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司马光
24.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
“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
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司马光砸缸
看到这幅图画,你想到了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了解文言文: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
激趣导入,简介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司
组词:司机
公司
司令
sī
跌
组词:跌倒
跌落
下跌
diē
皆
组词:比比皆是
有口皆碑
jiē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弃
qì
持
chí
组词:放弃
嫌弃
抛弃
组词:坚持
持有
主持
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强调停顿处。学生跟读。
2.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恰当的停顿。学生
跟读,读流利。
3.分小组读,各组练习。
4.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初读课文,对比辨别
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
文言文
语言精练、简短。概括能力强,但不好懂。
现代文
长篇大论才能写出文章,一听就懂。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同伴。
是“廴”,不是“辶”
第一笔是点,不是横
书写笔顺是撇、撇、捺
初读课文,指导书写
课后作业
熟读文言文,准备背诵。(共13张PPT)
司马光
24.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教学重难点:
1.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配乐朗诵,导入新课
1.配乐自由读。
2.配乐指名读。
3.配乐齐读。
每读一句,就看看这句话的相关注释,把注释的每个字的意思放在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就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还可以将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究。
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全班交流: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1.默读第一句话,从“群儿戏于庭”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全班交流: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句子意思: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群儿:一群小伙伴。
戏:玩耍。
于:在。
登:爬。
足跌:失足。
瓮
全班交流: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儿得活。
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一儿“足跌没水中”,危险至极,群儿是怎样做的?尝试用干才学到的的方法理解这句话。
全班交流: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学生互相交流句子意思。
众:除司马光外
其他的孩子。
皆:全,都。
弃:抛弃,丢下。
持:拿。
足跌:失足。
瓮
迸:一下子
流出。
思考:司马光做了什么事?
1.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
3.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2.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中那些字词
的意思?
感悟人物,讲讲故事
1.思考: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感悟人物,讲讲故事
2.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
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想对他说什么?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善于思考,所以他后来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主持编纂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一读吧!
拓展延伸,学习品质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课后作业
司马光
一儿——足跌没水
众——弃去——不救
光——持石击瓮——得救
板书设计
沉着冷静
肯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