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花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落花生》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7 14:2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落花生》
【学习目标】
借助汉语拼音,会读本课6个生词“吩咐,便宜,尝尝,石榴,榨油,茅亭”,读准前四组词语后一个字的读音。
会写本课7个字,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吩,咐,榴”,重点指导“尝,茅,榨”这几个易错的字。
读准“播种”词语,并借助查字典理解“播种,居然”的含义,并通过朗读体会到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关键语句来感悟文章内容的深刻含义。
从父亲的谈论中,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的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得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同学们,这“落花生”啊,其实就是我们平常常见常吃的花生。那你知道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吗?谁来说说?
3老师这里有一段动画,大家看了以后,就知道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了。(教师展示课件)大家看,花生的花开败以后,自然脱落,子房柄迅速往下生长,钻入土中在土里发育成果实,这就叫落花而生,所以,在植物学上花生又叫做“落花生”。一个“落”字准确地概括出了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同学们,明白了吗?
4无独有偶,这篇文章的作者许地山先生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你知道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吗?
A:如果学生说出原因,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①读课外书知道的。
师:这位同学真会学习,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多读课外书,丰富知识。那这位同学说得到底对不对呢?相信学完课文后,大家就会知道了。
②通过读课本知道的。
师:仅仅就这一点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会不会有更新的认识。
B:如果学生不知道原因。看来同学们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学完课文后,大家一定会悟出些什么。
交流自主学习单
师:在上节课中,同学们已经借助自主学习单对本课展开了自主学习。下面让我们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吧!
1.第一项:认读生字,谁来?小老师领读;我想提醒大家前四组词语的最后一个字都读轻声,请大家跟我再读一遍。师点评:你的提醒很重要,掌声谢谢小老师。
2.第二项:理解词语意思,谁来?小老师汇报:播种((zhǒnɡ))种读三声时,是播撒种子的意思。播种(zhòng),种读四声时,是用播种的方式种植。我用居然说一句话,谁还能用居然来说个句子。师点评:你的汇报也很精彩,掌声鼓励。
3.下面我们一起写一写本课中容易出错的字。谁来指导大家写字?小老师汇报:这篇课文一共有7个生字,通过自主学习,我发现这三个字比较难写。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经过观察,我发现“尝”字上边是党字头,第一笔是
竖;“茅”中最后一笔是撇千万别忘了;
“榨”的右上半部分是穴宝盖
不是宝盖。大家看我来写。小老师示范。请大家拿起笔来,摆好写字姿势,同桌互查,开始书写。下面请赵老师点评指导。
师点评:你的指导非常到位,掌声鼓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的书写进行现场指导)。
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指导提醒每个字再写一遍。如果你认为自己写的正确又端正,就给自己加颗星,自我鼓励一下吧。
(三)直入重点,学习课文
1看来,上节课同学们自主学习的不错,大家交流的非常充分。下面,我们继续来交流汇报。那这篇课文围绕着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啊?(教师贴字卡:
种花生
收花生
议花生
尝花生)
2在这四部分中,你认为那一部分写的最详细?(议花生),对,其余部分写的都很简略。其实在议花生这一部分中也有详有略,你发现了吗?(哥哥,姐姐,我,父亲议花生,其中重点写的父亲议花生。)
3下面我们就来重点读一读“议花生”这一部分。小组合作学习,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请看小组合作要求:指一生读要求(1)自读自悟:画出描写父亲语言的句子(2)组内交流:分享画出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理解。(3)合作朗读:
读出这些语句表达的感情。(4)展示汇报:小组选出一处,班内汇报。明确要求了吗?现在开始吧!
