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穷人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词,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试着给自己喜欢的句子做批注。
2.练习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一题。
3.课前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会写“澎、湃”等14个生字,会写“汹涌澎湃、风暴”等18个词语。
2.理清小说人物的身份和关系,能根据小说三要素概括主要内容。
3.梳理小说的情节,通过关注故事的情节,感受人物的心理,知道小说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重点】
梳理小说的情节,通过关注故事的情节,感受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
能根据小说三要素概括主要内容,知道小说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查找了有关列夫 托尔斯泰的资料,现在谁能介绍一下他?
2.出示读阅读资料袋,了解作者列夫 托尔斯泰。
列夫 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生卒年(1828—1910年),当时我们是清朝。他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今天我们要学的小说《穷人》就是托尔斯泰晚年时根据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成的。
设计意图:
学生经过课前资料的搜集以及课上资料袋的阅读,初步了解了列夫 托尔斯泰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为接下来《穷人》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新授
探究一:分类识记词语,概括故事内容
1.出示第一组词语: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湿淋淋的渔网 糟糕的天气
(1)朗读词语,重点正音“澎湃”都是后鼻音,“淋”前鼻音。
(2)引导发现这一行词写了这个故事发生的(环境)
2.出示第二组词:桑娜 渔夫 西蒙
(1)朗读词语,引导发现这是小说中出现的(人物)。
(2)说一说,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和关系。
预设:桑娜是五个孩子的妈妈,渔夫的妻子;渔夫是靠打鱼为生的人,是桑娜的丈夫;西蒙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是个寡妇,桑娜和渔夫的邻居。他们都是穷人。主人公是桑娜,故事是围绕桑娜这个人物展开的。
3.其实这两排词已经点出了小说三要素的其中两个,一个是(环境),一个是(人物),还有一个是(情节),那引发故事情节得以发展继续的是什么事呢?出示:
4.快速默读全文,尝试根据小说三要素选择其中的一些词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5.这个单元让我们练习概括,其实把环境、人物、主要情节串起来就是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寒风呼啸的一个晚上,桑娜夫妇俩收养了已经死去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
6.如果稍微再具体点,可以怎么概括呢?
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在等待中,桑娜探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她的孩子抱回家。由于家里的处境艰难,桑娜害怕收养这两个孩子被丈夫责骂,没想到,丈夫知道情况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设计意图:
根据小说文体特征,让学生一边分类学习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中涉及的重点词,一边尝试根据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去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可谓一举两得。教学中注重方法的引领,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发展。
探究二:关注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心理
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托尔斯泰却把它写得非常细腻、生动、真实,这就是小说的魅力,小说和故事不一样,小说一般有三大要素,(板书:人物、情节、环境),那么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板书: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讨论小说的情节。
1.学习开端部分,感受人物心理。
(1)默读1、2两段,用一句话概括情节的开端,开端写桑娜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引导抓关键概括:桑娜在狂风暴雨的夜晚等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3)把一句话浓缩成四个字是什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寒夜待夫、等夫归来、守家待夫、焦急待夫)
(4)你们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5)这篇小说有一个独特的魅力,它每部分的情节都关注了人物的心理(板书:心理),请从1、2两段中找一找桑娜在寒夜待夫时心情的词。(板书:心惊肉跳)
(6)理解词语心惊肉跳:什么是心惊肉跳?桑娜内心紧张、担心、害怕,心脏和肉都在跳动。为什么桑娜这么紧张呢?担心丈夫什么呢?在外打鱼的丈夫随时都会被海浪吞没,随时都会失去生命,怎么会不心惊肉跳呢?
2.学习发展部分,感受人物心理。
(1)寒夜待夫是情节的开端,情节是怎么发展呢?桑娜接着做了什么事?(探望女邻居,发现女邻居死了,把女邻居的孩子抱到自己家里)
(2)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词把一句话概括成四个字(板书:收养孤儿或抱回孤儿等)
预设1:学生若概括成“抱回孩子、收养孩子”,教师引导学生给“孩子”换个更准确的词,概括成抱回孤儿、收养孤儿,引导学生概括要准确。
预设2:若学生概括成看望西蒙,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看望西蒙”和“抱回孤儿”哪个好?追问学生是什么事引发了故事的高潮?告诉学生“看望西蒙”是“抱回孩子”的铺垫,“抱回孩子”才是情节的主要部分,因为“抱回孩子”才有了后面桑娜的忐忑不安,才有后面跟丈夫的精彩对话,这是情节矛盾冲突点。
(3)桑娜抱回孤儿后心情怎样?(板书:忐忑不安)理解词义:心一上一下地剧烈跳动,不安到了极点。
3.学习高潮部分,感受人物心理。
(1)桑娜的丈夫回来了,桑娜怎么做呢?用四字词概括高潮部分。
(2)教师范读课文21—23段,学生思考:桑娜为什么强调西蒙死得那么惨,两个孩子还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为什么只说一半就沉默了?桑娜想干什么?
