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上册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上册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9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07 08:4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课题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廓和鼓膜的作用。2.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重点
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难点
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廓和鼓膜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播放视频《中国龙》鼓乐表演,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先欣赏一段鼓乐表演,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鼓声是怎样由舞台传播到四面八方的呢?出示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
观看视频观察自己或家人的耳朵
我们都是通过耳朵才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耳朵有哪些结构,各个结构有什么功能,这就开启了对耳朵结构和功能的探索。
2.
科学探索
探索一:观察耳朵的结构图播放视频《耳朵的结构》;耳朵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1.外耳:包括耳廓(又名耳朵、耳郭)、外耳道等。耳廓负责收集空气里的声波。2.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等。鼓膜是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外耳与中耳以它为界。鼓膜很薄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也会产生振动。3.内耳:结构复杂,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等。耳蜗可以把声波的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而听小骨就会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受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探索二:模拟鼓膜振动实验实验材料:保鲜膜、口杯、食盐(碎纸片)、手机(音响)等。实验步骤:(1)准备保鲜膜、口杯,先用保鲜膜封住杯口,注意要保持杯口平整。(2)在“鼓膜"上面放少量的食盐(碎纸片)。(3)用手机(音响)等能发声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鼓膜”是怎样振动的,上面的食盐是如何变化的。(4)重复以上的步骤多次实验,仔细观察“鼓膜”的振动。分别播放实验视频《模拟鼓膜的振动》实验结果。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播放声音,会看到保鲜膜上的食盐颗粒跳动起来。声音距离“鼓膜”的远近和敲击音叉力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到食盐跳动的高度。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物体发声产生的振动传播到“鼓膜”时,会使“鼓膜”产生振动,当声音的大小和远近不同时,“鼓膜”的振动幅度也不同,从而推测出人耳鼓膜的振动状态。实验结论: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证明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动也不同。探索三:探究耳廓的作用实验步骤:(1)把一张A4纸卷成圆筒状,用粘胶带黏住,做成一个“喇叭”。(2)在一定的距离,播放强度相同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3)对比戴上"纸耳廓”与不戴“纸耳廓”的不同,仔细感受声音的区别。(4)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仔细感受声音的变化。实验现象:戴上“纸耳廓”听声音的时候与不戴“纸耳廓”相比能听到的声音更清楚。实验分析:用“纸耳廓”听声音时,收集声波的范围更大,因此听得就更清楚。由此推断,我们的耳廓主要起到收集声波的作用,它能增强我们的听力。实验结论:耳廓确实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观看视频认识耳朵结构学习耳朵结构及其功能。利用实验材料,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观看实验结果展示视频做好实验记录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做好实验记录
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耳朵的结构及其功能。利用鼓膜模型研究鼓膜的作用。教材中利用音叉和气球皮来做模拟实验,由于学生在家很难获取这类材料,把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做实验,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幸趣和参与率。实验中保鲜膜的使用避免瓶口密封不严的问题,降低了实验难度。食盐课题细小实验现象明显。通过模拟实验证明耳廓的确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3.
科学研讨
研讨:耳朵能听到声音是一个复杂的传递过程,在声音传递过程中各个部分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我们一起来回顾声音是到大脑的旅程的是怎么进行的呢?播放视频《声音到大脑的旅程》;教师点拨: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这三者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声音到大脑的旅程就像一场接力赛一样不断沿着外耳、中耳、内耳向内进行传递,最终使我们产生听力。鼓膜的作用是接收空气的振动(即声波的刺激)。当外界有声波,鼓膜也振动,鼓膜借助连接它的听小骨,将振动传递给内耳,内耳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经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产生听觉。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以及实验,总结人耳的结构和功能,能够复述人耳是如何让我们听到声音的。
人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这里主要掌握外耳的耳廓起到收集声波的作用,中耳的鼓膜可以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向内耳传递声波信号,内耳中的耳蜗可以将声波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再传递给听觉神经,进而让大脑感知。抓住这几处关键点,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耳的结构及其对应的功能,从而知道人耳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
4.拓展提高
1.保护听力的重要性:耳朵是我们重要的听觉器官,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护耳朵。生活中过强的声音(汽车喇叭声、超大音响声)、长时间用耳机等都会引起听觉受损。2.生活中遇到过强的声音是时我们应该怎么办?为了保护听力,遇到听到过强的声音要捂住耳朵、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掏耳朵、如果遇到听力问题及时找医生帮忙。
拓宽知识面,能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巩固练习
习题巩固
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下节课实验材料预告
请大家提前准备下一节课《1.5声音的强弱》实验材料
提前准备下一节材料
为下一节课做充分准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