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穷人》 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穷人》 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6 21:4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穷人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二、第三题。
2. 思考整篇课文是不是都在写“穷人”的穷,如果不是,还写了什么?
  【教学目标】
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关注小说的情节、环境和人物。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环境、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体会穷人的人性之美。
聚焦人物群像,深刻理解“穷人”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环境、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体会穷人的人性之美。
【教学难点】
聚焦人物群像,深刻理解“穷人”的真正含义。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回忆阅读小说的策略: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出示)
流:上节课,我们已经梳理了故事的情节,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小说中的“环境”和“人物”。
设计意图:
导入稍加回忆小说阅读的策略后,直接奔入本节课的内容,学习小说中的“环境”和“人物”,节奏快,不拖沓,也为后面教学重难点的学习腾出更多的时间,有时导入还是要直奔主题。
二、新授
探究一:对比环境描写,感受人物性格
1.快速默读全文,划出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语句。
2.品读桑娜家的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语段:
这么多的环境描写,哪一个词特别夺你的眼?为什么?(心惊肉跳、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干干净净、温暖而舒适)
细品温暖而舒适环境背后反映的人物形象:
①仔细研读,你从哪儿看出温暖,从哪儿看出舒适?(从地干干净净、炉火没熄、食具闪闪发亮、白色帐子、孩子安静地睡着)
②从温暖而舒适,你读出了什么?为什么?
这是一个勤劳能干、不怕困难、积极阳光的女主人,屋外的环境虽然如此恶劣,他们的生活虽然如此艰难,但屋内依然被女主人收拾得温暖舒适。地打扫得干干净净,炉火没熄,食具闪闪发亮,外面寒风呼啸,可是床上的五个孩子却睡得那么安静,那么香甜。
(3)师小结:这些细节的描写都是环境描写,表面上是环境的温暖舒适,实际上,环境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凸显桑娜的人物品质。环境描写不仅仅是写环境而环境,都是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
3.对比西蒙家与桑娜家的环境描写:
(1)他们家的环境描写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请找出关
键词句。(同桌讨论)
(2)相同的是什么?(两个孩子都安静地睡着)变红语句:孩子的呼吸均
匀而平静,谁得正香甜。孩子为什么睡得正香甜?从这句话读出了西蒙是个怎样的母亲?(伟大的母亲、爱孩子的母亲)
不一样的是什么?(桑娜家的环境温暖而舒适,西蒙家的环境潮湿而阴冷)为什么?
西蒙已经死了,谁去生炉子?炉子里的或还会谁去续?西蒙已经死了,她家里怎么还能温暖呢?桑娜她健康着,这是生的温暖,西蒙已经死了,这是死的冰冷,这是一生一死鲜明的对比。环境是不同的,但是两个母亲最伟大的相同的地方就是爱他们的孩子。这里写西蒙家的环境是为了和桑娜家的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从对比中有所思考。
设计意图:
环境描写都是为了更好突显人物形象,为了让学生有所悟,教师先让学生通过细品桑娜家的环境,紧扣关键词“温暖而舒适”,联系上下文感受桑娜的勤劳能干的品质,再通过对比西蒙家的环境,深刻感悟环境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是具有母爱的好母亲,从而明白坏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探究二:聚焦人物活动,感受人物品性
环境是为人物服务的,情节也是为人服务的,我们接下来就走进人物。
1.关注人物的心理活动:
(1)《穷人》这篇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尤其出彩,找出这段心理描写。出示句子:
(2)这段心理活动很特别,特别在哪里?(省略号、问号特别多)
(3)关注这些问号、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点红词语:忐忑不安)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追问点拨:你发现了吗,这段心理活动其实是在写“矛盾”?矛盾不就说明桑娜动摇吗,不就说明她的“善良”不坚定吗,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要写动摇,要写不坚定呢?)
