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必修1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能力提升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必修1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能力提升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7 15:2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单选题(20小题60分)
1.(2021·河南)有学者指出,在二战后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新中国高举国际主义旗帜,以巨大的牺牲全力进行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斗争,积极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斗争,新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斗争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公平正义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者意在强调新中国外交
A.始终以世界革命为中心任务
B.为加人联合国奠定雄厚基础
C.努力实现内外利益的一致性
D.打破了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2.(2021·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1957年钱大昕创作的宣传画《社会主义阵营万岁》。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A.写实主义艺术绘画十分盛行
B.经济现代化取得较大成就
C.“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D.浮夸风逐渐主导艺术创作
3.(2021·全国高三单元测试)下面是1950年至1956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表。下表主要反映出当时中国
年份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
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
67.3%
49.0%
28.4%
35.4%
25.8%
25.7%
34.2%
A.受美国经济封锁的影响较大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4.(2021·唐山市第十一中学高三月考)1972年2月,中美两国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指出,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这一规定
A.大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B.限制了美国霸权行径
C.有助边境地区压力缓解
D.巩固了中美战略同盟
5.(2021·全国高三开学考试)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亚非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两次成功的多边外交实践。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为多边外交的指导原则,以亚非拉国家为立足点,超越了意识形态,在多边外交中扮演了务实协调者的角色,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参与的两次多边外交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霸权行为
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6.(2021·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独立自主”一词使用频率的变化情况。这从侧面折射出新中国
A.外交方针出现重大调整
B.坚持“求同存异”的外交理念
C.支持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D.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外交方针
7.(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表是作为中国文艺界喉舌的《文艺报》所涉外国文艺的稿件数量(单位:篇)。这一现象
A.促进了“双百”方针的贯彻
B.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发展变化
C.起因于“一边倒”外交实施
D.得益于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
8.(2021·湖南高三二模)联合国大厦里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壁画的主题叫“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新中国充分体现这一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9.(2021·广东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高三三模)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宣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和平运动和正义斗争,我们都必须给以积极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B.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
C.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
D.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0.(2021·江苏南通市·高三开学考试)1946年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理论,认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不过一年后毛泽东转而认同“两大阵营”理论,并进而在1949年提出“一边倒”政策。1954年毛泽东又重申“中间地带”理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基于
A.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
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中苏两国关系的演变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1.(2021·河北)观察下列图文资料,如果为其拟定主题,下列最合适的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侧重点为邻国
B.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实践
C.经济崛起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美苏争霸与新中国的外交理念
12.(2021·贵州高三三模)1963年,雅加达举办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派出了规模空前的体育代表团参赛。通过此次运动会,中国加强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协作。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打破欧美孤立封锁
B.睦邻友好关系加强,
C.外部环境和平稳定
D.外交方式灵活多元
13.(2021·北京东城区·高三二模)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召开,这是发展中国家捍卫经济主权的一次国际会议。邓小平代表中国在大会发言,提出国际贸易应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不应附带任何政治和军事条件。这一倡议
A.有利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B.折射出中国以主动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
C.改善了中国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D.体现了中国反霸权反殖民主义的主张
14.(2021·全国高三二模)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从西方国家引进一些化纤、化工、石油、冶金、矿山、电子和精密机械等方面的设备和技术,从1960年到1966年,共计用外汇2.8亿美元。这一现象表明当时我国
A.工业化建设已开始
B.已经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C.外交政策发生转变
D.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5.(2021·安徽蚌埠市·)如图是1960年10月12日《参考消息》部分版面内容。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恢复联合国席位的条件已经成熟
B.坚持与美国争夺广大“中间地带”
C.贸易往来推动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D.外交政策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16.(2021·辽宁沈阳市·高三二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改变了之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积极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价值传统国家的关系。以下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①中日建交
②中美建交
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7.(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008年,中国政府提出:“积极扩大对外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合作和民间交流,进一步推进海外‘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建设以加强同国外非政府组织,社会精英、智库和专家学者的交流”。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
A.外交开始向全方位外交发展
B.人文外交助力全方位外交
C.从革命外交向务实外交转变
D.重视开展人民外交的理念
18.(2021·全国高三单元测试)中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以来,仅9次使用否决权,其中6次是在2000年以后。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成为发展中世界的支持者,并郑重宣布中国支持联合国事业的新举措。这显示出
A.新世纪的中国正逐渐成为更加自信的大国
B.中国加入联合国之后政治、经济地位逐渐提高
C.中国已经与亚非众多发展中国家结盟
D.联合国改革提升了中国在重大事务中的权重
19.(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重大活动。这反映出的我国的外交策略是(

A.谋求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积极建设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0.(2021·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二模)习近平主席在某国际组织上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着力发展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这反映了新时期的中国
A.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推动建设一个新型国际关系
