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
东
周
春
秋
战
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导入新课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1、知道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了解经济的发展推动
了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变革。
2、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3、掌握春秋争霸的史实,理解春秋争霸带来的影响。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春秋铁制农具
北京人使
用的石器
河姆渡人使
用的骨耜(sì)
商周时期的青铜铲
青铜虽硬,韧性不好,易断
笨重,使用不方便
硬度不够,不够锋利
不耐用
锋利、韧性好、耐用、造价低廉
铁制农具出现
一、春秋之“变”——
经济发展
耕作技术改进
牺
(xī
)
尊
春秋晚期
“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牛),为畎(quǎn)亩(田间,田地)之勤。”
——《国语·晋语》
牛耕出现
牛耕的使用是耕作技术的重要革新。
耕作技术(方法):
刀耕火种——耒耜耕作——精耕细作
一、春秋之“变”——
经济发展
1.农业
生产工具改进
——铁制农具使用
耕作方法改进
——牛耕的使用
推动农业
发展
一、春秋之“变”——
经济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农业
2.手工业
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tuó
皮制的风囊)装炭,金铁乃濡(熔化铁液)。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耶……
——《吴越春秋
·
阖闾内传》
一、春秋之“变”——
经济发展
春秋以后,青铜器型突破商周厚重的传统,开始向轻薄灵便和工整细腻的方向发展。
莲鹤方壶
春秋?晚期
高:122cm
宽:54cm
重:64kg
现藏:故宫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2.手工业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一、春秋之“变”——
经济发展
耸肩尖足空首布(甘丹)
春秋
晋
高:14厘米
重量:34.7克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安阳之大刀”
春秋
齐
高:18.5厘米
重量:42.5克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3.商业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
业:
手工业:
商
业: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
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的使用
阅读课本
总结
春秋时期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方面会有何变化?
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
私田出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矛盾
分封制瓦解
二、春秋之“变”——
王室衰微
材料二: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注释: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史记·周本纪》
思考: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政治现象?
政治现象: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王室衰微的表现:
3、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1、分封制瓦解
2、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
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
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春秋争霸的原因:
(1)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民族之间的矛盾。
2、旗号:
“尊王攘夷”
“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
“攘夷”: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三、春秋之“变”——诸侯争霸
齐桓公
宋襄公
楚庄王
晋文公
秦穆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3、春秋霸主
(2)任用管仲改革;
(3)以“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1)齐国是比较大的诸侯国,地理位置优越;
齐桓公成为首霸的原因有哪些?
4、春秋首霸——齐桓公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认。
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管仲改革
影响:
管仲相(辅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内容: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晋国霸业: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退避三舍
公元前632年
晋楚城濮之战要图
晋文公
(前636年~前628年在位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秦国霸业: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公元前623年
秦穆公霸西戎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在位)
文本
文本
文本
楚国霸业: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楚庄王问鼎
楚庄王
(前613年~前519年在位
文本
文本
越国霸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夫差矛
越王剑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吴越争霸示意图(春秋晚期)
5、春秋争霸的影响
材料一:春秋战国混战期间,人民长期处于分裂和动乱,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同时战争对生产的破坏也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芜。
?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
三、春秋之“变”——诸侯争霸
5、春秋争霸的影响
材料二: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徒、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春秋初期形势图
春秋后期形势图
?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5、春秋争霸的影响
材料三: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给人民带来灾难
加快国家统一
促进民族交融
生产力提高
分
封
制
逐
步
瓦
解
课堂小结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后练习
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
)
A.20万年前
B.距今10000年左右
C.春秋战国时期
D.北朝时期
C
2.“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
3.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九品中正制
A
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D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