◆
返回目录
一、填空题
1.在学习凸透镜时,小可利用平行光源照射凸透镜后交于A点(如图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A点
(选填“是”或“不是”)该凸透镜的焦点。?
会聚
不是
物理
2.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是
透镜,由此说明,能使光会聚于一点的透镜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
发散
凹
不一定
物理
3.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他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
凸
凹
先变细再变粗
物理
4.永州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园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因为透明圆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一个
镜,它对太阳光具有
作用,可能引起森林火灾。?
凸透
会聚
物理
二、选择题
1.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
)
A.一定是平面镜
B.一定是凸透镜
C.一定是凹透镜
D.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均可
D
物理
2.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
D
物理
3.矿井中所使用的矿灯(如图所示),优点是光柱射出去后非常集中,几乎相当于平行光,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则关于该灯头的镜头镜片和小灯泡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凸透镜,焦点上
C.凹透镜,凹透镜前任意位置
D.凹透镜,焦点上
B
物理
4.如图所示是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则虚线处的透镜(
)
A.一定是凸透镜
B.可能是凸透镜,也可能是凹透镜
C.一定是凹透镜
D.判断都正确
C
物理
5.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
A.可以看做两块凹面镜
B.可以看做一块凸透镜
C.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
D.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C
物理
6.如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
)
A.0.1
m
B.0.2
m
C.0.3
m
D.0.5
m
A
物理
三、作图题
1.在图中画出射向透镜的两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物理
2.如图是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凸透镜的一束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物理
3.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
物理
四、实验探究题
1.小峰对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物理
(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测得的焦距为
。?
(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但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8.0
cm,由这两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
。?
(3)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会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10.0
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
光入射时所测焦距大些。?
10.0
cm
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红
物理
2.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和B,C和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成)。
物理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
(选填字母)。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下图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
。?
A、C
小(或短)
物理
(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
的关系”。
材料
物理
五、综合能力题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
物理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
(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
(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
。?
偏向
会改变
便于观察光的路径
物理
(2)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中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
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
。?
液体的种类
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
谢谢观看(共38张PPT)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理
◆
预习检测
◆
1.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实验环境
(选填“较亮”或“较暗”),主要器材选择了
(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并
架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多次改变物体位置,观察像的情况,这是为了
.
。?
2.物理学中,把
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把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像叫做
像。?
3.凹面镜对光有
作用,应用有手电筒的聚光杯;凸面镜对光有
作用,应用有
。?
较暗
玻璃板
竖直
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能够呈现
虚
会聚
发散
汽车后视镜
物理
◆
课堂基础训练
◆
返回目录
一、填空题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
,根据成像原理:?
(1)在选择玻璃板的厚薄时,应选择
的;因为玻璃板有前后两个反射面,太厚的玻璃板两反射面距离大,所以通过反射所成的两个像的距离
;?
(2)应选择
(选填“无色透明”或“茶色透明”)的玻璃板,茶色透明的玻璃板比无色透明的玻璃板的
效果好,所以成像较明显。?
光的反射
薄
大
茶色透明
反射
物理
2.小丽身高1.6
m,站在穿衣镜前1
m处,她在镜中的像高是
m,她在镜中的像到她的距离是
m,当她向镜面前进0.5
m后,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小丽看到的自己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3.下面是小华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
(1)实验室有厚为0.2
cm的透明玻璃板A和厚为0.5
cm的透明玻璃板B。为了减小误差,他应该选用
(选填“A”或“B”)玻璃板做实验。?
1.6
2
不变
虚
A
物理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3)如图所示,把点燃的a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如果将a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
较黑暗
不变
物理
4.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4
m时,小鸟的“倒影”距小鸟
m,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选填“虚”或“实”)像,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5.实验中选择两段等长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关系;直尺(或格纸)的作用是
与物的距离的关系;探究像的虚实时,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将一张纸或光屏放在
上,在玻璃板
(选填“前”或“后”)直接观察纸上是否能呈现像。?