C.开始步入国际舞台体现大国担当
D.打破了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局面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21.(2021·全国)在中外交往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不同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说:“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地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物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四
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现代中国让西方人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社会主义中国经济会突飞猛进?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姚明这样像NBA球员一样好的明星?中国会不会把全球的石油用光?……这当中有好奇、羡慕,也夹杂着猜疑与不安,中国的形象正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丰富,西方人再也无法用非好即坏的标尺或简单的符号来看待中国了。
——摘编自《历史上西方看中国:从天堂到丑陋不堪》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自身的角度分析让西方看中国的眼光变得复杂、多元、丰富的因素。请针对如何消除西方对中国的猜疑与不安提出合理的建议。
22.(2021·山东淄博市·高三三模)求同存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孔子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名言中明确提出求同存异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
相关论述及应用
周恩来
周恩来对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他首先提出并论述了求同存异原则。1941年,在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严酷斗争中,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盟友,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求同存异’”。
毛泽东
毛泽东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是以其矛盾学说为哲学基础的。毛泽东矛盾学说以其辩证思想超越了“求中”或“求异”的单一思维,其“求同存异”外交思想以“求同”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异”的非对抗性为基本前提,以“异”的具体状况为策略根据,以“同”与“异”的发展变化为实现条件,指导了新中国外交实践。
邓小平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他正是用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台湾、香港问题。
结合材料,谈谈对“求同存异”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材料表明,新中国外交将自身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斗争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公平正义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新中国外交努力实现内外利益一致性的特征,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
2.C
【详解】
根据材料“1957年”“《社会主义阵营万岁》”,宣传画中花盆上是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旗,寓意是社会主义国家彼此合作,共育社会主义之花,C项正确;该宣传画不注意细节描绘,不是写实主义绘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并不是反映经济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排除B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之后出现浮夸风,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
表格显示1950年至1956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对外贸易主要限于社会主义国家,C项正确;A项不能体现出,排除A项;对外贸易变化状况与国内工业化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计划经济体制不是导致外贸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材料“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体现的是该公报对于美国霸权行径的限制,但是实际效果有限,B项正确;材料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无关,A项排除;材料与边境地区压力缓解无关,C项排除;当时中美关系处于解冻期,巩固战略同盟的说法错误,D项排除。故选B。
5.C
【详解】
根据材料“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亚非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两次成功的多边外交实践。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为多边外交的指导原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打击了美国支持下的英法殖民主义,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发言消除了亚非国家对新中国的疑虑,使美国等西方殖民国家破坏会议的图谋破产。因此,这两次多边外交实践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故C项正确;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之前中国已经开始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故排除B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故排除D项。
6.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49-1956年间,《人民日报》中“独立自主”一词的使用频率呈现“V”型反转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此时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我国“一边倒”外交方针正在逐渐弱化,新中国更加重视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故选A;“求同存异”是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而材料不能反映出“求同存异”,故排除B;材料反映出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意识的增强,不能体现出中国对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态度,也不能体现和平外交的信息,故排除CD。
7.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报》刊登的关于苏联的文章数量远远超过欧美,这与当时我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有关;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1966年“文革”开始,中国既反美帝,又反苏修,因此对相关苏联和欧美的文章刊登数量减少,这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文艺的影响,故B项正确;“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且“双百”方针指的是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这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一边倒”外交的实施只能说明材料的一部分内容,不能以偏概全,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得益于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故D项错误。
8.A
【详解】
“你不想人家那样对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是平等对待对方,双方利益是互惠的,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故选A;“另起炉灶”指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排除B;“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在此基础上与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排除D。
9.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的讲话表明了中国支持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主义;支持和平运动和正义斗争,反对霸权主义,所以A正确;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所以B错误;"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所以C错误;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所以D错误。
10.A
【详解】
1946年,二战已经结束,但中国还没有解放,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理论,有利于团结团结欧、亚、非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1947年美苏冷战开始,国际关系紧张,毛泽东转而认同“两大阵营”理论;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美苏两极格局的背景下,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1954年毛泽东又重申“中间地带”理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影响,有利于拓展中国的外交,摆脱美苏的控制和威胁;因此,材料体现了毛泽东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外交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信息,排除B;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化不仅仅依据中苏关系的变化,排除C;材料反映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化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11.B
【详解】
据片“苏联首任驻华大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是“一边倒”,是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据“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及“1955年亚非会议”可知,中国奉行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外交
,这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实践”,B正确;材料中的亚非会议不能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侧重点为邻国”,A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崛起与中国的国际地位问题,C错误;据材料未涉及美苏争霸,且美苏争霸局面形成是五十年代后期,D错误。
