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单元检测(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单元检测(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07 05: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单元检测(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8分)
1.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位移s和时间t关系的图像,从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v甲大于v乙
B.v甲小于v乙
C.v甲等于v乙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2.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时刻,两物体经过同一位置,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在该运动过程中(  )
A.时刻,乙在甲的前面
B.时刻,甲、乙经过同一位置
C.时间内,甲的速度一直减小而加速度一直增大
D.时间内,甲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一直减小
3.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乙一直比甲运动的快
B.2s时乙追上甲
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
4.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2s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B.4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C.6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8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5.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径A、B、C三点,其中A、B之间的距离,B、C之间的距离。若物体通过、这两段位移的过程中速度变化均为,则OA之间的距离L等于(  )
A.
B.
C.
D.
6.某物体运动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物体在第内和第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物体在第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D.物体在前内的加速度方向改变一次
7.一辆肇事车紧急刹车后停在原地等候交警,交警测出肇事车在水平路面留下的刹车磨痕长度,查手册得到该型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用监控视频判断该车的刹车时间。要算出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  )
A.用到其中任何一个数据即可
B.用到其中任何两个数据即可
C.必须用到全部三个数据
D.用全部三个数据也不能算出
8.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t=0时刻两车并排行驶,则(  )
A.在2s内t=1s时两车相距最远
B.t=2s时,两车再次并排行驶
C.0~1s内,乙车总在甲车前且距离增大
D.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相距2m
9.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第内的位移是
B.前内的平均速度是
C.任意相邻内的位移差都是
D.任意内的速度增量都是
10.如图所示,一小球以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底端O点开始向上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小球经过斜面上的P点时速率为,已知,斜面足够长,设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速度变化量一定为
B.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
C.从O到P的时间一定为
D.从O到P的时间可能为
11.甲,乙两个物体可视为质点,它们的位置时刻图像分别如图中图线甲、乙所示,其中图线甲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线乙是一条过原点的抛物线,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两图线的交点坐标。),则在内(  )
A.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做的是曲线运动
B.第末,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
C.第末,甲乙两物体相距
D.第末,甲乙两物体相距的最远
12.在一平直的水平路面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某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15m处,从该时刻开始计时,0~4s内甲、乙两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s时,甲车未追上乙车
B.乙车的加速度小于甲车的加速度
C.t=4s时,甲车刚好追上乙车
D.此过程中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共52分)
13.某物体在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画出物体运动过程的示意图,并求出各运动阶段的加速度。
14.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个水滴自8
m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求:
(1)连续两个水滴的间隔时间为多少;(可以保留根号)
(2)此时第二滴水滴离地多高。
15.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l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滑,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加速和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和,为保证安全消防员着地速度不能超过。问:
(1)下滑过程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多大?
(2)下滑过程的最长时间为多少?
16.冰壶比赛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如图为比赛场地示意图。比赛时,运动员从起滑架处推着冰壶出发,在投掷线AB处将冰壶以一定的初速度推出,按比赛规则,投掷冰壶运动员的队友,可以用毛刷在冰壶滑行的前方来回摩擦冰面,以调节冰壶的运动。已知一冰壶运动员推出的初速度为,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02,冰面被毛刷摩擦后,动摩擦因数减小为原来的80%,求
(1)冰面未经毛刷摩擦时,冰壶在10s末的速度大小;
