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必修1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能力提升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必修1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能力提升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7 15:2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一、单选题(20小题60分)
1.(2021·全国高二课前预习)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为解决洛林问题,有关方面“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裁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这一规定
A.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B.削弱了法国及其盟国的势力
C.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D.受到了《万国公法》的影响
2.(2021·山东济南市·)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在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后欧洲各国纷纷卷人其中。最终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欧洲混战局面。这场战争被称作最后一场宗教战争,
也被称为第一场国家间战争,这是因为
A.建立以大国协调和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B.此后欧洲国家间的重要战争以捍卫国家利益的名义发起
C.提出不兼并不赔偿原则并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D.建立起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
3.(2021·全国高二课前预习)1864年《红十字公约》规定,野战医院和军医院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这主要反映出
A.近代外交制度形成
B.战争得到有效遏制
C.消除了战争的伤害
D.运用法律维护和平
4.(2021·辽宁丹东市·高二期末)《红十字公约》规定:“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这反映了《红十字公约》
A.能够有效制止战争
B.意在约束交战各方的行为
C.宣扬西方的价值观
D.维护交战大国的既得利益
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16世纪,欧洲新建了许多大学:在德国,路德派建立了马尔堡大学、耶拿大学、柯尼斯堡大学等;在瑞士,加尔文派创建了日内瓦学院等。这些大学以国内学生和本民族语言为主。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欧洲
A.教育摆脱宗教束缚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民族国家的兴起
D.封建王权的弱化
6.(2020·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高二期中)1815年的维也纳和会、1878年的柏林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旧金山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可谓都是以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为样板。这主要说明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
A.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长期的矛盾和冲突
C.决定了此后100多年国际关系体系的总体框架
D.为以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7.(2021·天津高二期末)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而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并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这表明
A.集体安全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B.联合国带有强权政治色彩
C.国际联盟更有利于世界和平
D.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
8.(2021·辽宁锦州市·高二期末)1945年,《联合国宪章》首次确认民族自决权,尊重所有民族之权利平等与自决原则。这一原则也在多个国际法律文件中得到强调或重申,并成为国际合法性的主导标准。这一原则的实施
A.推动了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
B.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平等往来
C.消弭了大国间的冲突与对立
D.维护了国际法的权威和地位
9.(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如图漫画表明
A.欧共体内部矛盾复杂
B.《欧洲联盟条约》失效
C.欧洲-体化进程曲折
D.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10.(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矗立在联合国总部的雕塑《铸剑为犁》(见如图)是前苏联于1957年送给联合国的礼物。雕塑中的男子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他要改铸为犁的剑。它代表了联合国的宗旨之一,即
A.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B.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
C.实现各国的共享与共荣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1.(2021·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欧洲的12世纪是一个政治运动和政治辩论活跃的时代,人们更加迫切地呼唤更具普遍效率的、能够适用于更广阔地域的法律来取代原先的地方法和习惯法,于是兴起了一场罗马法复兴运动。这有助于
A.动摇教皇权威
B.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
C.开辟新的航路
D.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12.(2019·浙江高三一模)瑞士著名的国际法学者瓦特尔在1758年发表的《国际法》中说:“均势的核心意义是妥协安排国际事务,没有一个国家能居于至高无上的主宰、支配他国的地位。”1907年,英国外交部在克劳备忘录中谈到:“英国的政策是维持均势,把自己的力量加在这一边或那一边,但是总是加在一边以抵制某一时期内最强大的国家或集团的政治霸权。这几乎成为一个历史上的真理。”英国“均势”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A.参加反法同盟,
B.巴黎和会上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C.英法俄组成协约国
D.与法国联合,与美国争夺国联领导权
13.(2021·辽宁丹东市·)二战之前,人权一直被认为是纯粹的国内管辖事项,很少受到国际法的制约。二战后《联合国宪章》增加了七项关于人权的条款,1948年联大又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对《联合国宪章》人权条款作出权威解释。这说明
A.各国人权保护的权力已经转让
B.二战后国家主权受到严格限制
C.人权的国际保护得到一致认同
D.人权保护上升为国际条约义务
14.(2021·广东)近代以来,有些国家的国旗图案是竖条的,如法国、意大利、爱尔兰。有些国家的国旗图案则是横条的,如德国和俄国。大多数国家的国旗不得不与敌对政权的国旗展开竞争。近代欧洲诸国的国旗
