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单元练习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单元练习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07 11:2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关于密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某种物质的体积一定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其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2.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有关
B.将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剩下的牛奶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C.所有固体的密度总是比液体的密度大
D.平时我们所说的“铁比木头重”,是说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
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氧气质量减少但密度不变
B.铁块温度升高时,其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水结冰时,其质量不变,密度会变小
D.空间站里宇航员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铅笔的质量变小了
4.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不合理的是(  )
A.一枚硬币质量为6g
B.一个鸡蛋质量为60g
C.一瓶矿泉水质量为500g
D.一名中学生质量为5000g
5.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1:4
B.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C.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体积相同时,甲物质的质量较大
6.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戴口罩”:长方形口罩的面积约为10cm2
B.“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质量约为50kg
C.“测体温”: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8.5℃
D.“要距离”: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要保持1m以上
7.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甲正方体的棱长是乙的棱长的2倍,则甲的正方体的密度是乙正方体密度的(  )
A.倍
B.倍
C.倍
D.2倍
8.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为1×103kg/m3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时液体的密度比5℃时的小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9.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下列情况中会出现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  )
A.横梁没有平衡,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就进行测量
B.使用已磨损的砝码
C.按游码右端所对的刻度读数
D.游码未放在零刻度线,就调节横梁平衡测量物体的质量
10.一块普通砖体积为625cm3,质量为1375g。面对市场需求,一种在混凝土中掺杂玻璃纤维的透光混凝土砖应运而生,掺杂玻璃纤维比例越高,透光性越强。如图所示为体积与普通砖相等的透光混凝土砖及其结构图,由300g玻璃纤维和100g混凝土混合而成,且均匀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玻璃纤维=2.4g/cm3,ρ混凝土=2.0g/cm3)(  )
A.透光混凝土砖的密度为22g/m3
B.透光混凝土砖的密度比普通砖大
C.增加透光混凝土砖的透光性,密度会变大
D.沿虚线分割透光混凝土砖,若分割后两部分体积之比为V1:V2=1:4,则这两部分密度之比ρ1:ρ2=1:4
11.小明自制了一杯橙汁,想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橙汁的密度,现有如下可以选择的操作步骤:
①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②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
③将橙汁全部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
④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
⑤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
为使得测量结果更准确,小明应该选择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④①
C.②④⑤
D.①②④
12.如图所示是今年三星堆遗址考古中发掘的黄金面具残片,其质量大约是280g,根据残片体积推测完整面具的质量会超过500g。能这样推测还要依据完整面具和残片有相同的(  )
A.面积
B.体积
C.质量
D.密度
13.用天平称量出100g盐水的步骤如下,其合理的顺序是(  )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③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拨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④将空烧杯放在左盘里
⑤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之和就是空烧杯的质量
⑥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⑦在右盘内再放入100g砝码
⑧在左盘空烧杯内逐渐加入盐水,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C.①⑥②④③⑤⑦⑧
D.①②⑤④③⑥⑦⑧
14.如图所示,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天平在某时刻时分度盘指针位置的情形,图乙是天平调平后测量石块质量时天平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情形,图丙是测量石块体积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甲是测量前情形,则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平衡
B.若图甲是称量时情形,则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调使天平平衡
C.石块的密度是2.7×103kg/m3
D.若图丙中先测固体和水的总体积再测水的体积,则测出的石块密度会偏大
15.甲、乙两圆柱体杯子,分别装满液体,它们的高之比为1:2,底面半径之比为2:1,若所装液体的密度之比为3:4,那么所装液体的质量之比为(  )
A.2:1
B.4:3
C.2:3
D.3:2
16.有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取等质量或等体积混合后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ρA大于ρB
B.ρA小于ρB
C.ρA等于ρB
D.ρA和ρB大小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7.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后,再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她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调好天平后,她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称量物体的质量为
 
 g。
18.ρ冰=0.9×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质量为450g的水结冰后,冰的质量
 
 (变大/变小/不变),若将该冰块凿去1/3,剩余冰块的密度为
 
 g/cm3.
19.为了测量某种金属块的密度,小华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然后用量筒测得金属块的体积为5cm3,则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整理器材时小华发现金属块有缺角,则所测得金属块的密度将
 
 (偏大/偏小/不变)。
20.如图是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在
 
 ℃时密度最大;1kg的水温度由0℃升高到10℃,体积变化情况是
 
 。
21.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明想知道橡皮的密度。如图所示,他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出橡皮的质量为
 
 g,橡皮的硬度比钢尺
 
 。
22.用托盘天平正确测量测得50枚大头针的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这50枚大头针的质量是
 
 g,每枚大头针的质量是
 
 g。
23.一块体积是0.05m3的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是
 
 kg,体积是
 
 m3。(ρ水=1.0×103kg/m3,ρ冰=0.9×103kg/m3)
24.据央视网:“从12月1日零时起,国内汽油价格每吨降低560元,降价后,92号汽油每升下降0.42元”。据此估测汽油的密度为
 
 kg/m3。(不考虑生产运输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25.如图中所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是
 
 g;液体的密度是
 
 g/cm3。
26.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其中一个实心,一个空心,测得甲的质量为81g,体积为30cm3,乙的质量为27g、体积为20cm3。则实心球是
 