4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小组汇报:1第一个小组交流汇报:生1:我们小组重点讨论的父亲第一次说的话,读一遍。生2:下边我来谈谈自己的理解。我从“埋”看出来,花生不图虚名,不声张。因为它不像别的水果一样,把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而是埋在地里,人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边说便在黑板上画出重点的词语)师:一个“埋”字,我们读出了花生的默默无闻。接着交流。生3:我从“矮矮地”看出来的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它矮矮地长在地上,埋在地里,也看不出结没结果实。它结了果实一点也不声张,所以说不图虚名。
师:它的样子虽然不好看,可是它一样结果,一样为人们做贡献啊!同学们,刚才我们从这些具体的词语感受到了花生的默默无闻、不图虚名、不张扬、不炫耀!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生4补充:我们小组也讨论的这句话,我是通过“高高地”和“矮矮地”作对比,更能体会出花生的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而像桃子,苹果,石榴却高高的挂在枝头,让人把鲜红嫩绿的果实一下就能看到,花生呢必须挖起来才知道,高高的矮矮的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表现出花生的不张扬、不炫耀,不图虚名。生5补充:我们小组有一个问题,花生确实是不张扬,不炫耀,不图虚名。那桃子,石榴,就不好了嘛?师:谁能回答他的问题?生6:我来回答你的问题。父亲拿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比较,并不是讨厌桃子、石榴、苹果,而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师:你明白了吗?生1:下面请某某同学把这句话读一遍。
师:这组同学学习的很认真,交流得很充分,掌声鼓励。同学们,花生默默无闻,不图虚名,不张扬,不炫耀。怎样才能这种精神读出来呢,谁再来试一试。从你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了花生的默默无闻,不图虚名。②接着交流,你还读懂了什么2?生1:我们小组重点理解的父亲第二次说的话,读一遍。生2
我来谈谈自己的理解,这句话父亲其实是在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教育孩子们做像花生一样的人。生3:他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认为花生一样的人就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很多这样的人?(交警)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生4补充:我们小组也理解的这句话,花生一样的人就是不图虚名,不张扬,不炫耀的人,其实现实生活中像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如医生。生5:交警。生6:清洁工。生7:
教师。谢谢大家精彩的补充,请你们继续。生1:下面请某某把这句话读一遍。师:你们小组的汇报也很精彩,掌声鼓励。
5同学们,刚才大家说的这些人都是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做贡献的人啊!父亲就是在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图虚名,不张扬,不炫耀的人。这种写法叫什么啊?你来说。(师板书:借物喻人)
6什么叫借物喻人?(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7谁再来给大家说一说,在这篇课文中“物”指的是什么,“人”指的又是什么?(这“物”指的就是花生,这“人”指的是像花生一样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8是啊,父亲就是希望我们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啊。同学们,刚才我们从这里读出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这段话饱含着父亲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啊!我们一起在把这句话读一遍。
9多么语重心长,多么发人深省啊!父亲的话我们读懂了,作者当时明白了吗?你能找找依据吗?
10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你能结合着你身边的人来说说吗?生1:有用的人就是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有用的人就是对别人,对国家,对社会有好处的人。生2:有用的人就是落花生一样的人。
11父亲希望我们做一个像花生一样,齐读:有用的人,而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2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和希望,他一生对花生情有独钟,以“落华生”作为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他一生为祖国、为人民、不计名利,这正是花生高尚品格的写照。
13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让我们再齐读这段话。(作者说的那段话。)
14
一家人通过议花生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多么温馨的场景。我们一起把它再现出来好吗?好,下面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议花生这一部分。一会儿找小组来展示。
15老师总结: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合作学习得非常充分,很有效果!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也送给身边的学习伙伴!
(四)回顾课文,深入理解详略得当的好处
1大家看,刚才上课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课文是重点写了“议花生”这一部分,略写了其他三部分内容。作者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呢?学完课文,你能不能来谈一谈?生1:这样更能突出花生的不图虚名,默默无闻。生2:作者这样写得详略得当,更体会出了花生的高尚品质
2同学们,作者根据他的写作目的,对文章的材料进行了剪裁,这样让我们对重点部分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也突出了这一部分。这种写法就叫做——(板书:详略得当)
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师:大家看,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红烛、春蚕、小草、松树,你从这些事物中能领悟到什么啊?下课之后,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下节课咱们来交流交流,然后把它写下来,同学们可以尝试着运用“借物喻人”的这种写作方法,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