(4)这种“矛盾”反而更能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桑娜家十分贫穷,还有五个孩子,丈夫外出打鱼生死未卜,她必须为自己的家庭负责,桑娜内心一直忐忑不安,但最终下定决心,更能显出她“善良”的人性之美。
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2.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穷人》这篇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当然也值得品味。
出示相关语段:
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鱼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哪些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你觉得写得特别棒呢?选一两句写批注。
(2)交流。重点可交流“两次沉默”和一个“熬”字。
品读“不敢抬起眼睛看他”:为什么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因为她怕丈夫看出她的问题。)
品读“第一次沉默”:
①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
②讨论:作者为什么不把桑娜的内心想法直接写出来
要点:发现这是作者的故意为之,桑娜内心的紧张、害怕与纠结已经暗含在说话的语言中,渔夫回来之后,桑娜和渔夫之间对话更有利于展开情节,纠结是真切的,善良是真实的,人物形象因此丰满而感人。
品读第二次沉默:
①桑娜此时为什么又沉默了,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桑娜话说一半留一半,不说了是想看丈夫的表态,她把自己的位置看得很好,把话送到丈夫的嘴边,让丈夫做决断,她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品读熬:再看丈夫的表现,看出渔夫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渔夫坚强乐观,“熬”表明渔夫夫妇生活艰难,度日如年,备受煎熬,但渔夫宁愿过着煎熬的日子,也要把两个孩子抱回来,并且相信自己能战胜困难,度过难关。
设计意图:
教师基于文体意思,让学生聚集人物的动作、心理与对话,研读桑娜的矛盾心理和“不敢抬眼看”“两次沉默”的神态动作,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了“穷人”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探究三:话题探讨,重新定义“穷人”
1.小说的题目是“穷人”,数一数,小说中刻画了多少个穷人。
要点:小说刻画了“桑娜”“西蒙”“渔夫”和七个孩子,这些都是穷人。
2.话题探讨:你认为小说中的“桑娜”“西蒙”“渔夫”是真正的穷人吗 选择一个人物,从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行动两个方面去探讨。
提示:
桑娜—桑娜一家“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住的渔家小屋既做客厅又当厨房,既做卧室又当储藏室,一家七口全挤在里面;打鱼的工具是“小船”,小船上挂的是“破帆”,用的是“破网”。可桑娜一家虽然十分贫穷,屋内却温暖而舒适,干干净净的地面,闪闪发亮的食具表现了女主人的勤劳。在养活五个孩子本已不易,丈夫又不知死活的情况下,桑娜本能地将西蒙的孩子抱回了家,展现了桑娜善良的人性之美。
渔夫—为了生计,渔夫不顾生命安危,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这是贫穷的生活所迫。渔夫宁可自己“熬”,也主动提出抚养两个孤儿,这是人性的善良。
西蒙—“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对着门的是一张床,稻草铺……这就是贫穷的寡妇西蒙的家。西蒙临死前把自己的旧衣服旧头巾盖在两个孩子身上,触目惊心的“穷”背后藏着的是深沉朴素的母爱。西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她心里念的是两个孩子。
小结:小说的题目是“穷人”。小说中虽然没有出现一个“ 穷”字,却处处在向读者述说着“穷人”的穷苦;这些可敬自敬的“穷人”,在苦难面前的所作所为,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动,他们的心灵深处,永远闪烁着“人性善良”的光辉。穷人,不穷!
设计意图:
小说写穷人,其用意并不是表现穷人的穷,而是赞扬他们在苦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可贵人性——“善良”,此处教学环节,设置了让学生探讨“他们是真正的穷人吗?”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升华主题,发现穷人,不穷!
三、练习
1.小练笔:联系人物对话的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提示关注桑娜说话的内容和意图,确定心里会想些什么;运用省略号,感叹号和问号表达桑娜内心的紧张、害怕与纠结。
设计意图:
通小练笔写一写桑娜沉默时的心理活动,可以引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感受人物形象,以写促读。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小说的情节、环境,解读了小说中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小说题目虽然是穷人,渔夫、桑娜、西蒙都是穷人,他们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是他们的内心是富足的,他们拥有比金子还宝贵的可贵的品质,他们勤劳能干,善良有爱、积极乐观。
设计意图:
这样的小结不仅是对本课学习方法和内容的回顾,更是对文本主旨的升华,让学生明白了作者细致的真正意图,穷人虽穷,但他们很富有,他们拥有人性最宝贵的品质——善良。
  五、作业
1.基础作业:摘抄桑娜家和西蒙家环境描写的语句。
2.拓展作业:续写
设计意图:
续写小说的结尾,通过想象让学生再现当时的情境,又一次浸润小说的精神养料,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情感的熏陶。
【板书设计】
穷人(不穷) 情节 (因果关系) 环境 人物 开端 寒夜待夫 心惊肉跳 语言 动作 神态发展 抱回孤儿 忐忑不安 温暖而舒适 勤劳能干高潮 试探丈夫 左右为难 善良有爱 结局 催促抱回 如释重负 ……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气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续写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
帐子拉开了,映入渔夫眼帘的是怎样一幅温馨感人的画面?渔夫和桑娜之间会说些什么?他们今后将怎样支撑起有七个孩子的家?请展开想象,续写一段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