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单元过关检测(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单元过关检测(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06 21:4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单元过关检测(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位置变化越快,速度越大
B.高铁速度很快,任何时刻都不能看做质点
C.检测新冠病毒是否变异时可以把病毒看成质点
D.质点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
2.小明去年乘车从南通去国家会展中心,途径像条弯曲的彩带般连接长江南北两岸的“苏通大桥”。“苏通大桥”建成时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小明乘坐的客车花了6分钟通过了其长8km的跨江部分;过桥时他看到了明斯克号航母停泊在长江北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客车为参考系,明斯克号航母是静止的
B.在研究车轮上某点转动情况时,可以把客车看成质点
C.客车通过苏通大桥跨江部分的平均速度为80km/h
D.无法求出客车通过苏通大桥跨江部分的平均速度
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一定相等
B.质点沿不同路径由A到B,其位移一定相等
C.质点通过一定的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
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4.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v1=2
m/s、v2=-3
m/s,因为2>-3,所以v1>v2
D.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
5.关于速度、速度变化及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
B.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
C.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变化却向西
D.物体做直线运动,后一阶段的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
6.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x-t图像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乙=v丙
B.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丙>v乙
C.平均速度v甲>v丙=v乙,平均速率相等
D.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均相等
7.我国新研制的隐形战机歼-20已经开始挂弹飞行。在某次飞行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不断减小直至为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则此过程中飞机的(  )
A.速度不断增大,速度的变化率不断增加
B.速度不断增大,速度的变化率不变
C.速度增加越来越快,位移增加越来越慢
D.速度增加越来越慢,位移增加越来越快
8.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痕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痕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快
D.相邻点痕间的间距越大,说明物体运动的越慢
9.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为,当很小时,根据数学中的极限思想,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实验时需要确定小车的瞬时速度时,对选取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理论上讲,选取的越小越好
B.从理论上讲,选取的大小不影响测量结果
C.实际测量中,选取越小越好
D.实际测量中,选取并不是越小越好
10.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当时间时,位移,速度,加速度,此后a逐渐减小,则它的(  )
A.速度逐渐减小
B.位移始终为正,速度变为负值
C.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
D.位移的变化越来越快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共15分)
11.如图是某同学在做研究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①实验使用的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则它使用的是低压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_____s打一个点。
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③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
__________;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
m/s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问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中有以下实验步骤,其中有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F、G、…)________.
A.拉住纸带将小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间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的钩码
D.取下纸带
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请完善以上步骤并写出合理的顺序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5分)
13.汽车遇到紧急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时间为2.2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求:
(1)反应过程的时间;
(2)制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3)紧急停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14.如图所示,甲同学以大小v=3.14m/s的速度沿半径R=100m的圆形跑道逆时针运动,途径A点时,乙同学从A点出发沿直径AB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并恰好在甲同学运动了半个圆周时和甲同学在B点相遇,取π=3.14.求:
(1)甲同学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的位移x;
(2)乙同学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15.如图所示,实心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分别为a、b、c,且.有一小虫自点运动到C点,求:
(1)小虫的位移大小;
(2)小虫的最小路程.