 (选填“甲”或“乙”),该金属材料的密度是
 
 kg/m3,另一个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cm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27.小刚用天平和量筒测金属块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请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是小刚在调节天平平衡后的状态,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质量m= 
 g。
(3)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内,水面如图丙所示,计算出金属块密度ρ= 
 g/cm3,如果将金属块放入水中时金属块上附着气泡,会使密度的测量值偏 
 。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刚发现,若匀速将金属块拉起,浸没在水中时需要拉力
 
N。
28.小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如图从左到右表示了他的主要操作过程。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调到
 
 ,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
(2)图乙、丙所示,测出牛奶的质量是
 
 g,将烧杯内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丁所示,读出牛奶体积为
 
 mL。
(3)根据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kg/m3。
(4)测出的密度比牛奶的实际密度偏
 
 。
(5)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总质量较大的是装
 
 的杯子。
(6)小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出牛奶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A.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在烧杯中装满水,测出总质量为m1;
C.将水倒尽,再向烧杯中装满牛奶,测出总质量为m2;
用所测物理量将牛奶密度表达式为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小芳和小华分别设计了一个测量鸡蛋密度的方案。
(1)小芳的方案:先配制浓度合适的盐水,使鸡蛋
 
 在盐水中,然后测盐水的密度。她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先将
 
 ,再向
 
 端调节衡螺母直至指针对准分度标盘的中央刻度线。天平平衡后,测量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水,测量出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
步骤二:把小烧杯中的
 
 (选填“一部分”或“全部”)盐水倒入量筒,测量其体积如图丙所示;
步骤三:测出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38.8g,则鸡蛋的密度ρ蛋= 
 kg/m3。
(2)小华的方案是用调节好的天平先后测量三个质量,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如图①所示,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记为m1;
步骤二:如图②所示,用线拴住鸡蛋,将其
 
