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共30页+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共30页+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06 22:33: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原因。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会读出方程式。
3、初步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其应用。
2、难点:从微观角度利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化学反应的图片,回忆与氧气有关的几个反应。描述反应现象。
[提问]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质的改变,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没有变化呢?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师]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反映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这难道是巧合吗?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设计方案,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探究方案,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及优劣,最后确定最简便、最优化的方案。
[归纳总结]实验方案:
1.确定一个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
2.选择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
3.确定实验步骤
(1)称量化学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2)使反应发生
(3)称量化学反应后生成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演示实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描述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反应后天平依然平衡。
[得出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白磷与氧气的质量和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相等。
[演示实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描述现象:铁钉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后天平依然平衡。
[得出结论]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投影并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只适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2.是指质量守恒,
而不是体积、分子个数守恒

3.“总质量”,不能忽略气体、沉淀。
4.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提问]是否存在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呢?
[演示实验]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以及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描述现象:1、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变轻)2、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天平不平衡
[师]能说明这2个化学反应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吗?
[生]不能。
[讲解]第一个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了。第二个反应:1.没有称到氧气的质量。2.坩埚钳上残留一部分氧化镁。3.实验过程中随白烟跑走一部分氧化镁。
[思考]根据上面实验,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小结]最好选择没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变化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知识点二
质量守恒的原因
[学生活动]观看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提问]以分子原子的观点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知识点三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思考讨论]前面我们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那么文字表达式能给我们什么信息?以碳在第气中燃烧的反应为例,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讲解文字表达式的意义并指出缺点。
[归纳]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很直观,表示出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但书写较麻烦,且不能表示出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提问]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表示出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还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
[讲解]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化学家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就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成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四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思考]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那么这个方程式可以表示哪些意义?请小组内合作完成。
[回答]
学生1:表示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
学生2:该反应中碳原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是1:1:1。
学生3:表示了碳、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12:32:44.
[归纳]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该反应中微粒的个数比。
3、表示了物质的质量比
[提出问题]2H2O2H2↑+O2↑可以表示哪些意义?
[小结]1、表示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
2、该反应中水分子、氮分子、氧分子的个数比是2:2:1。
3、表示了水、氢气和氧气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36:4:32。
知识点五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提出问题]化学方程式如何读呢?以C+O2CO2为例,小组内讨论完成。
[交流共享]1、宏观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2、微观读法: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3、数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三、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四、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五、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情景导入
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没有变化呢?
蜡烛
木炭


质量守恒定律
01
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反映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这难道是巧合吗?
拉瓦锡
质量守恒定律
1.确定一个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
2.选择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
3.确定实验步骤
(1)称量化学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2)使反应发生
(3)称量化学反应后生成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设计方案:
实验目的: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何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
1.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2.猜想与假设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3.设计实验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
实验步骤:
①红磷入有细砂的锥形瓶,塞瓶塞使玻璃管下端正与白磷接触,称量,使天平平衡。
②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将红磷引燃。
③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注意观察:
1.锥形瓶内红磷燃烧的现象;
2.气球的变化情况;
3.托盘天平的变化情况。
探究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天平平衡
【现象】
【表达式】
【结论】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P
+
O2
P2O5
点燃
m1
m2
===
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1.天平调节平衡;
2.取一烧杯放左盘,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硫酸铜溶液,将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
3.反应前称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称得总质量m1;
4.把铁钉加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
5.称得反应后的总质量为m2,比较m1和m2的大小。
【注意事项】
1、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将硫酸铜溶液和未放入的铁钉一起称量,记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m1。
2、将铁钉放入溶液中,在托盘上直接观察,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铁钉表面的变化,记下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m2。
探究
反应前物质(或物体)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橡胶塞
铁钉
硫酸铜

锥形瓶
橡胶塞
铁+硫酸铜
硫酸亚铁+铜
硫酸亚铁


未反应的铁
未参加反应的铁
参加反应的铁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结论】
质量守恒定律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M1
=
M2
 硫酸铜
+


硫酸亚铁
+

  
M1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只适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2.是指质量守恒,
而不是体积、分子个数守恒

3.“总质量”,不能忽略气体、沉淀。
4.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质量守恒定律
是否存在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呢?
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步骤:①有盐酸的试管入盛碳酸钠粉的烧杯中,放天平上,平衡。
②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和碳酸钠反应。
③一段时间后,把烧杯放在天平上,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
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
探究
实验现象:
1、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2、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变轻)
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反应原理:
HCl
+
Na2CO3
NaCl+
H2O
+
CO2
质量变小:反应生成的CO2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了
m1
m2

(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探究
实验名称
镁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天平不平衡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
1.没有称到氧气的质量。2.坩埚钳上残留一部分氧化镁。3.实验过程中随白烟跑走一部分氧化镁。
探究
小结:
最好选择没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变化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思考:
根据上面实验,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
的原因
02
O
O
H
H
H
H
H
H
H
H
O
O
两个水分子(两个氧原子,四个氢原子)
一个氧分子两个氢分子
(两个氧原子,四个氢原子)
水的通电分解
质量守恒的原因


破裂


聚集成
新物质
新分子
重新组合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质量守恒的原因
你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
化学反应前后
宏观
微观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元素种类
元素质量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宏观
微观
物质种类
构成物质的粒子
分子总数
元素的化合价
“一定不变”
“一定改变”
“可能改变”
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方程式
的定义
03
碳+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请写出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这个文字表达式能给我们什么信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讲解文字表达式的意义并指出缺点。
思考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C
+
O2
 
CO2
点燃
那么这个方程式可以表示哪些意义
?请小组内
合作完成。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化学方程式
的意义
04
1.表示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
2.该反应中碳原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是1:1:1。
3.表示了碳、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12:32:44。
C
+
O2
 
CO2的意义
点燃
由此总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是和反应条件。
2.该反应中微粒的个数比。
3.表示了物质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提出问题]
1.表示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
2.该反应中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个数比是2:2:1。
3.表示了水、氢气和氧气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36:4:32。
2H2O
2H2↑+O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
的读法
05
化学方程式如何读呢?
以C
+
O2
 
CO2
为例
点燃
1.宏观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2.微观读法: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3.数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