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上册1.6 声音的高与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上册1.6 声音的高与低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07 08:4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四上1.6声音的高与低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科学探究目标:尝试自己能用身边的物品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科学态度目标:根据所学的声音高低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实验使学生了解频率快慢与声音高低的关系。
难点:利用实验使学生了解频率快慢与声音高低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聚焦
声音引入:小猫和老牛的叫声
提出问题: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什么有关呢?
通过音叉的振动可视化回顾: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通过音叉的振动可视化知新:声音的强弱只和发声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无关。
探索
1、视频:两个音叉的振动可视化
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它们振动的快慢不同。较长的音叉振动了2次多,较短的音叉振动了大约4次。
结论:音高不同的音叉,它们振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提出问题:找一找声音高低变化有着什么样的规律
2、橡皮筋发声实验
将一根较长的橡皮筋夹为两部分,一边松,一边紧。接着我们用手拨动,听听音高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橡皮筋拉得松,振动得慢,声音低;橡皮筋拉得紧,振动得快,声音高。
3、铝片琴发声
由于铝片的振动不易观察,我们利用手机里的APP,“Tuner
T1”,它能够通过物体发出的声音测得物体振动的快慢。
实验结论:敲击长的铝片振动的频率慢,发出的声音低,短的铝片振动的频率快,发出的声音高。
四、研讨
(一)问题一:你能发现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吗?
经过刚刚可视化声波以及铝片琴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声音高低的变化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二)问题二:你认为发声物体的声音高低变化有怎样的规律?
物体越长,它振动的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物体越短,它振动的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三)对比图中物体推测它们发出的声音是高还是低?并说一说理由。
图一是不同粗细、长短的音叉;图二是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钢管;图三是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编钟。
逐一敲击的话,我们会发现粗、长的物体发声的声音低;细、短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因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长短、粗细(振动频率有关),物体越细、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则越低。
五、拓展
拇指钢琴片的演奏
水瓶乐器
用吸管吹出声音
自己尝试探索口琴的音高
六、练习
七、下节课材料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