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高考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新高考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07 07: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省新高考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零点,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由于“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宜的温度条件
C.适中的日地距离
D.稳定的太阳光照
褐飞虱是亚洲许多国家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频发成灾,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下图为1950年至2009年太阳黑子周期与长江中下游稻区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之间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褐飞虱大发生年份(

A.具有11年左右的变化周期
B.与当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呈正相关
C.主要出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减少阶段
D.主要出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增多阶段
4.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在太阳活动高峰年(

A.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
B.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强烈干扰
C.不会扰乱地球电离层
D.长波通信受到干扰
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含有不同化石的地层形成年代最早的是(

A.始祖鸟
B.三叶虫
C.恐龙
D.猛犸象
6.根据地层所含化石可推知沉积物沉积时的环境特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煤地层沉积环境是干热的草原地区
B.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沉积环境是温暖的浅海地区
C.含恐龙化石的地层的环境特征是湿冷
D.含有鱼类化石的沉积环境一定是海洋
下图为某时期地质年代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甲、乙两个地质年代依次是(

A.古生代、中生代
B.元古宙、古生代
C.中生代、古生代
D.古生代、新生代
8.乙的末期(

A.哺乳动物灭绝
B.恐龙灭绝
C.蕨类植物繁盛
D.人类出现
9.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19年,《中国机长》在各大电影院热映。该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驾驶的飞机在大气层中发生的一系列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11.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12.下列关于高层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空气密度很大
②空气中有若干电离层
③海拔高度在12~50km
④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可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13.图中表示的是(

A.冬季的白天
B.冬季的夜晚
C.夏季的白天
D.夏季的夜晚
14.应用该图所示原理可以解释的主要现象是(

A.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午后
B.沿海地区海陆风的形成
C.阴坡阳坡植被差异明显
D.东非高原上动物大迁徙
在交通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利用太阳能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各题。
15.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亮度会出现变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海拔
B.
电网供电情况
C.
阴晴状况
D.
交通流量
16.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
拉萨
B.
重庆
C.
南昌
D.
海口
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完成下列问题。
17.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因为(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18.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减弱①
B.增强②
C.改变③的辐射方向
D.增强④
19.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B.
C.
D.
20.耀斑主要出现在太阳大气结构的(

A.色球层
B.日冕层
C.光球层
D.平流层
21.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B.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
C.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D.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
22.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就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是由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
D.地球的外部圈层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23.
下列有关大气的组成,说法错误的是


A.
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且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B.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C.
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从而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D.
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主要分布在平流层,是产生云、雨等天气现象的必要条件
2021年6月22日6时14分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24.此次地震震源在(

