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 册18 古诗三首 《江南春》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 册18 古诗三首 《江南春》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7 08:3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江南春
【课前预习】
1.自由朗读古诗,争取读正确、读出节奏感。
2.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简介。
【教学目标】
1.
会写“莺”字,运用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根据自学要求,独立学习古诗。
2.借助注释、典故,了解古诗大意,通过想象,感受江南春景之美。
3.通过补充资料,了解诗中相关传统文化的知识,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典故,了解古诗大意,通过想象,感受江南春景之美,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江南春景之美,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1.学生回顾平日描写春天的文章所用的词语,建立联结,继而揭题。
过渡引语:同学们,一想到春天,我们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这些词语。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桃红柳绿
莺歌燕舞
百花齐放
鸟语花香
生机勃勃
欣欣向荣
小结:古人写春天的诗也是这样,满满套路,很多没有新意的诗作都被时代淘汰了。然而好的诗、出类拔萃的诗就脱颖而出了,它们诗经过时间检验的。
2.出示课题《江南春》。(板书并齐读课题)
3.出示诗人杜牧简介
设计意图:
读诗亦可学习写作方法,唤醒学生已有春天的写作经验,对比古人写春天的诗句套路,可以在熟悉、轻松的氛围中展开学习活动,进而突出了《江南春》在唐诗中美学地位。
二、新授
探究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运用方法,自学古诗
(1)反复诵读古诗,读正确、有节奏。
(2)借助注释,说说古诗的意思。
(3)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2.交流反馈,相机补充
(1)字词理解
千里:虚数,指整个江南大地。
水村山郭:指依山傍水的村庄、小镇。
小结:杜牧是一个比较喜欢用数字的诗人,“千”、“四百八十”都表示多的意思,倒也不是夸张,旨在说明当时江南大地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南朝时期寺庙繁多的景象。
(2)播放名家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
学习是一个有扶到放的过程,学习的高阶能力是举一反三,以学促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古诗是语言的高度凝练,所以学习古诗,需要反复诵读、理解诗意读、想象画面读,唯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古诗的音韵美,。
探究二:再读古诗,感受美景
思考:再读古诗,想想《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1.抓关键词,感受江南春天的特点
预设:
(1)有声有色:莺啼(黄莺鸣叫)
绿映红(花红柳绿)
(2)有山有水:水村山郭
(3)有动有静:酒旗风(酒馆外悬挂的旗子迎风招扬)
(4)有古有今:南朝四百八十寺(前朝的寺庙特别多)
(5)有晴有雨:烟雨(细雨蒙蒙)
小结: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诗人杜牧就是抓住了江南特有的景物,把江南的春天写活了。
2.播放视频资料,感受《江南春》之美。
3.描绘古诗画面,多种方式诵读,读出江南之美。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词,不仅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自然景观,也从“酒旗”这一与诗人独有经历有关的人文景观入手,感受江南春天的特点,还提到了南朝建立的众多庙宇,使得这首诗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探究三:联结背景,体会情感
1.查阅典故,深化认知
(1)播放典故视频资料
(2)过渡引语: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预设1:诗中提到酒旗这一意象,通过“水村山郭酒旗风”的“酒旗”写出来了诗人心中的隐痛,诗人在扬州有十年落魄,在春景之中对于自己身世、对于自己经历的那种伤感和惆怅。
预设2:他写出来了对南朝统治者的不满。统治者为了信佛教,大量修建佛寺楼台,浪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杜牧对此事是颇有微词的,但是杜牧并不直接的批评,而是用“四百八十”一词表达了对朝政的不满。
2.朗读指导
3.根据思维导图积累背诵
设计意图:
诗为心声,不尽之意在于言外,古诗词的阅读本质上讲就是"披文入情"的过程。阅读文本,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情境,学生必须与诗词作者、时代背景、艺术文化传统、现实事例等相联系,从而激发情感体验和生活感悟,做到迁知入文,移情入文,使学生获得与文本的“对话”。
练习
《江南春》抓住黄莺、村庄、


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四、小结
《江南春》的学习中,我们再次运用了抓住古诗的关键词语,联结诗人背景,感悟诗人的情感,下节课我们可以继续运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第三首古诗。
五、作业
1.基础作业:根据思维导图有感情地背诵《江南春》。
2.拓展作业:读一读杜牧的另外一首诗《泊秦淮》。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设计意图:
古诗词需要熟读成诵,才能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古讽今,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泊秦淮》等诗的拓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积累意识。
【板书设计】
17.古诗三首
江南春



借古讽今诗中“词语”+诗人“背景”
诗人“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