8
虚
反射
像与物的大小
比较像
原蜡烛B的位置
后
物理
6.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的大小
,像与物关于镜面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
相等
相等
对称
垂直
虚像
物理
二、选择题
1.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凹面镜
B.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凸面镜
C.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
D.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凹面镜
C
物理
2.当某人远离平面镜时,则
(
)
A.他的像变小,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B.他的像变小,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C.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D.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D
物理
3.在一些狭小房间的墙壁上挂上几面大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镜能够(
)
A.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两倍
B.改变光路的性质
C.使房间内更明亮
D.成实像
A
物理
4.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小孔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B
物理
5.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C
物理
6.在平静的湖面上有山峰的倒影,那是山峰的(
)
A.实物
B.虚像
C.实像
D.影子
B
物理
7.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镜中的像变大
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
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B
物理
8.如图甲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的像应该是图乙中的
(
)
C
物理
◆
培优提高训练
◆
返回目录
一、填空题
1.如图
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是光的
现象,所成的像是一个
(选填“虚”或“实”)像。?
反射
虚
物理
2.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
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
(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3.将一铅笔尖紧贴平面镜,发现笔尖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为6
mm,则该平面镜玻璃的厚度为
mm;若铅笔与镜中像垂直,则与平面镜所交的锐角为
。?
4
不变
衣领
3
45°
物理
4.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
m处,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
m;?
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
m处。如右图所示,这时她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3
仍能
物理
5.如图所示,是一条盘山公路,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最大
范围地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反射规律,在公路急拐弯B处装上
(选填“平面镜”
“凸面镜”或“凹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凸面镜
物理
二、选择题
1.小明用棋子和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问题。①他将一个棋子A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
cm处,看到这个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用大小不同的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发现只有当把与棋子A大小相同的B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时,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②再做四次实验,均发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物理
由此可知,小明探究的问题是(
)
A.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B.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
C.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D.像距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A
物理
2.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5
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
m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8
m,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的距离不能超过
(
)
A.1
m
B.2
m
C.3
m
D.4
m
C
物理
3.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
)
A.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
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
D.光照射像后,人的感觉不同
C
物理
4.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
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
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
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D
物理
5.如图是从平面镜内看到的机械手表指针的位置。此时实际时间是(
)
A.1点20分
B.4点35分
C.7点50分
D.10点05分
C
物理
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情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大
B.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面镜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眼睛看到的铅笔在平面镜中的像,也可成在光屏上
B
物理
7.用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和一块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越明亮的教室中做实验效果越好
B.选用较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易观察且安全
C.为了成像清晰,应将两支蜡烛都点燃
D.蜡烛A在实验中点燃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实验结论
D
物理
三、作图题
1.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你在平面镜前作出物体AB。
物理
2.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物理
3.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
物理
4.CA和DB两条反射光线是由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射向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发光点位置,并完成光路。
物理
5.已知光源A和两条反射光线,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物理
6.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AB、CD为两条反射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确定出像的位置、物体的位置和两条反射光线对应的两条入射光线。
物理
四、实验探究题
1.小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
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物理
(1)为了能够比较像、物的大小,应使蜡烛B处在与蜡烛A
(选填“同侧”或“异侧”)的位置。?
(2)移动蜡烛B的位置,直到从前面看,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似的,此时蜡烛B的位置就是点燃的蜡烛A的像的位置。测得此时蜡烛A、B到镜面的距离均是10
cm,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
。?
(3)实验中不用平面镜而选择玻璃板,是由于用平面镜做实验时,无法观察到蜡烛A另一侧(平面镜后方)的
(选填“像”或“蜡烛B”)。?
异侧
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蜡烛B
物理
2.小丽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物理
(1)如果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
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2
大小
蜡烛A的像
不能
虚
蜡烛B不能与蜡烛A的像在竖直面内重合
谢谢观看(共30张PPT)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物理
◆
预习检测
◆
1.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来自物体的
进入我们的眼睛。?
2.晚自习课上,我们抬头能看到天花板,这是光的
现象;同时我们还能看到天花板上的日光灯,这是光的
现象。?
3.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角是
和
的夹角;反射角是
和
的夹角。
光
反射
直线传播
两种物质的交界面
垂直于反射面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法线
物理
4.如图所示是一条光线
被镜面反射的光路图,其中EF表示
,
AO表示
,OB表示
,
入射角是
,反射角是
。?