 在水中,天平的示数记为m2;
步骤三:如图③所示,将鸡蛋沉入水底,记录天平的示数为m3;
则鸡蛋的密度ρ蛋= 
 (水的密度为ρ水)。
四.计算题(30题6分,31题10分,32题12分)
30.有一个巨大石块,体积有4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某同学采用了如下做法:从巨石上取一小块样品,用天平称出质量为27g,用量筒排液法测出样品的体积是10cm3,根据以上数据求出这块巨石的质量。
31.《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一个容积为1L的瓶内盛有600g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20g的同规格小石块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52枚同规格小石块后水面升到瓶口,乌鸦喝到了水。ρ水=1×10?kg/m?,求:
(1)瓶内水的体积;
(2)瓶内52枚石块的总体积;
(3)石块的密度。
32.一钢球的体积为50cm3。用天平称出该钢球的质量为237g。(ρ钢=7.9×103kg/m3,ρ煤油=0.8×103kg/m3)求:
(1)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若为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3)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则钢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关于密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某种物质的体积一定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其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分析】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及其特性,属于基础题型。
2.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有关
B.将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剩下的牛奶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C.所有固体的密度总是比液体的密度大
D.平时我们所说的“铁比木头重”,是说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
【分析】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解答】解:A、同种物质,密度一定,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故A不正确;
B、将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和体积减半,物质种类不变,所以剩下的牛奶的密度不变。故B不正确;
C、水银的密度是13.6×103kg/m3,比大多数金属——铅、铜、铁、铝等大得多。故C不正确;
D、我们通常所说的“铁比木头重”,是指体积相同的铁比木头重,是因为铁的密度大,所以“铁比木头重”描述的是铁的密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密度的知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密度公式只能求出物质的密度而不能决定物质的密度。
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氧气质量减少但密度不变
B.铁块温度升高时,其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水结冰时,其质量不变,密度会变小
D.空间站里宇航员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铅笔的质量变小了
【分析】(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太大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答】解:A、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物质总量减半,质量减半;钢瓶容积不变,即氧气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减半,故A错误;
B、把铁丝烧红,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铁丝受热体积膨胀,根据ρ=知密度变小,故B错误;
C、水结冰时,尽管状态改变,但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故C正确;
D、空间站里宇航员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铅笔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铅笔的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质量是物体属性和密度是物质特性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密度与物体的温度和状态有关。
4.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不合理的是(  )
A.一枚硬币质量为6g
B.一个鸡蛋质量为60g
C.一瓶矿泉水质量为500g
D.一名中学生质量为5000g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质量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选出不合理的选项。
【解答】解:A、一块橡皮的质量约10g,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6g左右。故A合理;
B、8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故B合理;
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500mL=500cm3,质量在m=ρV=1.0g/cm3×500cm3=500g左右。故C合理;
D、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50000g左右。故D不合理。
故选:D。
【点评】质量的估测,需要我们熟悉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以它们为标准对研究对象的质量作出判断.如: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杯水的质量在0.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大象的质量在5t左右,等等。
5.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1:4
B.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C.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体积相同时,甲物质的质量较大
【分析】(1)由图像可知,当甲物质的质量为2g时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甲的密度;当乙物质的质量为4g时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乙的密度,进而求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所处状态有关,而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3)分析图像,得出相同质量的甲和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大小关系;
(4)分析图像,得出相同体积的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大小关系。
【解答】解:
A、由图像可知,当甲物质的质量m甲=2g时,V甲=4cm3,则ρ甲===0.5g/cm3;
当乙物质的质量m乙=4g时,V乙=2cm3,则ρ乙===2g/cm3,
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0.5g/cm3:2g/cm3=1:4,故A正确;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如质量都为2g),甲物质的体积较大,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当甲和乙两物质的体积相同时(如体积都为2cm3),乙物质的质量较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密度特性的理解,分析图像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6.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戴口罩”:长方形口罩的面积约为10cm2
