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7 09:2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抓住关键句的方法,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2.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重点】
1.能运用抓住关键句的方法,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2.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把握一
段话的主要观点
1.
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语段,引导学生把语段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相机正音,关注“绒、黏液、蔓延、调节、降低”等字词的读音。
2.
逐句理解,
说出句子的意思。
(1)启发思考:这段话一共有几句?逐句读一读,想想每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2)同桌交流,相互补充,反馈点拨。
第一句说的是花草树木让城市的生活环境更舒适。
第二句说的是花草树木是城市“绿色卫士”,守护城市环境。
第三句说的是花草树木被比作“城市之肺”。
第四句说的是花草树术的作用能调节城市空气,降低灰尘污染。
3.发现联系,找出其中的关键句。
(1)启发思考:比较每个句子的意思,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呢?
小组交流,说明理由。
(2)交流指导:通过比较,发现这段话中的第二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关键句。花草树木之所以被比作“城市之肺”,是因为它们有调节城市空气,降低灰尘污染的作用,能“使生活环境更舒适”。因此,把花草树木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
4.
根据关键句,说说这段话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5.小结方法:把握一段话表达的观点,应善于抓住关键句。
6.联系学习经验,学会迁移运用。
(1)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发现文章中的关键句,说出文章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如《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结合课外阅读中的经验,交流抓住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的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1.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公交车站牌,激活生活经验。
(1)引导学生阅读给出的材料,并思考:从站牌和旁边的提示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2)通过三个公交站牌的联系比较,引导学生明白:不同车次停靠的站点数不一样,且有时是有交叉的。
(3)结合提示,引导学生明白乘坐公交车时要注意停靠站点和所需时间的对应关系,选择合适的车次,并关注首末班车的发车时间,选择合适的出发或返程时间等。
2.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小林同学家住温泉镇,他希望九点以前赶到在宋家洼的外婆家,好跟舅舅一起去爬山。说说小林到外婆家有哪些乘车方案。
3.学习活动:
①小组交流讨论,列出所有可行的方案。
②比较列出的方案,在你认为最合适的方案前画★。
4.交流反馈,列出所有可行的方案。
预设:
方案一:坐763路车直达,从家温泉镇站出发坐五站到宋家洼站外婆家下车,但首班车开车时间是早上九点。
方案二:先坐65路车,从家温泉镇站出发坐五站到桐荫街站下车,换乘86路车,坐一站到宋家洼外婆家下车。
方案三:先坐65路车,从家温泉镇站出发坐四站到四通桥站下车,换乘86路车,坐四站到宋家洼外婆家下车。
5.比较各种方案,选择最佳方案。
(1)启发思考: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标准是什么?提醒关注关键信息“早上九点以前”,明确以最顺利、最快捷作为比较方案的标准。
(2)分别计算各种方案中停靠站点的数量。
(3)最终确定方案二,因为首班车早,停靠站点最少,需要的时间最短。
6.小结提取信息的方法,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
(1)小组讨论:以后乘坐公交车,如何使出行更顺利、更快捷?你能列出几条出行的温馨提示吗?
(2)小组制作“温馨提示,相互补充,展评。
7.拓展阅读乘坐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的非连续文本,迁移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
遵循非连续文本阅读的规律,提取信息,联结重整,比较分析,将单点的信息连成线、结成网、筑成块。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读懂-一段话的观点抓住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
读懂非连续文本提取重要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