A.地壳
B.软流层
C.上地幔
D.地核
25.地震发生时,湖泊中乘船游览的人们感觉到(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二、综合题(共3大题,50分)
26.下图为A、B两地地层对比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地层是具有________顺序的________状岩石。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了岩石的一部分,一般只存在于________岩中。(6分)
(2)一般情况下,图示地层中________地层含有的化石最高级、最复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图示地层含有的化石种类及特点不同,据此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_______(2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每年的4-5月份,白天9时至午后14时之间,在晴朗和风速不大的条件下,观察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目标物时,往往出现强烈的颤动现象,近地层犹如受着火炉的烘烤一样,热气腾腾,当地群众把开垦地上这种光学现象称为“地气上升”。
春季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出现地气上升现象时,能把开垦地土壤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严重时扬尘可发展到数十米以上,使大气浑浊度升高,气温日较差较小。下图为白天开垦地和草地地面温度的平均变化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运用大气受热原理阐释发生严重扬尘时气温日较差较小的原因。(4分)
(3)推测白天开垦地和草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4分)
绘制地气上升时开垦地与草地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示意图。(2分)
28.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2分)
(2)判断两个不连续面:M为________界面,N为________界面(4分)
(3)分别写出圈层名称C________
E________(4分)
(4)地震波通过N界面时,传播速度变化有何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
(5)D圈层中的________
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2分)
答案:
1-10
CBCBB
BABAB
11-20
CDABC
AADDA
21-25
BBDAB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银河系的直径为10万光年,比邻距离地球4.2光年,可知地球抵达新家园时已经脱离了太阳系,可知AB错误;虽然脱离太阳系,但是未脱离银河系仍然处于银河系中,不属于河外星系,可知D错误,故C正确。
2.“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只是中止了地球的自转,而地球的公转以及轨道未改变,日地距离也没有改变,可知其安全的宇宙环境以及稳定的太阳高照并未改变,可知ACD错误;地球如果停止了自转,那么地球的一半将永远处于白昼,一半将永远处于黑夜,处于白昼的那半球温度会变得很高,而处于黑夜的那半球温度会变得很低,“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适宜的温度条件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故B正确。
3.
由图可知,15个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中,大多数处于太阳黑子相对数减少阶段,C项正确,D项错误。太阳黑子活动具有明显的11年左右的周期性,褐飞虱大发生年份分布比较分散,规律性不强,不具有11年左右的变化周期,A项错误。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与当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不呈正相关,B项错误。故选C。
4.
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黑子数目增多,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B项正确,C、D两项错误。到达地球的可见光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黑子增多,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并没有增强,A项错误。故选B。
5.
始祖鸟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小型恐龙,其和恐龙化石位于中生代。三叶虫位于早古生代。猛犸象属于哺乳动物,其化石位于新生代。所以形成年代最早的是三叶虫,故选B。
6.
含煤地层沉积环境是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A错。珊瑚虫生活在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沉积环境是温暖的浅海地区,B正确。恐龙时代裸子植物繁盛,环境暖湿,C错。含有鱼类化石的沉积环境一般为多水环境,但不一定是海洋环境,D错。故选B。
7.
由图可知,甲时期的主要动物包括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等,应为古生代时期,乙时期主要动物为爬行动物,应为中生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
中生代末期出现了生物大灭绝事件,中生代被称为为恐龙的时代,因此恐龙灭绝,B正确。哺乳动物没有灭绝,蕨类植物繁盛是在古生代时期,人类出现是在新生代,ACD错误。故选B。
9.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可根据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能够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依据,如果地下储存有石油,那么横波会消失,甲图地震波的变化说明可能地下储存有石油,A正确,乙丙丁横波都没有消失,不会储有石油,BCD错误。故选A。
10.
根据大气层的垂直分层,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第二层即平流层,B正确。故选B。
11.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位于地球大气的最里层,靠近地面,A错误。极光现象出现在高层大气,B错误。水蒸气多分布在对流层,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正确。对流层气温上冷下热,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D错误。故选C。
12.
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逐渐接近真空,①错误。高层大气中在若干电离层,②正确。高层大气海拔高度在50km以上,③错误。
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④正确。D正确。故选D。
13.
读图可知,室内空气下沉,温度较低,冷空气进入空气间层后被加热,上升后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源源不断地向室内输送热空气,使得室内增温,需要对室内进行增温,说明气温低,故该图表示的最可能是冬季,CD错误;结合题意可知,该房屋是节能房,故最有可能是利用太阳能供暖,因此该图表示的是冬季白天,A正确,B错误。故选A。
14.
室内空气下沉,温度较低,冷空气进入空气间层后被加热,上升后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说明该节能房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沿海地区海陆风的形成与热力环流原理有关,B正确;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午后主要与大气的受热过程有关,A错误;阴坡阳坡植被差异明显主要是受地形及太阳辐射的影响,C错误;东非高原上动物大迁徙受气候的影响,D错误。故选B。
C
16.A
17.据图可判断出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为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⑤为大气辐射。白天多云时,①所代表的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得到达地面的②表示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③表示的地面辐射减弱,从而使气温比晴天低,A正确,BC错误;④表示大气逆辐射,体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体现在夜晚对温度的影响,且多云会使④增强,D错误。故选A。
18.人造烟雾可增加大气中颗粒物和二氧化碳,它们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③,保温地面辐射的能量,并增强大气的逆辐射④,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来防御霜冻,D正确;夜晚炊烟,不影响太阳辐射①和②,AB错误;人造烟雾并不能改变地面辐射的方向,C错误。故选D。
19.
D
20.
A
21.
B
22.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A项错误;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项正确;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项错误;地球的外部圈层间关系密切,与地球的内部圈层,如岩石圈,也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D项错误。故选B。
23.
大气中的水气和杂质主要分布在对流层,故选D
24.地壳为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大陆地壳平均深度约为33km,材料信息显示该地震的震源深度10千米,震源应在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A正确;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上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以下,地核位于地面2900千米以下,B、C、D错误。故选A。
25.地震发生时会以纵波和横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到达时会使人左右摇晃;纵波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均可传播,到达时会使人上下颠簸。地震横波不能通过湖泊水传播,因此湖泊中乘船游览的人们只能感受到纵波,即感觉到上下颠簸,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分)
(1)
时间

沉积

(2)
越年轻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一般古老的地层在下、年轻的地层在上,丙地层位置最靠上、最年轻。
生命历史
古地理环境
(18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反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地气上升引起严重扬尘时,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较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3)白天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开垦地高于草地。白天地面温度开垦地高于草地;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开垦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高。
(4)
(18分)
横波
(2)
莫霍
古登堡
地壳
地核
特征:
A(横)波突然消失,B(纵)波传播速度减慢。
原因:地幔为固态,外核为液态;横波无法在液态中传播,而纵波在固态中传播速度快于液态。
软流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