B.“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质量约为50kg
C.“测体温”: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8.5℃
D.“要距离”: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要保持1m以上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一只长方形口罩的面积约为:S=18cm×10cm=180cm2。故A不符合实际;
B、一瓶家用洗手液的质量在500g=0.5k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不符合实际;
D、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要保持1m以上。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7.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甲正方体的棱长是乙的棱长的2倍,则甲的正方体的密度是乙正方体密度的(  )
A.倍
B.倍
C.倍
D.2倍
【分析】已知正方体棱长关系可以得到体积之比;已知质量和体积关系,利用公式ρ=得到密度关系。
【解答】解:
两个正方体的体积之比为=()3=;
甲乙密度之比为:===,所以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倍。
故选:A。
【点评】比值的计算是物理中常见的题型,解题的方法是,首先明确需求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条理清楚地进行运算,切不可凭想象随意心算。
8.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为1×103kg/m3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时液体的密度比5℃时的小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分析】由题目中图,结合密度公式分析各选项的正误。
【解答】解:
A.由图像可知,液体在4℃时,体积最小,而质量不变,根ρ=可知此时液体密度是最大的,故A错误;
B.由图知由0℃~4℃时,温度升高,其体积减小,则密度增大,温度高于4℃时,温度升高,其体积增大,则密度减小,故B错误;
C.由图知1℃时液体的体积大于5℃时液体的体积,根可知1℃时液体的密度比5℃时的小,故C正确;
D.由图知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一定要注意从图示中提取关键信息后再结合密度相关知识解题。
9.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下列情况中会出现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  )
A.横梁没有平衡,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就进行测量
B.使用已磨损的砝码
C.按游码右端所对的刻度读数
D.游码未放在零刻度线,就调节横梁平衡测量物体的质量
【分析】(1)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的偏向直接反映了哪一侧的质量会偏大,因此对最终的测量结果会造成影响;
(2)磨损的砝码质量会变小,但读数时我们仍会按标注的质量读取,因此也会影响测量结果;
(3)游码相当于加在天平右侧的小砝码,如果没测量之前,游码就已经有了示数,也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解答】解:A、横梁没有平衡,指针偏向右侧,说明一开始右侧的质量就偏大,而这一部分质量是不能通过砝码和游码读取出来的,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磨损的砝码会使其质量变小,就必须多添加或多移动游码的位置,从而使最终的读数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
C、按游码右端所对的刻度读数会使游码对应的值偏大,造成测量的最后结果偏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游码没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说明在测量之前就已经使右边有了一定的示数,而我们并没有注意到它,当读数时,再加上游码先前的示数,必然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天平是精密的测量仪器,在调节、使用以及日常保养中,都有一些特定的注意的问题,我们应该全面了解。
10.一块普通砖体积为625cm3,质量为1375g。面对市场需求,一种在混凝土中掺杂玻璃纤维的透光混凝土砖应运而生,掺杂玻璃纤维比例越高,透光性越强。如图所示为体积与普通砖相等的透光混凝土砖及其结构图,由300g玻璃纤维和100g混凝土混合而成,且均匀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玻璃纤维=2.4g/cm3,ρ混凝土=2.0g/cm3)(  )
A.透光混凝土砖的密度为22g/m3
B.透光混凝土砖的密度比普通砖大
C.增加透光混凝土砖的透光性,密度会变大
D.沿虚线分割透光混凝土砖,若分割后两部分体积之比为V1:V2=1:4,则这两部分密度之比ρ1:ρ2=1:4
【分析】阅读题干,求出各种物质的密度,逐项进行解读即可;
密度时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解:A、400g透光混凝土砖的体积为V=625cm3,透光混凝土砖的平均密度:
ρ===0.64g/cm3,故A错误;
B、普通砖的密度:
ρ1===2.2g/cm3,所以透光混凝土砖的密度比普通砖小,故B错误;
C、由题干可知掺杂玻璃纤维比例越高,透光混凝土砖的透光性越强,由于透光纤维的密度大于普通混凝土,所以平均密度也越大,故C正确;
D、由于透光混凝土砖的密度分布均匀,故任意切割后,密度均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透光混凝泥土砖为引入点,考查了知识获取能力,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密度的含义,知识点不难,但运算量较大。
11.小明自制了一杯橙汁,想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橙汁的密度,现有如下可以选择的操作步骤:①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②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③将橙汁全部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④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⑤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为使得测量结果更准确,小明应该选择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④①
C.②④⑤
D.①②④
【分析】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中,可先测出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m1,然后将一部分橙汁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橙汁的质量,用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即为量筒中橙汁的质量,最后根据ρ=求出密度。
【解答】解: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时,为使得测量结果更准确,可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橙汁的质量,求出量筒中橙汁的质量,根据ρ=求出密度,所以为使得测量结果更准确,小明应该选择的操作顺序是②④⑤。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步骤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实验过程中要尽量的减小误差。
12.如图所示是今年三星堆遗址考古中发掘的黄金面具残片,其质量大约是280g,根据残片体积推测完整面具的质量会超过500g。能这样推测还要依据完整面具和残片有相同的(  )
A.面积
B.体积
C.质量
D.密度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
【解答】解:由题意知,完整面具变为残片,其面积、重力、质量都减小,密度只与物质的种类、温度和物质的状态有关,与体积和质量无关,因此完整面具变为残片的密度不变。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密度的应用和物质鉴别,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可解答此题。
13.用天平称量出100g盐水的步骤如下,其合理的顺序是(  )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③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拨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④将空烧杯放在左盘里
