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青山不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青山不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7 08:4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
.青山不老
【课前预习】
搜集作者梁衡简介,以及中国晋西北的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教学重点】
说说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选自作家梁衡的“新闻四部曲”之一——《没有新闻的角落》,以“我”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聚焦大山深处的普通人。主人公就生活在中国的晋西北,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相关资料,请大家畅谈感受。
2.介绍作者梁衡,了解作品特点。
3.导入新课。(板书并齐读课题:19
青山不老)
二、新授
(一)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填写老人信息卡。
2.综合卡片信息,梳理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以为山野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小结:本文可以采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来概括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借助人物信息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取文中与老人相关的重要信息,学习梳理这些信息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阅读实践中不断锤炼整体感知能力。
(二)探究二:抓关键句,理解奇迹
1.学习课前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学生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1:默读课文,想想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2)理解“奇迹”的意思。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2.了解奇迹,知道老人创造的奇迹是什么。
预设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预设2: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思考:读了这句话,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预设:从十五年可以看出种树时间之久,从八条、七条、三千七百亩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种树之多。
(2)联系比较:三千七百亩相当于65个小学总面积,也相当于50000个普通教室总面积;假如每10平方米栽一颗树,计246790棵,15年平均每年栽种45棵。
(3)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
3.理解奇迹,了解奇迹创造的背景及条件。
过渡引语: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这些奇迹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并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写在题板上。
(1)生默读课文,组内讨论。
(2)教师巡视,粘贴题板,交流反馈。
预设1: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预设2: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补充资料: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城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
教师小结,调整板贴“大环境:环境险恶”。
预设3: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预设4: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教师小结,调整板贴“小环境:生活艰苦”
设计意图:
以任务驱动,学生运用“有目的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奇迹,又从大环境和小环境两个关键句中理解为什么是奇迹,从而在内容与情感两个方面为下一步理解“青山不老”做好准备。
(三)探究三:抓关键句,体会主旨
1.从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学生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2)
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今昔对比,读懂“青山不老”的含义。
(1)今日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句子读一读,用自己的语言把读到的画面描绘出来。
(2)昔日青山:根据大环境的恶劣,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条山沟原来的样子。
3.通过对比,感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预设1:老人创造的绿洲是永恒的,代代常绿的。
预设2: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将自己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人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朽。
设计意图:
以联系比较的方式,激活学生思维,抓住“不老”层层推进,既理解了青山不老的表面意思,又理解了青山不老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感受到老人与青山,精神永存与青山常绿之间的关联。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抓住关键句的方法,感受创造奇迹的条件,以及青山不老的深层含义。在今后的阅读中,我们也要学会迁移运用哦,有助于我们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四、作业
基础作业:联系课文,我知道这位瘦小老头所创造的奇迹是

拓展作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设计意图:
“青山不老”是这篇散文的“文眼”,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又使主题形象鲜活起来,让原本相对抽象的人物精神变得具体可感。课中虽然已经分析,但思维是发散的,课后的作业需要学生根据发散的思维,再次梳理,内化,方能表达,再次出现这道题目,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老人的敬佩。
【板书设计】
19.青山不老
大环境:环境恶劣
奇迹
精神不朽
小环境:生活艰苦
采访地点:
采访对象:
性别:
年龄:
主要外貌特征:
感人事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