5.光的反射可以分为
和
,
它们都遵循光的
定律。
镜面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AON
∠NOB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反射
物理
◆
课堂基础训练
◆
返回目录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一束光线照射到O点,此时入射角为
;若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
,若将右侧纸板绕ON向后转动,在右侧纸板上
.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30°
变大
不能
物理
2.用图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水平放置,标有刻度的白色纸板
地立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镜面上的O点,当纸板B沿折缝ON向前或后翻折时,纸板B上
(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线,由此可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
在同一平面内。?
竖直
没有
法线
物理
3.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在黑板上发生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光
的缘故。?
漫
沿直线传播
物理
二、选择题
1.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
)
A.一叶蔽目
B.镜花水月
C.立竿见影
D.凿壁偷光
B
物理
2.放电影时,银幕上应该发生的是(
)
A.光的漫反射
B.光的镜面反射
C.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A
物理
3.小明和小丽在照同一面镜子,小明在镜子中看到了小丽的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丽也一定能通过镜子看到小明的眼睛
B.小丽一定不能通过镜子看到小明的眼睛
C.小丽通过镜子可能看到小明的眼睛
D.无法确定小丽能不能通过镜子看到小明的眼睛
A
物理
4.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光污染,形成光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混合
C.光的色散
D.光沿直线传播
A
物理
5.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守
B.镜面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而漫反射遵守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不遵守反射定律
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
D
物理
6.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壁上的小镜子,这时从侧面观察,看到被照射部分(
)
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D
物理
7.小明用如图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B
物理
8.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O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C
物理
9.如图在研究光反射规律时,为了研究“光在反射时可逆”,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光线OB与法线ON的夹角
B.改变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
C.沿法线ON前后转动F板
D.让另一束光从BO入射
D
物理
◆
培优提高训练
◆
返回目录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5°角射向镜面,则入射角是
度,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是
度。?
55
110
物理
2.如图所示,CD为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位于A处的甲同学和位于B处的乙同学左端有一个不透明隔板,但是通过平面镜,甲同学看到了乙同学。则乙同学通过平面镜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能看到甲同学,因为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的。?
一定
可逆
物理
3.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构原理如图所示,光束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后,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接收器接收,再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若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由S1移向S2,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
上升
物理
4.我们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有一个灯罩(如图所示),其作用是利用光的
定律将光线尽量集中到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
。?
反射
光滑
物理
5.如图所示,竖直深井口直立着一块可绕O点转动的平面镜M。太阳光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为使太阳光竖直照射到井底,则应使平面镜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过
(填角度)。?
逆时针
30°
物理
二、选择题
1.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地面发生漫反射
C.水面发生漫反射
D.水面不发生反射
B
物理
2.有茶色玻璃的汽车内的人能看到车外的人,而在车外的人不容易看到车内的人,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①车外射入的光线要被茶色玻璃吸收一部分,车内的人受到较弱的光照射 ②车外人反射到茶色玻璃上的光比车内人反射到茶色玻璃上的光强。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
D.以上都不对
C
物理
3.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B
物理
4.皮鞋上擦过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复擦可使鞋油铺平皮革表面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鞋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好,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B
物理
三、作图题
1.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物理
2.光线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物理
四、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归纳得到的结论是: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
(3)∠
=∠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同一平面内
两侧
β
α
物理
2.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
显示光路
物理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3)为便于测量和研究需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
。?
(4)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是因为
.
。?
(5)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
.
。?
不能
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
反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内,若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前或向后折,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故看不到反射光
改变入射角多次进行实验
谢谢观看(共35张PPT)
眼睛与光学仪器
物理
◆
预习检测
◆
1.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
。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
,改变焦距从而获得清晰的像。?
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会聚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会聚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
。?
3.照相机镜头使用的是
镜,感光胶片相当于
,所以照相机能成
像。?
?
凸透镜
光屏
弯曲程度
前
后
凸透
光屏
倒立、缩小的实
物理
◆
课堂基础训练
◆
返回目录
一、填空题
1.远处景物经过晶状体后所成的像位于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这时就是近视眼;矫正的办法是:在眼睛前面放一副由
制成的眼镜,利用它能使光
,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前
凹透镜
发散
物理
2.