⑤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之和就是空烧杯的质量
⑥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⑦在右盘内再放入100g砝码
⑧在左盘空烧杯内逐渐加入盐水,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C.①⑥②④③⑤⑦⑧
D.①②⑤④③⑥⑦⑧
【分析】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无论步骤的详略,都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测量。
(1)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之和。
最后要整理器材。
(2)测量100g盐水的质量要先测量空杯的质量,再在天平的右盘放100g的砝码,然后往空杯中加盐水,使天平的横梁再次平衡,杯中的盐水是100g。
【解答】解:经分析知,测量100g盐水的质量步骤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⑥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②调节横梁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④将空杯放在左盘里;
③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位置使天平可以平衡;
⑤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之和就是空烧杯的质量;
⑦在右盘内放入100g的砝码;
⑧在左盘烧杯内加盐水,直到天平平衡。
故选:C。
【点评】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打乱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排序时,无论步骤的详略,掌握正确的步骤,用正确的步骤进行比对,得出答案。
14.如图所示,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天平在某时刻时分度盘指针位置的情形,图乙是天平调平后测量石块质量时天平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情形,图丙是测量石块体积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甲是测量前情形,则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平衡
B.若图甲是称量时情形,则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调使天平平衡
C.石块的密度是2.7×103kg/m3
D.若图丙中先测固体和水的总体积再测水的体积,则测出的石块密度会偏大
【分析】(1)对天平的调节和使用的方法为“水平放置游码零,指针居中横梁平(衡);左物右码轻放置,质量等于砝(码)游(码)和”。即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前要调节横梁平衡,先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天平的调节原则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先快后慢;
(2)在称量过程中不可调节平衡螺母;
(3)根据题意,读取石块质量m,石块体积V,用密度公式ρ=,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4)图丙中先测固体和水的总体积再测水的体积,石块体积偏大,根据密度公式判断出密度的偏差。
【解答】解:A、由图可知,调节天平前指针右偏,平衡螺母应向左移,才能使天平横梁平衡;故A错误;
B、在称量过程中不可调节平衡螺母,故B错误;
C、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由图乙知天平标尺分度值为0.2g,则石块的质量为m=50g+4g=54g;
由图丙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V1=20mL,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40mL,则石块的体积:V石=V2﹣V1=40mL﹣20mL=20mL=20cm3,石块的密度:ρ石===2.7g∕cm3=2.7×103kg/m3,故C正确;
D、若图丙中先测固体和水的总体积再测水的体积,由于石块上沾有水,使得石块的体积偏大,由ρ=知测出的石块密度会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测固体的密度首先会使用天平,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根据排水法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V,再用公式ρ=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15.甲、乙两圆柱体杯子,分别装满液体,它们的高之比为1:2,底面半径之比为2:1,若所装液体的密度之比为3:4,那么所装液体的质量之比为(  )
A.2:1
B.4:3
C.2:3
D.3:2
【分析】根据甲、乙两圆柱体杯子的高度之比和底面半径之比可求得其体积之比,因分别装满液体,故杯子的体积即为杯子内液体的体积,又知道所装液体的密度之比,然后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所装液体的质量之比。
【解答】解:∵=,=,
∴=?=×=,
∵=,
∴==×=。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其中读懂题意,得到两种液体体积的比例关系,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16.有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取等质量或等体积混合后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ρA大于ρB
B.ρA小于ρB
C.ρA等于ρB
D.ρA和ρB大小无法判断
【分析】混合液体的总质量为两种液体质量之和,体积为两液体的体积之和,混合液体的质量除以混合液体的体积即为混合液体的密度,据此求出两种情况下混合液体的密度,然后比较两混合液体密度的大小。
【解答】解:设两种密度不同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ρ2,
第一种情况:取等质量m的液体混合时,混合液体的质量为mA=2m,
由ρ=可得,两种液体的体积分别为:
V1=,V2=,
则混合液体的体积为:
VA=V1+V2=+,
所以混合液体的密度为:
ρA====;
第二种情况:取等体积V的液体混合时,混合液体的体积为VB=2V,
则两种液体的质量分别为:
m1=ρ1V,m2=ρ2V,
则混合液体的质量为:
mB=m1+m2=ρ1V+ρ2V,
所以混合液体的密度为:
ρB===;
因ρB﹣ρA=﹣==>0,
所以,ρB>ρA。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液体密度的大小比较,明白混合液体的密度等于混合液体的质量除以混合液体的体积是关键。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7.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后,再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她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调,调好天平后,她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称量物体的质量为
 57.4 g。
【分析】天平在使用前应先在水平桌面上放好,再将游码归零,然后观察指针进行调节,调节时要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对侧移动;天平在读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并注意标尺上的分度值。
【解答】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由图甲可知,指针偏右,说明右侧质量偏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由图乙可知,矿石的质量是:m=50g+5g+2.4g=57.4g。
故答案为:左;57.4g。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的调节与读数,属基本的实验技能,需熟练掌握。
18.ρ冰=0.9×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每立方米的冰的质量是0.9×103千克 ,质量为450g的水结冰后,冰的质量
 不变 (变大/变小/不变),若将该冰块凿去1/3,剩余冰块的密度为
 0.9 g/cm3.
【分析】(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会随着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1)体积是1m3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冰的密度为0.9×103kg/m3,它表示每立方米冰的质量为0.9×103kg;
