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天,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小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
C.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D.将一铁块锉成极细的铁粉就是铁分子
2.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弱的是(
)
A.铅块
B.水银
C.牛奶
D.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此实验现象说明(
)
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4.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组成“纳米纸”的分子数目较少
5.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6.如图所示,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地系着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主要反映的物理信息是(
)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用细线绑住干净的玻璃板,将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又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且没有离开水面,如图所示,测力计的示数为F2;再将玻璃板慢慢浸没在水中,玻璃板没有接触盆底,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3。则(
)
A.F2>F1>F3
B.F1>F2>F3
C.F2>F1=F3
D.F1=F2=F3
8.(双选)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块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橡皮筋容易被拉长,是由于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C.风吹动柳絮漫天飞舞,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融化得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9.(双选)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破镜难圆”是因为两片破镜子中的分子间存在斥力
C.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尘土满天飞”是由于分子热运动造成的
10.(双选)如图所示,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注射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B.乙图中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丙图中大量PM2.5
尘粒在空中飞舞,这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丁图中墨水滴入热水中扩散更快,说明扩散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
11.如图,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这是
现象。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你认为 图放置最不合理。
12.一根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
13.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杯子中各滴入一滴墨水,可以看到墨水在盛有 水的杯子中扩散得快,这说明: 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4.在量筒中装一些清水,再用长颈漏斗将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缓缓注入量筒底部,很长一段时间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说明液体分子在
。
15.古诗“花气袭人知骤暖”的意思是,从花的芳香气味儿变浓可以知道周边的气温突然升高。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
参考答案
1——7
CDCABCA
AD
9.AC
10.AD
扩散
乙
斥力
引力
热
温度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