A.凸显了各国民族特色
B.是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需要
C.深受近代艺术的影响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15.(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荷兰宗教改革过程中,北部诸省的多数人为加尔文教派的信徒,与虔诚的天主教教徒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发生冲突,荷兰人反对菲利普干涉他们所认为的国内事务,最终导致长年的战争。1609年,北部诸省以荷兰共和国的名义获得独立。这说明宗教改革
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B.推动了新基督教会创立
C.导致了欧洲地区战争不断
D.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16.(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联合国的框架中,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这一设计(  )
A.有助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
B.不利于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主权与利益
C.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D.削弱了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
17.(2021·河南安阳市·五一中学高三月考)199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不同文明对话的决议,将2001
年确定为“联合国不同文明对话年”。同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五十六届联大会议,通过了关于文明间进行对话的相关决议,努力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这些决议反映了
A.冷战后的世界形势动荡不安
B.世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C.各国间的政治冲突不断加剧
D.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18.(2021·广东汕头市·)如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的使用次数,由如表可推知1946~1985年
时期
中国
法国
英国
美国
苏联
总计
1946—1955
1
2
0
0
80
83
1956—1965
0
2
3
0
26
31
1966—1975
2
2
10
12
7
33
1976—1985
0
9
11
34
6
60
说明:1949~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席位由国民党窃据。
A.美苏对霸权的争夺愈趋激烈
B.苏联在外交上逐步被孤立
C.制约霸权的力量在不断增长
D.两大阵营力量对比发生转变
19.(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98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三十八届国际教育会议,包括中国、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讨论了各国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和成人教育等国家教育的全局性课题。材料表明联合国
A.推动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B.保障各国公民受教育权利
C.致力于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D.努力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20.(2021·湖南)下表为1946-2016年间联合国成员国会费缴纳比例(百分比)的变化情况。据表格可以看出
年份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法国
日本
德国
沙特
印度
巴西
其他
1946年
6.3
39.89
7.73
11.98
6.3
0.08
4.09
1.94
21.69
1974年
5.5
25
15.14
5.31
5.86
7.15
7.1
0.06
1.2
0.77
26.91
1991年
0.79
25
11.57
4.86
6.25
11.38
9.36
1.02
0.37
1.45
27.96
2000年
0.995
25
1.007
5.092
6.545
20.573
9.857
0.562
0.299
1.471
28.599
2010年
3.189
22
1.602
6.604
6.012
12.53
8.018
0.83
0.534
1.611
36.959
2016年
7.921
22
3.088
4.463
4.859
9.68
6.389
1.146
0.737
3.823
35.894
A.日本已成为政治大国
B.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
C.区域集团化优势明显
D.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21.(2021·重庆高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国际法确立之前,人们承认国家有战争权。国家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当和平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时,即可使用最极端的暴力手段——战争。……1907年,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在荷兰召开,共通过了13个公约,其内容规定不宣而战是非法的,……规定了战争开始时对敌国商船的保护制度。……凡尔赛和约设立了追究战争犯罪的内容……此后,1928年签署的《巴黎非战公约》,更是进一步正式提出,禁止将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刘长敏《海牙和平公约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材料二
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成为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材料三
1928年订立的《非战公约》,成为制止侵略战争的重要法律依据。……历史的遗憾在于,这样一个明确宣布战争为非法的国际公约并没有能够制止战争。
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是对法西斯反攻的继续,于是,《非战公约》成为战胜国审判战犯的尚方宝剑。起诉方代表都无一例外地求助了《非战公约》对战争合法性地否定。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可据。《非战公约》在审判、惩办战犯的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它本身也凭借对战犯的审判而重新获得了价值认同,真正确立了自己在国际法发展序列中的地位。
——摘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和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国际社会对战争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理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战公约》历史地位的转变及其作为国际法的积极意义。
三、论述题
22.(2021·重庆高三三模)(国际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材料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组织的分类》整理