(2)质量为450g的水结冰后,状态发生变化,所含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若将该冰块凿去1/3,剩余冰块的密度不变为0.9g/cm3。
故答案为:每立方米的冰的质量是0.9×103千克;不变;0.9。
【点评】此题考查了密度的物理意义及计算公式的应用,属于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解答。
19.为了测量某种金属块的密度,小华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39 g。然后用量筒测得金属块的体积为5cm3,则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7.8×103 kg/m3,整理器材时小华发现金属块有缺角,则所测得金属块的密度将
 不变 (偏大/偏小/不变)。
【分析】(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对应标尺刻度值之和;
(2)通过密度计算公式ρ=计算即可;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解答】解:(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对应标尺刻度值之和,
由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35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4g,则金属块的质量为:35g+4g=39g;
(2)通过密度计算公式ρ=可知,金属块的密度为:
ρ===7.8g/cm3=7.8×103kg/m3;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故金属块有缺角,其密度不会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39;7.8×103;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们对于固体密度测量实验的掌握情况,非常基础,需要同学们完全掌握。
20.如图是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在
 4 ℃时密度最大;1kg的水温度由0℃升高到10℃,体积变化情况是
 先变小后变大 。
【分析】根据图像可知,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最大;温度由0℃升高到10℃,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由于温度的变化对质量没有影响,所以水的质量不变,根据公式V=可以判断水的体积变化情况。
【解答】解:根据图像可知,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最大;
温度由0℃升高到10℃过程中,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由于温度的变化对质量没有影响,所以水的质量不变,根据公式V=可知水的体积变化情况是先变小后变大。
故答案为:4;先变小后变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度对水的密度的影响,需重点关注水的反常膨胀特性。
21.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明想知道橡皮的密度。如图所示,他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出橡皮的质量为
 21.2 g,橡皮的硬度比钢尺
 小 。
【分析】(1)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值之和;
(2)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刻划时,表面被刻出划痕的物体硬度较小。
【解答】解:由图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橡皮的质量是m=20g+1.2g=21.2g;
由生活经验可知,橡皮的硬度小,钢尺的硬度大。
故答案为:21.2;小。
【点评】此题考查了天平的读数和不同物质硬度的比较,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22.用托盘天平正确测量测得50枚大头针的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这50枚大头针的质量是
 5.6 g,每枚大头针的质量是
 0.112 g。
【分析】天平平衡时,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所有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左侧所对的刻度值。求得5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除以50即为每枚大头针的质量。
【解答】解:由图可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因此50个大头针的总质量是5g+0.2g×3=5.6g;
因此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是=0.112g/枚。
故答案为:5.6;0.112。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累积法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以及天平读数的掌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23.一块体积是0.05m3的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是
 45 kg,体积是
 0.045 m3。(ρ水=1.0×103kg/m3,ρ冰=0.9×103kg/m3)
【分析】知道冰的体积和密度,利用m=ρV求冰的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根据V=求水的体积。
【解答】解:
由ρ=得冰的质量:
m冰=ρ冰V冰=0.9×103kg/m3×0.05m3=45kg;
冰化水,质量不变,
所以水的质量:
m水=m冰=45kg,
由ρ=得水的体积:
V水===0.045m3。
故答案为:45;0.045。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状态无关;二是掌握单位换算:1×103kg/m3=1g/cm3。
24.据央视网:“从12月1日零时起,国内汽油价格每吨降低560元,降价后,92号汽油每升下降0.42元”。据此估测汽油的密度为
 0.75×103 kg/m3。(不考虑生产运输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分析】汽油每吨降低560元,则每升将下降0.42元,据此求出降价560元汽油的体积即为1t汽油的体积,利用ρ=求出汽油的密度。
【解答】解:汽油每吨降低560元,每升将下降0.42元,
则降价560元汽油的体积即1t汽油的体积:
V=×1L=L=m3,
所以,汽油的密度:
ρ===0.75×103kg/m3。
故答案为:0.75×103。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正确的计算出1t汽油的体积是关键。
25.如图中所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是
 45.2 g;液体的密度是
 1.13 g/cm3。
【分析】(1)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就是量筒中液体的质量;
(2)读量筒内液面示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根据公式ρ=算出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50g+20g+2.4g=72.4g,
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为:m2=20g+5g+2.g=27.2g,
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
m=m1﹣m2=72.4g﹣27.2g=45.2g,
图中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液体的体积:V=40mL=40cm3;
液体的密度为:
ρ===1.13g/cm3。
故答案为:45.2;1.13。
【点评】本题测液体的密度,考查天平和量筒的读数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26.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其中一个实心,一个空心,测得甲的质量为81g,体积为30cm3,乙的质量为27g、体积为20cm3。则实心球是
 甲 (选填“甲”或“乙”),该金属材料的密度是
 2.7×103 kg/m3,另一个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10 cm3。
【分析】(1)利用ρ=求出甲、乙两球的密度,再比较密度的大小,密度大的是实心的,反之是空心;