物理
2.如图所示,乙图为幻灯机,甲图为其原理图。当放映幻灯片时,物距
(选填“大于二倍焦距”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或“小于一倍焦距”),像距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二倍焦距,成
立、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幻灯片放置如丙图所示,则屏幕上所成的像应该是图中的
。?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大于
倒
实
D
物理
3.近处景物经过晶状体后所成的像位于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这时就是远视眼;矫正的办法是:在眼睛前面放一副由
制成的眼镜,利用它能使光
,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后
凸透镜
会聚
物理
二、选择题
1.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B
物理
2.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B.校园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想要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
D.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
D
物理
3.小丽配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面镜
C.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
D.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
C
物理
4.显微镜在生物课时我们已学过,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
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
D.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目镜再放大一次
D
物理
5.如图是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镜是目镜,B镜是物镜
B.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D.通过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D
物理
6.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B
物理
◆
培优提高训练
◆
返回目录
一、填空题
1.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
(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下同)制成的眼镜片。矫正远视眼应戴
制成的眼镜片。
?
乙
凹透镜
凸透镜
物理
2.用照相机拍摄集体照片,人的位置站好后发现还有一些人没有进入镜头,那么相机应离人再
(选填“近”或“远”)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
(选填“小”或“大”)一些。?
3.小金同学由于经常玩手机,近期发现视力严重下降,经眼科医生检查小金看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则小金被确诊为
视眼,应配戴
透镜矫正。?
远
小
近
凹
物理
4.如图所示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选填“等大”
“缩小”或“放大”)、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其中
(选填“平”或“凹”)面镜可以会聚光线,使光线集中射向一个方向。若要使同学们观察到屏幕上的图像向左移动,则应该将投影片向
.
(选填“左”
“右”
“前”或“后”)移动。?
放大
倒立
凹
右
物理
5.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
的实像,落在目镜
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
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倒立、缩小
一倍焦距以内
放大的虚
远视
物理
6.图甲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的示意图,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
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吴力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株洲天元大桥美丽的夜景,如图乙、丙所示。结合图示分析可知,拍摄照片
时,镜头焦距调得较长。?
a
丙
物理
7.小明从眼镜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书上的文字(如图所示)。小明用的镜片是
透镜,所成的是
像。小明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此眼镜是
眼镜。?
凸
虚
近视
物理
二、选择题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D
物理
2.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
A.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A
物理
3.照相机应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如手机是有强大拍摄功能的照相机,人眼观察物体也是一架照相机。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相当于一架焦距过大的照相机,像成在视网膜前面
B.远视眼相当于一架焦距过大的照相机,像成在视网膜前面
C.手机拍摄时,增大物距就增大了取景范围,所成的像变小
D.手机拍摄时,增大物距就增大了取景范围,所成的像变大
C
物理
4.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
)
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
B.不能看到人的脚
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D
物理
5.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
C
物理
6.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若镜头的焦距为10
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
cm
B
物理
7.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拍得的像的底片与镜头间的距离为50
mm,那么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
)
A.100
mm以外
B.50
mm以内
C.略小于50
mm
D.恰为50
mm
C
物理
三、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
物理
(1)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
(选填“前”
“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
(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
(2)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
(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
后
变小
A
物理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物理
(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
调整。?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能成倒立、
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
下
放大
左
左
物理
四、综合能力题
1.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9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物理
(1)测得焦距小于9
cm的是图
,模拟远视眼的是图
;?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小的是图
;?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边缘厚度只有0.05
mm,则此镜片的中间厚度
(选填“小于”
“等于”或“大于”)0.05
mm,此镜片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乙
丙
乙
小于
发散
物理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
、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
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看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
cm。?
倒立
物理
(1)请在文中横线上把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物理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的观察范围是(
)
A.0~10
cm
B.10~25
cm
C.从10
cm到极远处
D.0~25
cm
厚度(或焦距、弯曲程度)
像距
C
谢谢观看(共27张PPT)
光世界巡行
物理
◆
预习检测
◆
1.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的现象如
、
、
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2.能够
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
的,在
中传播得最快,是
m/s,通常认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
同一种均匀介质
影子
日食
月食
自行
不同
真空
3.0×108
物理
是
m/s,在真空、空气、水、玻璃中,光在
中传播最慢。在
中传播最快。?