依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以来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可从背景、趋势、特点、影响等任一角度提炼主题,展开说明。)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不使用武力”可知该规定开创了通过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故选A;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解决国际争端,并不是为了削弱法国机器盟国的势力,排除B;这一规定只是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范例,但并不一定能够解决欧洲各国间的矛盾,排除C;《万国公法》是1836年颁布的,排除D。
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十年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的矛盾以及宗教纠纷激化的产物。战争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因此B正确;A是对维也纳体系的描述,排除;一战使国际法遭到破坏,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原则并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C排除;D是对国联的描述,排除。故选B。
3.D
【详解】
材料“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体现的是法律对维护和平的重要性,D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错在“有效遏制”,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错在“消除”,排除。故选D。
4.B
【详解】
公约规定野战医院和军医院是中立的,同时其院内的病员和伤员都应当受到保护和尊重,这一规定出于人道主义原则,有助于约束交战各方的行为,B正确;这一规定是对战争过程中的交战双方的约束,不能制止战争,排除A;人道主义原则适用于全人类,并不专属西方,排除C;这一原则适用范围不分大小国家,排除D。
5.C
【详解】
材料反映了16世纪新教教派新建的许多大学以国内学生和本民族语言为主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说明宗教改革后,欧洲民族国家兴起,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故选C;材料中的大学都是由新教教派新建的,说明教育并未摆脱宗教,故排除A;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王权弱化与新建大学、大学以国内学生和本民族语言为主这些现象无关,故排除BD。
6.D
【详解】
题干中所述会议都是战争或者冲突后的国际会议,它们都以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为样板,说明这次会议为以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D正确;格劳秀斯所著的《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A排除;“解决了”说法错误,因为此后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还是很尖锐,故排除B;此后还有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体系等,故排除C项。
7.A
【详解】
从“全体一致”到“大国一致”,体现了战后对于国际安全考虑的更全面,说明集体安全体制的进一步完善,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强权色彩,排除B;国际联盟是英法控制的工具,未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故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法,排除D。
8.A
【详解】
根据“确认民族自决权,尊重所有民族之权利平等与自决原则”可以得出,这一规定有利于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故A项正确;平等往来不能体现,排除B;这一原则不能消除大国间的冲突,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国际法,排除D。
9.C
【详解】
图中扛着米字旗即英国国旗的人,从欧盟的标识上摘下一颗星星,显示的事件是“英国脱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表明了欧洲-体化进程曲折,C项正确;英国脱离欧盟不能说明“欧共体”内部矛盾复杂,A项错误;《欧洲联盟条约》至今并未失效,B项错误;英国脱欧与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无关,D项错误。
10.A
【详解】
材料中铸剑为犁的雕塑体现的是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宗旨,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A。
11.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2世纪的欧洲人们迫切呼唤更具普遍效率的、能够适用于广阔地域的法律,因此而兴起的罗马法复兴运动可以使法律覆盖范围更广、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罗马法的变更与动摇教皇权威无关,故A排除;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是15世纪,故C排除;近代自然科学是17世纪产生的,故D排除。
12.D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英国的政策是维持均势,把自己的力量加在这一边或那一边,但是总是加在一边以抵制某一时期内最强大的国家或集团的政治霸权。这几乎成为一个历史上的真理。”强调了英国“均势”
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际力量的均衡,所以ABC三项均符合英国的“均势”政策,而D项英法联合与美国争夺国际联盟的领导权目的是统治和支配世界而不是为了维持国际力量的均衡,故答案选D项。
考点:近代以来英国外交政策
【详解】
13.D
【详解】
根据“二战后《联合国宪章》增加了七项关于人权的条款,1948年联大又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对《联合国宪章》人权条款作出权威解释。”可得出人权问题,从战前到战后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二战后人权保护上升为国际条约义务,D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主权受限,排除B;C项太绝对,排除C。
14.B
【详解】
题干材料中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旗有“竖条”的也有“横条”的;另一方面是各国“国旗展开竞争”。再结合“近代以来”可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国家主权意识的强化,激发了各国对国家的象征——国旗的热衷,故B选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国旗图案有的横条,有的竖条,反映不出民族特色,A选项错误;材料只提到国旗图案及横竖条不一,看不出深受近代艺术的影响,C选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兴起,也推动了国旗的发展,D选项属于颠倒因果关系,排除。
15.D
【详解】
荷兰北部诸省的新教徒反对(天主教教徒)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干涉国内事务,经过长年战争,最终以荷兰共和国的名义获得独立,说明宗教改革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宗教改革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A项错误;“推动了新基督教会创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宗教改革导致了”欧洲地区战争不断”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误。
16.A
【详解】
