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笔算乘法(二) 教案2021-2022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6.2.2笔算乘法(二) 教案2021-2022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07 05:5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笔算乘法(二)
[课程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62页例3
第63页做一做等配套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养成估算意识,体会估算价值。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叠加进位情况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叠加进位情况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从中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3.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热爱数学,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热爱数学,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脚本正文]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有关笔算乘法(二)的知识
在我们正式上课前,请大家备好练习纸、直尺、铅笔等学习用品。
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启今天的数学旅程吧!
复习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
53×3
284×2
图1
录音1:先用3去乘第一个乘数个位上的3,三三得九,表示9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用3去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5,三五十五,表示15个十,十位上写5,向百位进“1”后1写在百位上。所以53乘3等于159。
你计算的真准确!
284×2
录音2:先用2去乘第一个乘数个位上的4,二四得八,表示8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用2去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8,二八十六,表示16个十,6写在十位上,向百位进1。这个1写在横线上面。然后用2去乘第一个乘数百位上的2,二二得四,表示4个百,再加上进上来的1个百,总共5个百,百位上写5。所以284乘2等于568。
你讲的真好!
刚才我们对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进行了回顾。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学习经验继续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3主题图
9箱矿泉水一共有多少瓶?
图2
新华小学即将举办秋运会,师生们正在给运动员们准备矿泉水。
2.结合主题图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让我们求什么?
录音3:我知道每箱矿泉水有24瓶,求9箱矿泉水一共有多少瓶。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录音4:我列出的算式是24乘9。
你们能估一估24×9所得乘积的范围吗?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图3
录音5: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
你把其中一个乘数9估成10来计算,知道了24×9的积比240要少。真棒!
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的估算方法。
录音6:我是这样想的。我把24估成一个整十数20,20乘9等于180。因为24比20大,所以24乘9的积一定比180要大。如果我把24估成另外一个整十数30,30乘9等于270。因为24比30小,所以24乘9的积一定比270要小。于是我知道24乘9的得数在180和270之间。
你通过把乘数24估成与它接近的两个整十数20和30,知道了24乘9的积的范围。这种估算的方法真巧妙。
到底老师要为同学们准备多少瓶矿泉水呢?
录音7:我可以用乘法竖式算一算。
那就请大家用乘法竖式来算一算。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探究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课件呈现两位同学的笔算过程。
图4
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都在估算的结果180和270之间。
你同意哪位同学的竖式结果呢?
录音8:我同意第二位同学的竖式结果。先用9去乘第一个乘数个位上的4,四九三十六,表示36个一。个位上写6。由于个位上满了3个十,所以向十位进3,这个3要写在横线上面,用来表示向十位进的3个十。再用9去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2,二九十八,表示18个十,此时还要加上个位向十位进的3个十,总共是21个十。说明十位上又满了2个百,所以十位写1,百位写2。
你讲的真是棒极了!
那谁来帮助第一位同学分析一下,他的竖式结果错在哪里呢?
录音9:他在用9去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2,得18个十以后,没有及时加上个位向十位进的3个十。导致计算结果比正确结果正好差了30。
听了你的分析后,我们在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呢?
录音10:每计算完一次乘积,要及时看看有没有进位出现。如果出现了进位,就把进上来的数字记在竖式的横线上面。
你及时在横线上面标记进位数字的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录音11:当我们在算完前一位的乘积时,要想想有没有忘记加上后面进上来的数。
你的提醒,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检查方式!的确,在算完前一位的乘积后,都要检查是否漏加了进位的数。
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要为运动员们准备216瓶矿泉水。看来,估算可以帮助我们粗略地判断精确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深入探究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的联系与区别
谁来说一说53乘3与24乘9它们在竖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
录音12:它们在竖式计算时都有进位出现,而且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录音13:有进位出现时,要及时把进位的数字写在对应的横线上面!
大家对进位的笔算乘法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理解的很清楚。
那它们不同的地方,谁能试着说一说?
