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第1课时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春》第1课时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7 10:1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春天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古人就用很多美丽的诗句来描写春天,比如杜甫的《绝句》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绝句》(一)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朱自清
核心素养系列课件
CHUN
学习目标
1.概括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从修辞、用词、多感官等角度揣摩、品味语言,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掌握重音、停连等朗读要领,深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在扬州长大,故自称“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族战士。
作者简介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和论著《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新诗杂论》等。
读准下列加线的词语 
酝酿
黄晕
应和
嘹亮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披着蓑
戴着笠
静默
抖擞
水涨
捉迷藏

巢   
(yùn
niànɡ)
(yùn)
(hè)
(liáo)
(bó)
(suō)
(lì)
(mò)
(sǒu)
(zhǎnɡ)
(cánɡ)
(yùn)
(cháo)
结合课文辨析词意
欣欣然:  
朗润:  
卖弄:   
酝酿:  
繁花:   
欢欢喜喜的。
明朗润泽。
炫耀。
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
舒活:   
呼朋引伴:     
宛转:  
花枝招展:
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
舒展,活动。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活动二
整体感知
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都写了哪些画面,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景物
景物特点
第3段
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富于美感、充满灵性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春草
春花
春风
春雨
嫩、绿、多、软
色彩缤纷、花香四溢、数量繁多、种类丰富
柔软、温暖
细密、闪烁、绵长(多、密、亮)
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全文
抒发的情感
活动三
理解品味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细读课文,品味其语言的妙处。
[方法指导]
鉴赏语言的思维路径:
选句子
确定切入点(选词、修辞、感官、写作方法……)
结合切入点和文本,具体分析所写景物的特点
表达的情感
活动三
理解品味
1.品读第3段
春草图
(1)本段的4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第1句是从“点”上描绘;第2句是从“面”上描绘(“一大片一大片”使人似乎看到春草遍地萌发的旺盛长势,感受到春草的勃勃生机);第3句写孩子们的游戏(“坐”“躺”“打滚”“踢”“赛跑”“捉迷藏”等动词),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4句以风衬草,从感觉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活动三
理解品味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在文中怎么理解?把“钻”换成“长”,“嫩嫩的,绿绿的”换成“很嫩很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钻”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劲儿,突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旺盛生命力,使小草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同时,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也使文章更加充满趣味,用“长”显得太平庸。
“嫩嫩的,绿绿的”显得“更嫩、更绿”,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小草初生“新”的特点;同时,运用叠词,舒缓语气,富有音乐美、节奏感。
这里的“偷偷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地”的意思。
活动三
理解品味
(3)运用重音、停连等朗诵要领进行品读。
重音,是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可以用加强或减弱音量、加快或放慢速度等方式,使需要强调的词语在声音感受上引人注意,一般可以用下加着重号表示重音。
朗读脚本:重读“钻”字,要读出春草破土而出的旺盛的生命力。重读“嫩嫩”“绿绿”,形成语言的抑扬顿挫效果和短而快的语流节奏。
·
·
·
·
·
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活动三
理解品味
停顿,犹如音乐中的休止符,停顿时间的长(V)短(▲)可以营造不同的表达效果;停顿的地方,不限于有标点处,句子中间的停顿(▲),有区别逻辑层次和制造表达效果的双重作用。
停连分为停顿和连接两种情况:
朗读脚本:一连串六个动作的停顿,要错落有致。
例:坐着,V躺着,V打两个滚,Λ踢几脚球,Λ赛几趟跑,Λ捉几回迷藏。风V轻悄悄的,草V软绵绵的。
连接,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在有标点处也不能停顿,而是要一口气读连贯,这就是“连接”的技巧(Λ)。
活动三
理解品味
2.品读第4段
春花图(侧重理解修辞的运用、描写的角度)。
(1)本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展现春花的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拟人的方法描绘出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情景,把春天百花争艳的情景写活了。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用三个比喻构成排比,把花的颜色比作火、霞、雪,既突出了花的美丽,又与上文“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
活动三
理解品味
野花“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运用比喻和拟人,描绘了阳光下的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这里没有明写阳光和风,但已寓于描写之中了。因为有阳光,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又互补:眼睛和星星都有“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没有星罗棋布的特点,不能照应“遍地”,星星又无眉目传情的妙处,两者一结合,真把野花写活了。
活动三
理解品味
(2)作者描写春花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树上
花下
遍地
三个层次,从高到低描写春花
活动三
理解品味
(3)仿照“春草图”相应段落的重音、停连等朗诵要领,进行朗诵,并展示交流。
活动三
理解品味
春花图
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五种感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视觉)
“风里带来……气息,……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清新的空气使作者陶醉其中(因为泥土的清香、青草的气息、花的芳香都夹在风中,这就化无味为有味了,而这些味道都是春天所特有的)。
“鸟儿将巢……卖弄清脆的喉咙,……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嘹亮地响”,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春风将美妙的音符传遍大地,令人愉快。
3.品读第5段
春风图(侧重理解调动多种感官写景的方法)。
(1)作者在描写无形无味的春风时,调动了人体的哪些感官,充分表现了春天的风什么特点?
活动三
理解品味
(2)本段中还用到了哪些修辞方法?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引用、比喻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煦、柔情。
(3)仿照“春草图”相应段落的重音、停连等朗诵要领,进行朗诵,并展示交流。
活动三
理解品味
4.品读第6段
春雨图
(侧重理解修辞方法的运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是怎样表现的?
“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个性特点——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活动三
理解品味
(3)体会“斜”“织”“全”“笼”所表现的内容。
“斜”含蓄地写了“轻悄悄”的春风;“织”照应了“像细丝”的比喻;“全”表现了开阔的视野;“笼”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情状。
(2)为什么树叶会“绿得发亮”,小草会“青得逼你的眼”?这些景物与春雨有什么关系?
经雨一洗,灰尘没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细雨滴,色彩更艳。不仅仅是写树叶和青草的颜色,还侧面写出了春雨对树、草等自然万物的洗涤、滋润。
形容小草特青,这里用夸张比喻手法,意思是说小草特别青,青得都刺眼睛。
活动三
理解品味
(4)仿照“春草图”相应段落的重音、停连等朗诵要领,进行朗诵,并展示交流。
情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
           
    
           
           
盼春——
绘春
——颂春
春草图
——草报春
春花图
——花争春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风唱春
——雨润春
——人迎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