4.白光是由
七种色光组成的。所以白光、太阳光属于
光。?
5.光的三基色是
。?
红、橙、黄、绿、蓝、靛、紫
复色
3.0×108
玻璃
真空
红、绿、蓝
物理
◆
课堂基础训练
◆
返回目录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这个现象称为光的
。?
2.如图是在美国拍摄到的日偏食现象,
形成这种奇观是由于光是沿
.
传播的,也说明光
(选填“能”或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色散
直线
能
一、填空题
物理
3.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屋子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张白纸前面,在它们之间放一块钻有小孔(直径约为1
mm)的纸板,在白纸上就出现了烛焰
的像(如图),这是
现象,这是由于
;向小孔方向移动白纸,则像的大小变
。?
较暗
倒立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
物理
二、选择题
1.月亮、太阳、点燃的火把、镜子,这些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和月亮
B.月亮和镜子
C.太阳和点燃的火把
D.太阳和镜子
C
物理
2.发生雷电现象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
B.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但人眼比人耳反应快
C.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但光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D.闪电发生的地点比雷声发生的地点更靠近人
C
物理
3.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B.激光笔发出的光是一条光线
C.光线可以用虚线表示
D.光线是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
D
物理
4.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只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
C
物理
5.下列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基色光之一的是(
)
A.紫光
B.红光
C.橙光
D.黄光
B
物理
6.下列现象不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植树时用眼检查,可植成一条直线
B.日食现象
C.在岸边可看见水中的月亮
D.灯光下物体的影子
C
物理
7.车棚顶部有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在车棚底部形成一个光斑,这个光斑是(
)
A.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影子
B.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
C.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实像
D.圆形的,是太阳的影子
B
物理
◆
培优提高训练
◆
返回目录
一、填空题
1.通过门缝往外看,眼睛离门缝越
(选填“近”或“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这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
2.如图所示,夏天雨后天空中出现绚丽的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空中的小水滴经过
后形成的彩色光谱,红色光弧在最
侧,紫色光弧在最
侧。(后两空均选填“内”或“外”)?
近
直线传播
色散
内
外
物理
3.如图所示,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用针孔扎一个直径约1
mm的小孔,让白炽灯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射到白纸上,在白纸上可看到一个清晰的
状的光斑,这是
现象。这是由于
.产生的,向上移动小孔,像的大小?变
。?
灯丝
小孔成像
光沿直线传播
大
物理
二、选择题
1.如图所示,晚上小亮在路灯下散步,小亮由A处走到B处这一过程中,他在地上的影子(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C
物理
2.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D
物理
3.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
)
A.照射情况不变
B.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
C.灯光离开路面
D.照射距离变短
B
物理
4.发生月食的时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
B.太阳、月球、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
C.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
D.月球不发光,它背着太阳的一面向着地球了,所以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它
C
物理
5.“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如图所示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D
物理
三、作图题
1.请在图中画出井中的青蛙看到天的范围的光路图,A点是青蛙眼睛的位置。
物理
2.画出AB箭头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所成的像A'B'。
物理
四、实验探究题
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物理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
(2)此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黑暗”或“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3)小明说小孔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他的说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4)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圆形光斑其实是
。?
实像
光的直线传播
较黑暗
错误
太阳的像
物理
五、综合能力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文年
2020年地球上发生日月食的频率可不低,共四次半影月食、一次日环食和一次日全食,美丽的日食和月食,让我们领略到神奇的天文景观。
半影月食由于月球本身只是进入地球的半影区域,所以月球只是看起来一侧略有变暗而已。日食是由于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月球距离地球较近,太阳完全被遮住而形成日全食;月球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日环食和日偏食。6月21
物理
日(夏至日)我国当天的日环食非常不错。环食带穿越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省。环食带区域内可见日环食,其他地区可见日偏食。夏至日,正午观察当地仰角最高的太阳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儿。此次环食发生在地球远日点前半个月,正是太阳视圆面比较小的时间段,所以此次日环食很多地方食分在0.99(即太阳整个圆面有超过99%的面积被遮住)以上。这样的“日环食”也被称为“金边日食”,非常难得。
物理
联系所学物理知识,回答相应问题。
(1)日食、月食的形成是
原理。?