(2)冰面未经毛刷摩擦时,冰壶在16s内的位移大小;
(3)若已知投掷线AB与O之间的距离为26m,运动员仍以的速度将冰壶推出,队友应该在冰壶滑出多长的距离后,开始一直连续摩擦前方冰面,才能使冰壶恰好停在O点。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因为s-t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由图像可知甲的斜率大于乙,可知v甲大于v乙。
故选A。
2.D
【详解】
AB.由v?t图像可知,甲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乙做匀减速运动,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所以0~t0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且t=t0时刻两物体经过同一位置,故t=0时刻甲在前,选项AB错误;
CD.由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可知,0~t0时间内甲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一直减小,选项D正确,C错误。
故选D。
3.D
【详解】
A.由v-t图象可知,乙的速度先小于甲的速度后大于甲的速度,A错误;
B.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2s时位移差最大,距离最大,B错误;
C.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4s内甲、乙的位移相等,故平均速度相等,C错误;
D.由图象可知,4s时两者位移相等,乙追上甲,此时距出发点距离为
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
A.根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前2s物体的加速度为
故A正确;
BCD.前4s内物体的速度均大于零,表示物体一直向正方向运动,距离出发点越来越远,4s~8s内物体的速度小于零,表示物体向负方向运动,距离出发点越来越近,则4s末物体距离出发点最远,故BCD错误。
故选A。
5.A
【详解】
因为物体通过、这两段位移的过程中速度变化均为,根据
物体通过、这两段位移的过程中时间相等,设为T,则
根据位移差公式有
根据
则OA之间的距离L
故选A。
6.C
【详解】
AC.由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速度为负,在后2s内速度为正,则物体在第2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故C正确,A错误;
BD.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直线的斜率一定且为
故B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
汽车的末速度等于零,根据速度公式
解得
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公式
解得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
解得
故选B。
8.ABC
【详解】
AC.根据v-t图像面积表示位移x,可知在0~1s内,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乙车总在甲车前且距离增大,同时t=1s时
此时两车相距
随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两车的距离逐渐减小,故此时两车相距最远;故AC正确;
B.根据v-t图像面积表示位移x,可知t=2s时,两车所经过位移相等,可知再次并排行驶,故B正确;
D.根据v-t图像面积表示位移x,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相距
故D错误;
故选ABC。
9.BC
【详解】
A.代入可得,第内的位移是,A错误;
B.代入可得,前2s的位移为14m,故前内的平均速度是
B正确;
CD.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可得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得,任意相邻内的位移差都是
任意内的速度增量都是
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0.BD
【详解】
A.小球向上经过P点时,小球速度变化量为
小球向下经过P点时,小球速度变化量为
所以A错误;
B.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
可得小球的加速度为
则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所以B正确;
CD.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
可得
解得

所以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1.CD
【详解】
A.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因此可知甲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A错误;
B.在第1s末,乙图像的斜率与甲图像的斜率不相等,甲、乙两物体速度不相同,B错误;
C.甲在1s内的位移1m,位置距原点是3m,乙的位移是1m,位置距原点是1m,因此第末,甲、乙两物体相距,C正确;
D.由题图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加速直线运动,在第末,乙图像的斜率与甲图像的斜率相等,即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因此甲、乙两物体相距的最远,D正确。
故选CD。
12.BD
【详解】
A.速度图像中面积表示位移,所以前2s内甲的位移
乙的位移
因为
x甲-x乙=15m=x0
所以t=2s时刻,甲车刚好追上乙车,故A错误;
B.速度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大小
乙的加速度大小
所以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小于甲车的加速度大小,故B正确;
C.速度图像中面积表示位移,所以前4s内甲的位移
前4s内乙的位移
前4s内的甲、乙位移相同,但初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15m处,所以t=4s时刻,甲、乙没有相遇,故C错误;
D.因为t=2s时刻,甲车刚好追上乙车,所以前2s甲、乙距离减小,后2s甲、乙距离增大,故D正确。
故选BD。
13.见解析
【详解】
由图象可知在0~2s与2~4s内物体的运动示意图为
其加速度分别为
可知在4~6s与6~8s内物体的运动示意图为
其加速度分别为
14.(1);(2)3.5m
【详解】
(1)每一个水滴落到地面的时间
连续两个水滴的间隔时间为
(2)此时第二滴水滴离地高度
15.(1);(2)
【详解】
(1)设下落过程的最大速度为vm,向下加速运动的位移为s1,时间为t1,向下减速运动的位移为t2
向下加速过程
向下减速过程
(逆向思维法)
位移关系
解得
(2)向下加速过程
向下减速过程
(逆向思维法)
解得
16.(1)1m/s;(2)22.5m;(3)8.5m
【详解】
(1)冰壶的加速度
冰壶从运动到静止的时间为
所以末冰壶的速度为
(2)内冰壶的位移大小为
(3)设队友应该在冰壶滑出的距离后,开始一直连续摩擦前方冰面,才能使冰壶停在O点,则队友擦冰前,有
设队友摩擦冰面后,冰壶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位移为,有
由运动学公式得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