1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代,中国通过参加运动会等方式,加强同亚非拉众多国家的团结、协作,反映出当时我国外交方式的灵活多元,D项正确;早在建国初期,我国通过一边倒等方针,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就已打破了欧美孤立封锁,A项错误;亚非拉国家并非都是中国的邻国,B项错误;19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美继续对抗,中国外部环境并不和平稳定,C项错误。
13.D
【详解】
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在国际贸易中应该平等互利,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不应该附带不平等的政治和军事条件,这实际上是对霸权和殖民主义的反对,故选D;中国在1971年已经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A;中国以主动姿态融入全球化浪潮是的表现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B;这一倡议是反霸权反殖民主义的主张,与改善同大国的外交关系无关,排除C。
14.C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化,再结合材料“从西方国家引进……”可知,当时我国调整了外交政策,故选C;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排除A;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才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排除B;材料无法表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D。
15.D
【详解】
根据“我抨击美阻挠恢复我联合国席位的报道”可知当时中国已经意图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根据“铃木一雄回到东京后谈日中关系”可知当时中日关系有了一定的进展。综合可知我国当时外交政策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选D;仅根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条件已经成熟,排除A;报纸的报道是我国外交上的部分成果,没有体现与美国的争夺,排除B;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排除C。
16.D
【详解】
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外交成就”可知,题意要求选择1978年以后的中国外交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综上所述,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外交成就是②④,①③均属于改革开放前取得的成就,所以D正确,ABC错误。
17.B
【详解】
据题意可知,中国通过“孔子学院”扩大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说明新时期的中国通过人文外交助力全方位的外交,故选B;材料主要反映了“人文外交”对中国外交的影响,不能体现外交方向的转变,排除AC;孔子学院的设立说明重视人文外交,而非人民外交,排除D。
18.A
【详解】
题干材料强调新世纪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联合国事务,这是在综合国力提升的基础上,中国政府更加自信的表现,故答案为A项;B、D两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不符,故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故选A项。
19.C
【详解】
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皆为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由此可知我国的外交策略是积极建设新型区域合作模式,C项正确;A项主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排除A项;B项中“联合国”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选C项。
20.B
【详解】
根据“上海精神”判断,这一组织是上海合作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中国积极推动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不断努力,所以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联合国的作用,所以A错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所以C错误;1971年第26届联大,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局面,所以D错误。
21.
(1)政策:联合中国作战,承认中国大国地位。
原因: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击大量日军,有利于减轻美国的压力。
(2)变化:由二战中的重视合作态度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敌视态度方针:一边倒政策
(3)变化:由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新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4)变化因素: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双方交往急剧增多,使西方对中国认识更加丰富和深入;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迅速增强,改变了与西方的力量对比,这让西方羡慕、好奇的同时也有不安;中国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意识形态上的不同让其对中国有所警惕。
建议: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扩宽交流沟通渠道,丰富西方对中国认知: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崛起道路;求同存异,强调合作与共同利益,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等。
【详解】
(1)政策:根据材料一“…有效地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可知美国政策为联合中国作战并承认中国大国地位;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通过持久战拖住了百万日军,为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和其他战场的推进和反攻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因此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变化:根据材料二“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可知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方针: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两极格局决策下形成,美苏两大阵营进行冷战,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我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3)变化:根据材料三“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物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可知美国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结合所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苏冷战美国处于弱势,而新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加之中国在当时也与苏联交恶,为了应对共同的敌人苏联,中美两国开始谋求关系的改善,于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随着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中国和西方的交往也不断的增多和深化,这就使得西方对中国认识更加丰富和深入;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立足自身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在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这就使得中西方的实力对比的天平朝向中国倾斜,加之中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制度,这让西方羡慕、好奇的同时也有不安;建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坚持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西方人认为中国的崛起不然会威胁西方的利益,所以我们需要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扩宽交流沟通渠道,丰富西方对中国认知: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即将成为世界的最强国,但是还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的特殊历史时期,因此中国需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努力解决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我们的发展水平,只有如此才能最终消除西方对中国的敌意;我们需要加强和西方的合作,坚持求同存异,强调合作与共同利益,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等。
22.论题:求同存异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
论述:周恩来首先在统一战线理论中论述了求同存异原则。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后又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求同存异在统一战线中的应用。在毛泽东求同存异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体现了求同存异在新中国外交上的应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为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典范,体现了求同存异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应用。求同存异在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
【详解】
首先,根据材料概括论题,材料反映了周恩来、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求同存异的阐述及应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论题为“求同存异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其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周恩来、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党的政治工作上、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在新中国的外交上、在解决港澳历史问题上对求同存异的广泛应用进行说明。最后,联系现实,强调求同存异对现代中国各方面建设的现实意义。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