(2)由V=求出空心球的金属部分体积,用总体积减去金属部分体积即为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解答】解:(1)甲、乙两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
ρ甲===2.7g/cm3,
ρ乙===1.35g/cm3,
因为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实心金属球的密度大于空心金属球的密度,
所以,乙球是空心的,甲球是实心的,且金属的密度ρ=ρ甲=2.7g/cm3=2.7×103kg/m3;
(2)另一个空心球金属部分体积:
V金属===10cm3,
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乙﹣V金属=20cm3﹣10cm3=10cm3。
故答案为:甲;2.7×103;10。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利用密度来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这也是鉴别物质的一种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27.小刚用天平和量筒测金属块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请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是小刚在调节天平平衡后的状态,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调节天平平衡前,没有将游码移动至标尺的零刻线处 。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质量m= 27 g。
(3)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内,水面如图丙所示,计算出金属块密度ρ= 2.7 g/cm3,如果将金属块放入水中时金属块上附着气泡,会使密度的测量值偏 小 。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刚发现,若匀速将金属块拉起,浸没在水中时需要拉力
 0.17 N。
【分析】(1)天平放于水平桌面后,先将游码移动至标尺零刻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的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位置;
(2)用天平测出金属块质量,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根据排水法用量筒测出金属块体积,利用ρ=求出金属块密度并分析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
(4)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进行解答。
【解答】解:(1)天平放于水平桌面后,先将游码移动至标尺零刻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的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位置,所以通过图甲可知,在天平调节平衡前,小刚没有先将游码移动至标尺的零刻线处再调节天平的平衡。
(2)用天平测出金属块质量,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由图乙可知,砝码的质量为25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2g,则金属块的质量为25g+2g=27g;
(3)根据排水法用量筒测出金属块的体积,放入金属块前,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0mL,放入金属块后,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30mL,则金属块的体积为30mL﹣20mL=10mL=10cm3;
通过密度计算公式可知,金属块的密度为:
ρ===2.7g/cm3;
若测量体积时,金属块在水中表面附着气泡,会导致测量其体积偏大,通过密度计算公式分析可知,导致密度偏小;
(3)由题可知金属块的重力G=mg=0.027kg×10N/kg=0.27N,
因为金属块在水中完全浸没,所以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即V排=10cm3=1×10﹣5m3,
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5m3=0.1N,
对金属块受力分析可知,绳子上的拉力F拉=G﹣F浮=0.27N﹣0.1N=0.17N。
故答案为:(1)调节天平平衡前,没有将游码移动至标尺的零刻线处;(2)27;(3)2.7;小;(4)0.17。
【点评】此题是测量金属块的密度,要测量密度,需得知质量和体积两个量,题目中告诉我们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排水法,将金属块的体积转化为排开水的体积,应注意掌握。
28.小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如图从左到右表示了他的主要操作过程。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调到
 零刻度线 ,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移动;
(2)图乙、丙所示,测出牛奶的质量是
 122.4 g,将烧杯内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丁所示,读出牛奶体积为
 100 mL。
(3)根据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1.224×103 kg/m3。
(4)测出的密度比牛奶的实际密度偏
 大 。
(5)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总质量较大的是装
 牛奶 的杯子。
(6)小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出牛奶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A.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在烧杯中装满水,测出总质量为m1;
C.将水倒尽,再向烧杯中装满牛奶,测出总质量为m2;
用所测物理量将牛奶密度表达式为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分析】(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平衡螺母调节的按“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直到天平平衡;
(2)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之和,由图乙读出空烧杯的质量,由图丙读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烧杯和牛奶总质量与空烧杯质量之差为倒入量筒中牛奶的质量;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
(3)由密度公式计算酱油的密度;
(4)将牛奶倒入量筒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牛奶粘在烧杯上,从而导致所测体积变小,再根据进行分析;
(5)利用牛奶和水的体积相等,根据m=ρV即可比较质量的大小;
(6)利用牛奶和水的体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到牛奶的密度表达式。
【解答】解: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由图甲知,指针静止时偏左,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2)由图可知,标尺分度值为0.2g,
由图乙知,空烧杯的质量为:10g+20g=30g;
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50g+100g+2.4g=152.4g;
牛奶的质量为:152.4g﹣30g=122.4g;
倒入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100mL=100cm3;
(3)牛奶的密度为:=1.224×103kg/m3;
(4)因为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时,烧杯中有残留的牛奶,导致量筒中的牛奶体积偏小,质量测量准确,由可知测量的密度值偏大;
(5)因为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所以水和牛奶的体积相等,又由于牛奶的密度比水大,根据m=ρV可知,牛奶的质量更大;
(6)没有量筒,利用牛奶和水体积相等达到测体积目的,从而计算牛奶密度,步骤如下:
①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②在烧杯中装满水,测出总质量为m1;
③将水倒尽,再向烧杯中装满牛奶,测出总质量为m2;
由以上步骤可得:牛奶的质量m牛奶=m2﹣mo;
牛奶体积V牛奶=V水=;
所以牛奶密度的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右;(2