材料“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的这一设计体现了“大国一致”的原则,有助于五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故A项正确;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重视保护弱小国家或民族的利益,故B不符合题意;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故C不符合题意;联合国强调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B
【详解】
20世纪末,联合国大会连续通过关于促进不同文明间对话的活动和决议,反映了世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B项正确;联合国促进不同文明间对话的决议不能说明冷战后的世界形势“动荡不安”,A项错误;联合国促进不同文明间对话的努力不能说明各国间的“政治冲突不断加剧”,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项错误。
18.C
【详解】
通过观察表格数据,特别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合法席位前后数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的使用次数,从以苏联为主,到各国都有行使,反映出制约霸权的力量在不断增长,C项正确;美苏对霸权的争夺愈趋激烈与苏联一票否决权的使用次数呈现下降趋势不符,A项错误;仅凭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的使用次数不能说明苏联在外交上逐步被孤立,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力量对比发生了转变,D项错误。
19.A
【详解】
据材料可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组织召开国际教育会议,讨论各国教育的发展状况,这可以推动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保障各国公民受教育权利”的说法过于宽泛,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教育的具体内容,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教育问题,不是科技问题,排除D项。
20.B
【详解】
通过观察表格中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自成立以来,主要成员国及其会费缴纳比例的增减,反映出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体现了两极格局建立、发展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发展历程,B项正确;日本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不是政治大国,A项错误;地区经济合作即区域集团化的优势与“联合国”成员国缴纳会费比例变化无关,C项错误;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与联合国成员国的会费缴纳比例变化,特别是美、英等发达国家会费缴纳比例下降不符,D项错误。
21.(1)变化:由依照国际惯例承认战争的合法权利到以近代国际法的形式对战争加以限制,到最后否定侵略战争
(2)理念:①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②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国际法权威不可侵犯);③各国主权平等(国家、主权不可侵犯);④保护人的生存权;⑤保护平民和私有财产。
(3)历史地位的转变:《非战公约》从刚开始的有名无实转变为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时的坚强保障。
意义:在确定侵略战争为非法方面,是重要的法律依据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
(1)变化:根据材料一中“近代国际法确立之前,人们承认国家有战争权”“(1907年,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规定不宣而战是非法的……战争开始时对敌国商船的保护制度”“(1928年签署的《巴黎非战公约》)禁止将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等信息可知,国际社会对战争态度经历了由依照国际惯例承认战争的合法权利,到以近代国际法的形式对战争加以限制,再到最后否定侵略战争的变化。
(2)理念:根据材料二中“(国际法的)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可知,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根据“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可知,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国际法权威不可侵犯);根据“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可知,各国主权平等(国家、主权不可侵犯);根据“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可知,保护人的生存权;根据“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可知,保护平民和私有财产。
(3)历史地位的转变:根据材料三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没有能够制止战争”“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非战公约》成为战胜国审判战犯的尚方宝剑”可知,《非战公约》从刚开始的有名无实转变为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时的坚强保障。意义:根据材料三中“《非战公约》,成为制止侵略战争的重要法律依据”“(二战后)确立了自己在国际法发展序列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战公约》在确定侵略战争为非法方面,是重要的法律依据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22.示例:主题:国际合作的领域日益广泛、深入。说明:1945年以来建立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北约、华约等政治型的,有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经济型的,有世界卫生组织、无国界卫生组织、世界医护人员联盟等科技型的,有世界新闻工作者协会、国际新闻学会、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等文化型的,国际合作的领域日益广泛和深人。这一现象,是伴随着1945年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逐渐出现的。
其他可参考的主题:(1)全球化和多极化等因素推动了国际组织的广泛建立;(2)第三世界日益崛起;(3)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4)世界经济向体系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5)国际组织的建立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国际组织进行分析,从它们成立的背景、趋势、特点、影响等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综合或归纳,例如选取发展趋势这一角度,提炼主题为国际合作的领域日益广泛、深入。其次,根据表格中国际组织的名称及涉及领域,结合所学知识,从1945年后国际组织从政治型、到经济型、再到科技型和文化型领域日益广泛进行说明,同时,强调这样趋势的原因在于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选取其他角度确定主题加以说明,例如:全球化和多极化等因素推动了国际组织的广泛建立;第三世界日益崛起;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世界经济向体系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国际组织的建立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