录音14:53乘3出现了一次进位,而24乘9出现了两次进位。
谁能具体说说24乘9是如何出现两次进位的吗?
录音15:先用9去乘第一个乘数个位上的4以后,得36个一,此时个位写6后,向十位进3个十。然后用9去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2,得18个十,再加上进位的3个十,得21个十,此时十位上满2个百,要向百位进2。所以24乘9出现了两次进位。
你给大家解释的真清楚。其实像24乘9这样的计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你学会了吗?
图5
结合我们刚才的讨论,你能试着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道题吗?
48×7
137×6
第1题谁来讲一讲?
录音16:先用7去乘第一个乘数个位上的8,七八五十六,表示56个一。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这个5要记在横线上面。再用7去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4,四七二十八,表示28个十。这时,还要加上个位向十位进的5个十,总共是33个十。由于十位上又满了3个百,所以把剩下的3个十写在十位上,百位上写3。
你讲的非常正确!
第2题谁来讲?
录音17:先用6去乘第一个乘数个位上的7,六七四十二,表示42个一。个位写2,向十位进4,把4要先记在横线上面。再用6去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3,三六十八,表示18个十。再加上个位向十位进的4个十,总共是22个十。此时,十位上满了2个百,向百位进2,把剩下的2个十写在十位上。最后用6去乘第一个乘数百位上的1,一六得六,表示6个百,再加上进位的2个百,总共是8个百,百位上写8。所以137乘6得822。
三位数乘一位数中出现的连续进位,你计算的真准确!
图6
那请大家思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录音18: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录音19: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这就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图7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你能找一找这两个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吗?
录音20:48和7是因数。
录音21:137和6是因数。
同学们,你们也一定都找对了吧!
下面让我们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反思提升
1.三年一班有32名学生,每人要准备6本练习本,一共要准备多少本练习
本?
图8
结合数学信息和问题,你们能独立计算吗?
录音22:我先列出乘法算式32乘6。
录音23:先用6去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2,二六十二,个位上写2,向十位进“1”。这个“1”要记在横线上面。再用6去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3,三六十八,得18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总共是19个十,此时十位上满了1个百,所以十位上写9,向百位进“1”。这个“1”直接写在百位上。最后算得的结果是192本。
你讲的真清楚。
你有什么办法去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吗?
录音24:我可以把32估成一个接近它的整十数30,30乘6口算得180。因为32比30要大,所以32×6的积一定比180要大。
看来在竖式计算后,我们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来粗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电影院每天放映4场电影,每场最多卖278张票!每天最多能有多少人
看电影?
图9
通过阅读本题,谁能结合生活经验解释一下“每场最多卖278张票”的意思。
录音25:因为影院中每一个播放厅的座位都是有限的。所以“每场最多卖278张票”就是指满座时,人数最多达到278人。
你真是一个生活经验丰富的孩子!
那请大家独立解答本题吧。
录音26:我先列出乘法算式278乘4。先用4去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8,四八三十二,个位上写2,向十位进“3”。这个“3”要记在横线上面。再用4去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7,四七二十八,得28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3个十,总共是31个十,此时十位上满了3个百,所以十位上写1,向百位进“3”。这个“3”也要记在横线上面。最后用4去乘第一个因数百位上的2,二四得八,表示8个百,再加上进上来的3个百,总共是11个百,此时,百位上又满了一个千,所以百位写1后,把进上来的1个千直接写在千位上。最后算出的结果是1112。
你讲的既详细又准确!同学们,你们做对了吗?
四、回忆本课,总结提升
一节课即将结束,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我们通过学习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知道了可以用估算的方法粗略的判断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以及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还知道在有连续进位出现时,每计算完一次乘积,要及时看看有没有进位出现。当我们在算完前一位的乘积时,要想想有没有忘记加上后面进上来的数。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10
好了,这节课的学习就到这里,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