(3)桑娜强调西蒙家悲惨的境况,话又说一半留一半,不明确含蓄地说这是在试探丈夫 ,概括情节时一定要准确用词。(板书:试探丈夫)
(4)桑娜在试探丈夫时是什么心理呢?课文中没有明确的词,请大家自己概括。(心急如焚、惶恐不安、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犹豫不决、左右为难、骑虎难下、进退唯谷、坐立不安等)
(5)同桌讨论哪个词好?让学生板书:左右为难或小心翼翼
(6)学语文能从课文中找出现成的词语,还能通过自己的阅读提炼出一个词语那是更高的水平。
4.学习结局部分,感受人物心理。
(1)指名课文24自然段,思考:最后故事的结局,丈夫是怎么表态的,用四个字概括。
(2)学生板书:催促抱回
(3)桑娜看到丈夫的态度,心情怎么样?(指名读最后两段)
(4)桑娜的表现课文中有一个词写出来了,是什么?(一动不动)这是外在的表现,通过这个外在表现,你体会到桑娜什么心理?(同桌讨论)
(5)学生交流后讨论哪个词好?板书:激动不已或如释重负
设计意图:
此处的教学环节,教师先给学生提供概念支架,让学生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逐一展开梳理故事的情节,同时,又采用双线并进的教学策略,既梳理情节的脉络,又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轨迹,有利于学生理解情节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带来的作用。
探究三:回味故事情节,领悟情节间的因果关系
1.回顾板书:刚才我们对小说的情节进行了梳理提炼,这篇小说故事的开
端是桑娜在干嘛?(生答:寒夜待夫),心情怎样?(心惊肉跳)小说的发展是她看到西蒙死了就(抱回孤儿),心情(忐忑不安),后来丈夫终于回来了,怎么跟丈夫说呢?她就(试探丈夫),兴情怎样?(左右为难),最后结局丈夫表态了,丈夫怎么样?(催促抱回)看到丈夫最后这样的的表现?桑娜心情(如释重负)。
2.情节和故事的区别在哪里
有个著名的作家说过故事就是国王死了,后来皇后也死了。情节就是国王死了,皇后因为伤心也死了。情节和故事多了个什么词?(伤心)皇后是怎么死的,因为伤心,所谓情节就是要有内在的因果关系。
3.你看,桑娜寒夜待夫看望西蒙后抱回孤儿,因为抱回孤儿,所以,她才要试探丈夫,因为试探丈夫,所以,她才会催促抱回,情节是一环套一环,内在有因果的联系,这才叫情节。
设计意图:
看板书回顾小说情节及人物心理活动变化,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同时通过通俗易懂作家的话,很好地理解了情节与故事的区别:情节有内在的因果关系。
三、练习
1.书写本课字词,根据本课要写的很多字都有三点水旁,如“汹、涌、澎、湃、淋 ”,所以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异同,提示书写“淋”“澎”“湃”时注意左中右的“宽窄”“高低”变化。
2.学生练习书写词语,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
六年级的孩子能较好地书写词语,因此完全可以扶放结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书写经验,观察字词的特点后书写字词。
小结
这节课,你们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我们学会了抓住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事件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还知道了小说的情节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我们在一边梳理小说的情节,还一边感受到了桑娜心理变化的过程,知道了这篇小说的情节之间有内在的因果关系。这是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下节课,我们再走进小说中的人物,好好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再结合教师的引导梳理,学生较好地回顾了本节课的内容体系,有助于知识系统性地回顾,同时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
1.基础作业:摘抄积累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两句写批注。
2.拓展作业:拓展阅读维克多·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比较阅读去发现与课文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
由于这篇小说是由维克多·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写而来的,因此让学生比较阅读,不仅有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还能为下节课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群像带来很大的帮助。
【板书设计】
穷人 情节 (因果关系) 环境 人物 开端 寒夜待夫 心惊肉跳 发展 抱回孤儿 忐忑不安高潮 试探丈夫 左右为难结局 催促抱回 如释重负
环境: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湿淋淋的渔网 糟糕的天气
人物:桑娜 渔夫 西蒙
情节:收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