16.一位旅游爱好者打算骑摩托车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30km/h,可是开出一半路程之后发现前半段路程他的平均速度仅有15km/h,那么他能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的平均速度吗?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物体位置变化越快,速度越大,A正确;
B.物体能否看做质点,关键是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结果有无影响,与物体速度无关,B错误;
C.检测新冠病毒是否变异时,要仔细研究病毒的大小、形状等,则不能将病毒看做质点,C错误;
D.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考系,质点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D错误。
故选A。
2.D
【详解】
A.以客车为参考系,明斯克号航母是运动的,选项A错误;
B.在研究车轮上某点转动情况时,不可以把客车看成质点,否则就没转动了,选项B错误;
CD.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只知道路程8km,无法求得平均速度,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A.物体沿直线运动,若有往复运动,则路程会大于位移的大小,而且位移与路程是不同的概念,A错误;
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起点及终点相同,则位移一定相同,B正确;
C.物体若通过一段路程回到出发点,则虽然有一段路程,但位移为零,C错误;
D.质点运动的位移的大小不可能大于路程,最大等于路程,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即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错误;
B.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错误;
C.速度是矢量,正、负号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C错误;
D.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物体运动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不一定等于0,比如匀速直线运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因时间变化量不确定,所以加速度可能较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加速度向东,速度的变化量方向也向东,C错误,符合题意;
D.物体做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虽然减小,可速度仍然增大,所以后一阶段的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A
【详解】
由图可知,三物体最终位移相等,用时相等,故平均速度相等;但由于甲物体有反向运动过程,故甲物体的路程要大,故甲物体的平均速率最大;而乙丙均只有单向运动,路程相等,故平均速率相等。
故选A。
7.D
【详解】
AB.飞机由静止开始加速,加速度减小,由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速度增大,而速度的变化率表示加速度,则速度的变化率减小,故AB错误;
CD.因为加速度逐渐减小,可知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速度最大;由于速度一直增大,故位移增大的越来越快,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AB
【详解】
A.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其中f为计时器所通交流电的频率;因此点迹可以记录物体运动的时间,故A正确;
B.物体运动过程中相对于出发点的每个位置与纸带上点迹相对于起点的位置一一对应,因此点迹可以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故B正确;
CD.纸带上点迹越密集,说明相等的时间间隔位移越小,即被测量的物体运动越慢,故CD错误。
故选AB。
9.AD
【详解】
AB.
用平均速度表示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是根据数学中的极限思想,选取的越小,平均速度越接近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故A正确,B错误;
CD.
从实际的角度看,大小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过小时,测量的误差会变大,所以实际测量中,选取并不是越小越好,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0.CD
【详解】
AB.速度,加速度,则代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逐渐增大,一直为正,a逐渐减小,质点做正方向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因初位移为正,所以位移正方向越来越大,故AB错误;
CD.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减小,说明速度变化越来越慢;但是速度在一直增大,所以可知位移的变化越来越快,故CD正确。
故选CD。
11.交流
0.02
A
0.68~0.72cm
0.100
【详解】
①[1][2]实验使用的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则它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
②[3]实验开始时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以充分利用纸带,故选A。
③[4]因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可知T=0.1s。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
s=0.70cm
[5]C点对应的速度是
12.A步骤中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D步骤中取下纸带前应先断开电源.
补充步骤F:换上新纸带,再重复实验两次
BECADF.
【详解】
[1]所列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
D.先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遗漏步骤:
F.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2]故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本着先安装器材,后进行实验的思路,如在该实验中,先固定长木板,安装打点计时器,然后平衡摩擦力,准备完毕开始进行实验,注意要先打点后释放小车,做完一次实验要及时关闭电源,故正确的实验步骤是:BECADF.
13.(1)0.7s;(2)7.3m/s;(3)10.3m/s
【详解】
(1)反应过程的时间
(2)制动过程的位移
x2=30m-14m=16m
则平均速度大小
(3)紧急停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14.(1)200m;(2)2m/s.
【详解】
(1)甲从A到B的位移等于圆的直径,所以大小为:x=2R=2×100=200m
(2)甲从A到B的路程为:s=πR=3.14×100=314m
甲到达B的时间:
乙与甲同时到达B点,所以使用的时间t′也是100s,乙的位移也是等于直径,所以是200m.
乙的平均速度:
点睛:注意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平均速率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15.(1)(2)
【详解】
(1)小虫的位移大小为由A'指向C的有向线段长度,位移大小

(2)小虫的最小路程应等于表面展开后,A'、C之间的距离,展开方式有三种,如图所示,经过比较可得图①中A'、C之间的距离最小,为.
16.不能
【详解】
设全程的位移为x,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1=
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2=
若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水平,需满足
30=
当v→∞时上式才成立,不符合实际,由此可知,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