(2)下面现象中与日食月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海市蜃楼
C.水中筷子弯折
D.小孔成像
光的直线传播
D
谢谢观看(共39张PPT)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理
◆
预习检测
◆
1.我们把景物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
,用
表示;把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
,用
表示。?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1)光源可选择蜡烛与发光二极管,两者中你认为
作为实验中的光源较稳定;?
(2)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应在读数上注意估计到
的下一位。?
物距
u
像距
v
发光二极管
分度值
物理
(3)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
(4)移动蜡烛到某处,然后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
的像,记下此时的物距与像的情况。?
同一高度
最清晰
物理
◆
课堂基础训练
◆
返回目录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及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要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
(选填“上”或“下”)移。?
倒立
右
上
物理
2.如图,是焦距相同的相机拍摄的同一张卡通牛的照片,则拍摄时,甲的物距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乙的物距。?
大于
物理
3.如图所示,“自拍神器”——自拍杆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到利用自拍杆自拍,这是通过增大物距,导致像距
(选填“变小”
“不变”或“变大”),从而使手机拍到的人脸
(选填“变小”
“不变”或“变大”),取得旅行者需要的拍摄效果。?
变小
变小
物理
4.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
镜,物体经放大镜后成
、
的
像,像和物体在放大镜
侧。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
,被观察的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虚像越
。?
凸透
正立
放大
虚
同
小于一倍焦距
大
物理
二、选择题
1.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更近些),在墙上能看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A
物理
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
cm小于20
cm
A
物理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理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C.乙图中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D.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D
物理
4.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
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
A.大于30
cm
B.小于15
cm
C.等于30
cm
D.大于15
cm小于30
cm
A
物理
5.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4
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A
物理
6.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作的光学仪器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潜望镜
B
物理
7.如图所示,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5
cm的放大镜去看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清晰的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
A.小于15
cm
B.等于15
cm
C.大于30
cm
D.大于15
cm小于30
cm
A
物理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
D
物理
9.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承接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当把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凸透镜50
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放大、正立的实像
B.缩小、正立的实像
C.放大、倒立的实像
D.缩小、倒立的实像
D
物理
1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理
1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透镜焦距为40.0
cm
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C.乙图中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D.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D
物理
三、作图题
下图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请作出烛焰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传播情况,如能成像请找出成像位置。
(1)
物理
(2)
(3)
物理
(4)
(5)
物理
◆
培优提高训练
◆
返回目录
一、填空题
1.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应先调整光屏的
,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选填“同一高度”或“同一直线”)上,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
。?
高度
同一高度
中央
物理
2.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物理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为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
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3)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10.0
缩小
完整
物理
3.
物理
3.某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首先按如下图甲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二倍焦距处。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下图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他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这次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
上
10
cm
右
放大
物理
二、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
cm,蜡烛放在A处,位于C处的光屏(图中未画出)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B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关于光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距离L屏与蜡烛移动距离L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向右移动光屏,L屏B.向左移动光屏,L屏C.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
D.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
A
物理
2.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
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
cm
B
物理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
cm处,如图所示,在蜡烛从10
cm处逐渐移至40
cm处的过程中,烛焰成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变大后变小
B.逐渐变大,到40
cm消失
C.先成实像后成虚像
D.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B
物理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移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理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移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取走光屏,烛焰还能成像
B.凸透镜焦距在6
cm到12
cm之间
C.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个凹透镜,向右移动光屏能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最初位置不变,向左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再出现烛焰2次清晰的像,一次等大,一次放大
D
物理
三、实验探究题
1.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物理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
(选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动至20
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
(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A.50~60
cm
B.60~70
cm
C.70~80
cm
点燃
投影仪
B
物理
(4)将蜡烛移动至45
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
(选填“虚”或“实”)像。?
(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
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虚
B
物理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物理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的焦距f=
cm。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
(2)如图乙所示,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
、
像。?
(3)如图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
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11.5
同一高度上
倒立
放大
实
B
物理
(4)东东同学在实验中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像在光屏上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