122.4;100;(3)1.22.4×103;(4)大;(5)牛奶;(6)。
【点评】本题目是测定密度的实验,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密度的基本计算,还考查了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得到液体体积,属于常规题。
29.小芳和小华分别设计了一个测量鸡蛋密度的方案。
(1)小芳的方案:先配制浓度合适的盐水,使鸡蛋
 悬浮 在盐水中,然后测盐水的密度。她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先将
 游码移动至标尺零刻线处 ,再向
 右 端调节衡螺母直至指针对准分度标盘的中央刻度线。天平平衡后,测量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水,测量出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
步骤二:把小烧杯中的
 一部分 (选填“一部分”或“全部”)盐水倒入量筒,测量其体积如图丙所示;
步骤三:测出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38.8g,则鸡蛋的密度ρ蛋= 1.04×103 kg/m3。
(2)小华的方案是用调节好的天平先后测量三个质量,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如图①所示,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记为m1;
步骤二:如图②所示,用线拴住鸡蛋,将其
 浸没 在水中,天平的示数记为m2;
步骤三:如图③所示,将鸡蛋沉入水底,记录天平的示数为m3;
则鸡蛋的密度ρ蛋=  (水的密度为ρ水)。
【分析】(1)物体悬浮时,其密度等于液体密度;天平放于水平桌面后,先将游码移动至标尺零刻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的指针指向分度盘中线位置;
测液体的密度时,为了防止液体因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时,容器中液体的残留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应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测量倒出液体的质量和体积,从而进行密度的计算;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自身体积;再通过①③步计算物体质量,通过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物体悬浮时,其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所以当鸡蛋在盐水中悬浮后,测量盐水的密度即可推算鸡蛋的密度;
天平放于水平桌面后,先将游码移动至标尺零刻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的指针指向分度盘中线位置,
因为没有将游码归零前天平已经平衡,所以将标尺移动至零刻线处后,天平的指针会向左倾斜,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右端调节;
测液体的密度时,为了防止液体因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时,容器中液体的残留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应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
由图乙可知,倒出盐水前,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80.4g,由题可知倒出盐水后,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38.8g,则倒入量筒中的盐水质量为:80.4g﹣38.8g=41.6g,
由图丙可知,倒入量筒中的盐水体积为40mL=40cm3,
则盐水的密度为:
ρ===1.04g/cm3=1.04×103kg/m3,
因为鸡蛋悬浮于盐水中,故鸡蛋的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为:1.04×103kg/m3;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自身体积,通过①②两图可知,将鸡蛋浸没后,排开水的质量为m2﹣m1;
所以鸡蛋的体积V蛋=V排==,
通过①③两图可知,鸡蛋的质量m蛋=m3﹣m1;
则鸡蛋的密度为:
ρ蛋===。
故答案为:(1)悬浮;游码移动至标尺零刻线处;右;一部分;1.04×103;(2)浸没;。
【点评】本题考查固体密度的测量,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读数,同时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浮力的计算,综合性较强。
四.计算题(30题6分,31题10分,32题12分)
30.有一个巨大石块,体积有4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某同学采用了如下做法:从巨石上取一小块样品,用天平称出质量为27g,用量筒排液法测出样品的体积是10cm3,根据以上数据求出这块巨石的质量。
【分析】首先根据样品的质量和体积求出样品的密度,因为样品和巨石是同一物质,密度相同,再根据m=ρV求出巨石的质量。
【解答】解:样品的密度:
ρ===2.7g/cm3=2.7×103kg/m3;
因为样品与巨石是同种物质,所以二者密度相同,
则巨石的质量为:
m石=ρV石=2.7×103kg/m3×40m3=1.08×105kg。
答:这块巨石的质量为1.08×105kg。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31.《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一个容积为1L的瓶内盛有600g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20g的同规格小石块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52枚同规格小石块后水面升到瓶口,乌鸦喝到了水。ρ水=1×10?kg/m?,求:
(1)瓶内水的体积;
(2)瓶内52枚石块的总体积;
(3)石块的密度。
【分析】(1)知道瓶内水的质量、水的密度,利用V=求瓶内水的体积;
(2)瓶子的容积减去瓶内水的体积,可得瓶内52枚石块的总体积;
(3)知道一块小石块的质量可求52块小石块的总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石块的密度。
【解答】解:
(1)水的密度ρ水=1×10?kg/m?=1g/cm?,
由ρ=可得瓶内水的体积:
V水===600cm3;
(2)瓶子容积V容=1L=1dm3=1000cm3,
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V石=V容﹣V水=1000cm3﹣600cm3=400cm3;
(3)52块小石块的总质量:
m石=52×m=52×20g=1040g,
石块的密度:
ρ===2.6g/cm3。
答:(1)瓶内水的体积为600cm3;
(2)瓶内52枚石块的总体积为400cm3;
(3)石块的密度为2.6g/cm3。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石块总体积加600g水的体积等于瓶子容积。
32.一钢球的体积为50cm3。用天平称出该钢球的质量为237g。(ρ钢=7.9×103kg/m3,ρ煤油=0.8×103kg/m3)求:
(1)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若为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3)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则钢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分析】(1)根据ρ=求出237g钢的体积,然后与钢球的实际体积相比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否则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等于钢球的实际体积减去钢球中钢的体积;
(3)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时煤油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煤油的质量,然后加上钢球的质量即为总质量。
【解答】解:(1)钢的密度:
ρ钢=7.9×103kg/m3=7.9g/cm3,
由ρ=可得,237g钢的体积:
V钢===30cm3,
由V钢<V球=50cm3可知,此钢球是空心的;
(2)煤油的密度:
ρ煤油=0.8×103kg/m3=0.8g/cm3,
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钢=50cm3﹣30cm3=20cm3;
(3)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时,煤油的体积:
V煤油=V空=20cm3,
煤油的质量:
m煤油=ρ煤油V煤油=0.8g/cm3×20cm3=16g,
则钢球的总质量:
m总=m+m煤油=237g+16g=253g。
答:(1)此钢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是20cm3;
(3)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则钢球的总质量为253g。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空心问题的计算,灵活的应用密度公式是关键,要注意空心部分装某种液体后液体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