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珍珠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珍珠鸟》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7 13:4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珍珠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自主阅读、交流感悟相结合,联系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2.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3.抓住作者赢得珍珠鸟信赖的原因,感受作者与珍珠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原应以诚相待,和谐相处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
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了解课文特点,明确学习要求
图片导入(人们和动物友好相处的图片)师:同学们,看完这组图片,你有何感受?
生:人和动物要和平相处......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文章,这就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师:带“
”号的课文是什么课文?生:略读课文。
师:学精读课文,会学到一些读写方法,然后带着这些方法自己去学略读课文。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自己学习这篇课文。
整体把握内容
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咱们一起来数数。生1:15小节生2:14小节师:看来大家出现了分歧,我们大家一块来分析一下。
师:倒数第二行最后一个标点符号是——生:冒号。
师:冒号的意思是——生:接下来的语言,就是前面说的,要接下来。
师:就是他刚刚开始说话。这篇课文要把他说的话另起——生:一行。
师:这句话和上面的内容合在一块了。那我们也可以看作是14小节。那么另起一行有什么作用呢?生:强调。
师:对了!引起读者重视,强调后面的内容很重要。现在就来把强调的内容读一读。
师读“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
生:(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师:要读出美好。(生齐读“美好的境界”)
师:听我读,“美好的境界”,读!(生再读)师:冯骥才先生说到这一对珍珠鸟,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他的心情。是哪一句?生:是第1自然段的第一句:“真好!”
师:注意不要忘记标点符号。感叹号,就是一种心情的表达。传递着作者喜悦的心情。
那“真好”的原因是——生:(齐答)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师:我们再来一块读一读这句,读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深入品读词句,体会课文
师:珍珠鸟的好到底有哪些呢?才会让作者有如此的感慨。请大家快速读课文,用笔画出来。(师巡视)
师:你找到的是课文第几小节?生:我找到的是第11自然段第二句话,“这样,它就完全放心了......”我认为好在珍珠鸟非常调皮。
师:谁能读出它的调皮来?(生读)
师:读得多好啊!现在读的是第11自然段。(师范读一遍,生齐读一遍。师再读一遍,生再齐读一遍。)师:这还是一只鸟吗?生:这不是一只鸟,是一个调皮的孩子。
师:还有吗?生:是第12自然段。(生读)
师:好在哪儿?生:白天,它陪伴着作者;天色入暮,才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下飞回笼子。师:这个“陪伴”你读得多好啊!再读。(生读)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在第12自然段里,珍珠鸟像朋友似的陪伴着“我”。
师:这本来是一只怕人的鸟,如今不怕人了,还陪伴“我”。冯骥才先生不禁从内心发出一声赞叹:“真好!”(生齐读“真好”)
师:还好在哪里呀?生:我要说的是第13自然段,“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这一句写出了珍珠鸟外表的美。生:我也是找出了这一自然段,联系第2自然段一起学习。第2自然段说“它是一种怕人的鸟”,第13自然段写小珍珠鸟扒在作者肩头上睡着了,说明珍珠鸟十分信赖作者。
师:是,把第13自然和第2自然段联系起来,你就会有所发现。
师:一起轻读。(生读)
师: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经过一段时间的陪伴,竟然互相依赖,我们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于是,”我“不禁从内心发出一种赞叹:”真好!“(生读”真好“)
师:这样赞叹吗?小鸟在你肩头睡着了!那一定是一种轻轻的感叹。一起来赞叹:”真好!“轻一点!(生读)
师:谁还发现了珍珠鸟好在哪里?生:第9自然段,这说明小珍珠鸟非常听话。师:还有吗?生:第8自然段,我从这里感受到小珍珠鸟的可爱。
师:嗯,看到这么可爱的珍珠鸟,冯骥才不由得发出一声赞叹:“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还有吗?生:我找到的是第3自然段,从中传出笛子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很好听。师:听到这么好听的叫声,冯骥才不由得一声赞叹——生:(齐读)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生:第7自然段中“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从这句话,我感觉珍珠鸟长得非常美丽。
师:它美丽,还好肥呢!生读: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师:“蓬松的球儿”,美吗?谁来读出它的美?(生读)
师:它好肥,读轻一点。预备--起!
师:蓬松的球儿,注意儿化音。(生齐读“蓬松的球儿”)师:看着这么美丽的珍珠鸟,冯骥才不由得从内心发出赞叹:“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还有吗?生:我找到第10自然段。(生读)生:我觉得珍珠鸟和作者之间信赖越来越深了。因为,珍珠鸟先是离“我”较远,然后一点点挨近,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师:还有吗?生:第6自然段,“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
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师:哎呀!原来是一对珍珠鸟,现在又多出一个。好不好?生:好!
师:可以再大声一点发出赞叹。生: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师:珍珠鸟的好还体现在好多方面。课文中除了写珍珠鸟的好之外,还写了“我”的哪些好?生:从不扒开叶蔓瞧他们.....
.师:由此可见,陪伴是相互的。因为有“我”的陪伴,珍珠鸟由鸟儿变成了调皮的孩子,又成了知心朋友,更成了能互相帮助的“伴侣”。因为有了鸟儿的陪伴,“我”决不伤害它。可见,陪伴是相互的,信赖也是相互的。因此,作者发出了这样一声赞叹——(师生齐读第1自然段)
拓展练笔
师:文中除了介绍我和珍珠鸟的种种好之外,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好?(师范读第1自然段及“真好”“鸟”“草”“巢”)
师:听这些词有什么感觉?生:这些字都押韵。师:押什么韵呀?生:ɑo。
师:是啊,读着押韵的文字,似乎就在读一首诗。当情感涌动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诗一样,能表达出这种情感:“真好!朋友——”(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这是从作者冯骥才的角度来说“真好”。从珍珠鸟的角度呢?它心里或许也会发出这样一声赞叹:“真好!”
师:那么我们就以珍珠鸟的身份来写写主人的好,也尝试用上押韵的写法,来改写第一段。(学生练笔,老师巡视。学生写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