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分析:
声音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科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关注、研究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从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及创新能力。本课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基础上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物体发声与不发声状态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最后从正反取证,验证假设,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与旧教材相比,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对声音产生的学习,为下面学习声音的传播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都已经有了许多直观的感受,获得了许多关于声音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对声音现象很熟悉,但并不一定真正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也不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缺乏深入的探究声音现象的本质。所以在设计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水平。本课将通过在学生已有的有关声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趣的“牛奶跳舞”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对多个物体的实验,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并进行假设性解释,进一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在学生的多次实验与思考中建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
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3.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三、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观点;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STSE)
1.科学技术随时都影响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难点: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的区别,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钢尺、橡皮筋、小鼓(或铁盘)、小米(绿豆)、音叉、铜锣、乒乓球等。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1聚焦
1.谈话:上一节课中,我们静静的聆听了很多美妙的声音,感受到声音的变化,我们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2.观看视频:《酸奶起舞》
3.猜一猜:视频中是酸奶放在了音箱上,为什么它会随着音乐起舞呢?跟声音的产生有什么关系呢?
2探索
1.过渡
(1)提问:刚才看到了酸奶起舞的现象,我们有了自己的猜想,猜想是对的吗?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材料来找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者否定自己的原来的观点。
(2)解释概念:振动——在力的作用下,一个物体不断重复地做往复运动,
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2.实验探究
(1)演示实验:
a.敲击音叉发出声音
b.将敲击音叉视频放慢20倍
c.敲击音叉,靠近乒乓球
d.敲击音叉,放入水中
(2)探究实验
实验①让钢尺发出声音
实验要求: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用力弯曲、轻轻拨动等方式,仔细观察钢尺有无发出声音,看到了什么现象。把观察和发现记录在《知识与能力训练》P3表格中
观看视频:《钢尺发声》
思考:钢尺发声时,你看到产生了什么现象?你认为钢尺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②让小鼓发出声音(可用铁盘倒扣代替)
实验要求:在鼓面放上一些小颗粒物(小米或者绿豆等),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用力按压、轻轻击打小鼓等方式,仔细观察小鼓有无发出声音,看到了什么现象。把观察和发现记录在《知识与能力训练》P3表格中
观看视频:《小鼓发声》
思考:小鼓发声时,你观察到鼓面发生了什么现象?你认为小鼓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③让橡皮筋发出声音
实验要求: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拉伸、按压、用手揉搓、轻轻弹拨、拉动橡皮筋等方式,仔细观察橡皮筋有无发出声音,看到了什么现象。把观察和发现记录在《知识与能力训练》P3表格中
观看视频:《橡皮筋发声》
思考:橡皮筋发声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认为橡皮筋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④-1让铜锣发出声音
实验要求:将一个乒乓球固定在铜锣上,敲击铜锣仔细观察铜锣产生了什么现象?
实验④-2突然按住振动的铜锣
实验要求:试一试:在铜锣发声时,按住铜锣不让其振动,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总结发现:敲击铜锣,铜锣会发出声音,乒乓球也会跟着振动;发现当突然按照振动的铜锣,铜锣的声音突然停止,固定住的乒乓球也不再振动。
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认为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4.总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5.揭秘:课前播放视频酸奶随着音乐起舞,是因为音箱发出音乐时,会产生振动。
3
拓展
1.我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要求:把手放在喉咙处说话,手有什么感觉?
2.雄蝉和笛子又是通过哪儿的振动发声呢?
3.课后实践:在桌上放一杯水,拍打桌面,观察现象。
4
课后
习题
选择题
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
)
A没有变化
B产生波纹
C迅速上升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钢尺没有(
)
A受到力
B断裂
C振动
3.人说话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嘴唇
B喉咙
C声带
答案:
1.B
2.C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