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
?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章第一节的内容,是身边的化学物质的一节重点内容。
学生已经知道氧气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参加化学反应最多的物质之一,所以有关氧气的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同时它也是学生继续学习第4单元《燃烧与燃料》及其他内容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二、课时划分
本节划分为2课时。
第1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第2课时:氧气的性质
三、课标诠释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学会用语言准确描述实验操作和现象,了解氧化物和氧化反应的概念;通过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学会认识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培养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获得结论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课时教学目标、课时重点、难点、课时知识点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1)教学目标
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知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②认识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③认识氧化反应和氧化物。
(2)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氧化反应的概念
(3)知识点:
①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②化学性质:
a、
碳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点燃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O2
CO2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
?
点燃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O2
Fe3O4
c、?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有水珠生成,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
点燃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③氧化反应
课本要求: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其中一种元素是氧,这样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学生们已经知道了氧气的某些用途方面的知识,比如,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对于“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氧气?”“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如何通过实验研究氧气这种气体气体的性质?”这些问题,学生还不了解。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是教学目标所要求的,也是学生期望学习的。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用问题进行教学的定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一开始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关于氧气,你知道了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我们怎样知道氧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由此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设置这些问题是为同学们创造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当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
2、讲授新课:
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出示一瓶氧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面上小集气瓶里的氧气,提出下列问题:
1、你通过观察能得出那些结论?
2、什么是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几个方面?
【课本】表格
学生:(观察,查阅课本,填写下表)
颜色
气味
状态
标态下密度
与空气密度(1.293g/L)比较
熔点
沸点
是否易溶于水
?
?
?
?
?
?
?
?
【教师引导】大家观察得出了氧气的色、味、态,它的密度按我们现有的条件无法测定,可以查阅课本来比较。
【学生】讨论,回答。
『设计目的』: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教材中处理的很简单,在此增加了讨论、猜想等手段,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的才能,对学生学会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很有益处。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现在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了木炭、蜡烛两种物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实验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内容,自学一下。
要求:(1)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2)较规范地做出这两个实验
,把实验现象整理到课本的表中并记住③正确书写两个反应文字表达式
④阅读和实验时积极思考:①为什么物质(木炭
、蜡烛)分别在氧气中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明显不同?(提示:注意分析课本下面的图片)②如何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刚才所做的实验中用到的木炭,木炭本来在空气中就能燃烧,我们看到它们在氧气中燃烧更旺。
下面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
要求:(1)将实验现象整理在课本的表中并记住(2)会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思考
①
为什么铁丝要绕成螺旋状?
②为什么盛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③为什么要用木条引燃铁丝?
演示结束后,学生组内交流,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1】:将铁丝展开,裹住火柴绕成螺旋状,使铁丝被加热的部分能充分与氧气接触。
【学生2】: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教师】:通过以上化学实验,大家可以发现那些规律?
【学生1】:都有氧气参加
;有两种物质反应全生成一种物质;有新物质学生成;
【学生2】: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反应现象不同,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我认为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
【教师】:大家归纳的很好,刚才有同学提到这三个反应都有氧气参加,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组织学生小结:我的收获与感悟
【说明】:从课上实验的成败、知识的整理、合作的情况等方面谈个人的感受,特别突出过程与情感方面的收获
六、组织学生进行当堂检测:题型:激情闯关、再试身手、请求援助等
『设计目的』:在检测题中通过激情闯关、再试身手、请求援助等几个画龙点睛的词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题目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学有所获,并能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七、课后反思:
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知识点的处理上,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开展辩论会的形式,课堂气氛热烈,使教学手段更形式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