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课件(共40张)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课件(共40张)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07 14:4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
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
以减小误差。
学习重点
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学习难点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生活中我们常通过眼睛直接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图中,这些横线是直的吗?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较大?
测量单位
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叫做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2、为了使用方便,还有一些常用单位
: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cm
例1.
2013年1月11日到1月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对人体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2.5um=2.5
um×10-6m
B.
2.5um=2.5
×10-5dm
C.
2.5
um=2.5×10-6cm
D.
2.5
um=
2.5
×10-9m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和方法。A答案的书写过程有误,换算过程中数字2.5不用带‘um’单位;C答案1um=10-4cm,应是2.5×10-4cm;1um=10-6cm,所以D答案是2.5
×10-6m。
答案:B
二、长度的测量
刻度尺
三角尺
卷尺
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皮尺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
(1)会选
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和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安装窗户玻璃长度不大,精确度要求较高。选用精确度为毫米的卷尺进行测量。
测量跑道长度,但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选用量程大于50米、精确度为厘米的皮尺进行测量。
刻度尺的使用
(2)会认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量程
零刻度线
分度值
会认: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8cm
会认:
0
cm
1
2
3
4
5
6
7
8
9
0
cm
1
2
3
4
5
6
7
8
9
0
cm
1
2
3
4
5
6
7
8
9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3)会放: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

(4)会看: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会读:
2.78cm
读数包含两部分:准确值和一位估计值
准确值为:
估读值为:
单位为:
此时物体长度为: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会记:
2.7
2.78cm
cm
0.08
有且仅有一位
刻度尺位置要“放对”
零刻度磨损的要以另一刻度为零刻度开始测量
3
4
5
6
7
8
cm
9
a
b
结果=读数b-读数a
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交流讨论
你每次的读数都一样吗?与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读数是否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误差
被测物体真正的长度即真实值只有一个,而每位同学测同一个物体的测量结果可能不同,说明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是有差别的,这就是
,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主观或客观因素引起的。
误差能完全消灭吗?
误差
1、错误与误差不同:
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但是在最后的结果确定时,还须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同一把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相同,测得数据的准确值应相等,计算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据,剩余的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才接近真实值。
A、“选”:根据
选择适当的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线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零刻度线要
,有刻度线的一边要
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
(即“紧贴物体且不

)。
D、“看”:读数时视线要
刻度线(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要估读且只能估读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

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
值﹑
值和
组成)。
测量要求
是否磨损
量程
分度值
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紧靠
保持平行
歪斜
正对着
分度值的下一位
数字
单位
准确
估读
单位
2、时间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为了使用方便,还有一些单位:
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1h=
60min
1min=60s
1s=
103ms
1ms=
103μs
光年是长度单位还是时间单位?
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
时间测量的工具
日晷
沙漏
石英钟
时间测量的工具
简介:表盘上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s和60s两种,常用的停表分度值也有两种:一种是0.2s,另一种是0.1s,停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针转动的。
秒表的使用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秒表
(1)使用秒表前应观察它的:
①大表盘一周表示的时间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②小表盘一周表示的时间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2)读数时先读小盘再读大盘,然后相加
大盘一圈___
每一小格___
小盘一圈___
每一小格___
此时时间为:
______
30s
0.1s
15min
0.5min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9min38.4s
长度估测:1、目测
2、用身体的某部分或身边
的某物品作为尺去量
时间的估测:借助太阳估测;
采用脉搏跳动的次数估测等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哪个长度最接近于18cm(

A.一般墨水瓶的高度
B.圆珠笔芯的直经
C.课桌桌面的宽度
D.物理课本宽度
2、测量1枚硬币厚度,为了减小误差,下列方法中能减小估读误差最佳的是(

A.用刻度仔细地测量硬币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枚硬币叠加起来总厚度,再除以10,求出1枚厚度。
D.刻度尺分别测量10枚硬币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
C
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4、某同学做了一些测量,忘记了写单位,请代他补上,
从教室的前面到后面用了7____,从教室到操场用了3___
从学校到家用了0.5____。
B
s
min
h
3.(福建福州)如图所示,铁块长为
cm。
4.下图中圆柱体直径为
cm。
0.90
2.52(或2.53)
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

A、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长度;
B、刻度尺放得不正
C、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
D、刻度尺热胀冷缩
D
1、长度国际单位制主单位是米(m),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2、正确使用刻度尺。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读: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3、正确使用秒表,准确读出秒表示数。
4、误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叫做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1)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来减小误差;(2)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3、正确使用秒表,准确读出秒表示数。
4、误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叫做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
(1)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来减小误差;
(2)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