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故都的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陈培清
制作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职高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本单元唯一的必读课文。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
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2、散文的景和情。
难点是:散文的形和神。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陈培清
制作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陈培清
制作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职高阶段,已学《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等散文名篇,学生对散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加上已学单元知识“散文的线索与写景”,对散文也有初步的理性认识,这为《故都的秋》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但《故都的秋》行文疏朗不羁,我校学生文化素质较差,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上课采用常规的程序,讲课时深入浅出,并把《故都的秋》分成两课时,每课时有目标和重点、难点。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的抒情特色,领会并学习课文写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学习形象生动、简洁清丽的散文语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陈培清
制作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方法:1 讨论与答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法4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3 听磁带、朗读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陈培清
制作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学习方法是:
1、课前预习并质疑;
2、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
3、课后及时总结巩固,强化训练。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陈培清
制作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 我们来学习一篇写北京的散文,不过,它写的不是北京的冰糖葫芦,也不是北京的故宫,而是北京的秋。大家知道,北京现在是我国的首都,历史上也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但是,在郁达夫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北京已经不是任何朝代的都城,也不叫北京,而是叫北平,因此,郁达夫把它叫做故都二、解题、作者及写作背景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地点,带有深切的眷恋之情,“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题目很深沉。本文写于1934年8月。由于种种原因,郁达夫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游山玩水,留下一些很好的散文。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陈培清
制作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检查预习1、根据下列表述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1)看见一片叶落下,就知道秋天到来。比喻看到一点迹象,就能推测到事物的发展趋向。 ——————
(2)形容模糊一团或无知无识的样子。 ——————
(3)比喻意志消沉,精神委靡。 ——————
(4)缺乏生机,不热闹。 ——————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不逢( )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2)梧桐一叶( )而天下知( )秋。
(3)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
(4)七八月之交是北国清( )秋的佳日。
(5)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不能自已( )的深情。四、分析课文 (师生共同讨论) 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框架,请结合课文补上每一部分的内容提纲,并概括本文的结构特点。(二)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分别用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南国的秋——慢、润、淡(一)听课文磁带朗读,结合课后训练第二题,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陈培清
制作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学生齐读第3~1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椽破屋、北国的槐树、秋蝉的残声、秋雨话秋凉、北方的果树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记叙上述秋景时,是以时间为序来记叙的呢,还是以空间为序来记叙的?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以空间为序,应该说,是无序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特点的体现。作者所写的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觉得很自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是因为这些景物都具有了“清、静、悲凉”这么一个共同点,作者正是以“清、静、悲凉”这个景物的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就是文章不散的“神”。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陈培清
制作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2、在指定的自然段里找句子并回答问题△在第3自然段里找出写视觉效果的语句,并想一想这段文字写了哪些视觉上的景物,写牵牛花的颜色是否多余,说明北国之秋的什么特点?详写颜色,突出了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座,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花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三)学生齐读第3~1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陈培清
制作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2、在指定的自然段里找句子并回答问题△从第4自然段中找出写触觉效果的语句,并想一想这段文字描写的景物、人的感受是什么,突出了北国之秋的什么?△在第3自然段里找出写视觉效果的语句,并想一想这段文字写了哪些视觉上的景物,写牵牛花的颜色是否多余,说明北国之秋的什么特点?“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写触觉也突出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三)学生齐读第3~1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 陈培清
制作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2、在指定的自然段里找句子并回答问题△从第4自然段中找出写触觉效果的语句,并想一想这段文字描写的景物、人的感受是什么,突出了北国之秋的什么?△在第3自然段里找出写视觉效果的语句,并想一想这段文字写了哪些视觉上的景物,写牵牛花的颜色是否多余,说明北国之秋的什么特点?△在第3、5自然段中找出写听觉的两句话,并说明声音衬托出北国之秋的什么?(三)学生齐读第3~1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 2.“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以声音衬托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陈培清
制作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3、分析“秋雨话秋凉”(6-10段)和北方的果树(11段)作者对秋雨的过程进行了极生动、极细腻的描写,对雨后话秋凉的情景也进行了着意的刻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但画面的主色调仍然是“清”的、“凉”的。
北方的果树:屋角、墙头、茅屋边上、灶房门口的那些枣树给人无声无息、静悄悄的感觉,淡绿微黄的颜色也不艳丽,而“西北风”、“尘沙灰土”也给人以深深的凉意。这两幅故都秋景也突出了清、静、悲凉。(三)学生齐读第3~1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陈培清
制作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4、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作者所写的秋景是清、静、悲凉”的,他所写的秋色是冷色,秋形是使人觉得有点儿落寞的,秋声是衰弱的残声,秋味是都市闲人雨后话秋凉的情韵,秋实也是淡绿或微黄,而不是红熟了的时候。之所以这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从主观方面来讲,也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因此,上述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作家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三)学生齐读第3~1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陈培清
制作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的1~2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学的3~11自然段是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一层,故都的自然风物,选取的几幅故都秋景,都紧扣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六、课后作业
㈠课后训练一、四题(必做)
㈡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选做)
⒈作者说:“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江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是为什么?
⒉这段描写着重刻画了北国之秋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陈培清
制作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通过对《故都的秋》第一课时的教学与点拨,我预想学生能够在初步理解全篇思想内容的前提下,体会散文的抒情特色,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和简洁清丽的语言。估计学生不能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完全掌握。在指导学生做课后训练一、四题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些相关练习。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 陈培清
制作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 陈培清
制作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谢谢各位同行光临指导!再见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学习方法结束放映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