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2.2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2.2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07 09:4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纯净物?哪些属于混合物?
湖水、河水、饮料、蒸馏水、水、铁、海水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多种分子
同种分子
硬水的检验的方法以及软化
硬水——易起浮渣(泡沫少、浮渣多)
软水——有较多泡沫(泡沫多、浮渣少)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肥皂水v
1.硬水和软水:
硬水转化为软水方法:煮沸(生活)和蒸馏(实验室)
知识回顾:
1.净化黄泥水的步骤:
天然水
沉降
过滤
吸附
杀菌
自来水
蒸馏
蒸馏水
除去杂质
大颗粒不溶性杂质
小颗粒不溶性杂质
颜色与异味
微生物
微可生溶物性及杂部质分
2.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在加热的条件下,水分子的运动速度?????
??????,分子间的间隔????
?????,水由
态变为
态。在这一过中,水分子
、不变,因而属于???????????变化。
水受热沸腾
加快
变大


本身
物理
知识回顾:
回顾旧知: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而分子本身
(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往水中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没有
一、水的分解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问题一:
水通电会发生什么变化?
电解水实验v
【注意观察】电源两极所连接的试管以及试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的多少。
【思考】正极产生的气体多,还是负极产生的气体多?体积比大约是多少?
现象:
1.电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2.正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实验结论:
1、水通直流电后,产生氢气和氧气,消耗电能,是一个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
2、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氧气和负极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1:2
(即“正氧负氢,体积比为1:2”)
【注意事项】
a、在电解的水中加稀硫酸溶液目的:
b、为什么实际实验中,H2体积往往大于O2体积的2倍?
增强水的导电性
原因主要有:

O2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H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②电极材料消耗了部分O2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读法

氧气
氢气
通电
(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
表示“生成”
表示“和”
读法: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
H2O
O2
H2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字母表示为:A→
B
+
C
特点:由一变多
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电解水反应的实质:
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食盐水——水+食盐
B、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C、氧化汞——汞+氧气
D、氢气+氧气——水
加热
加热
点燃
点燃
C
跟踪练习:
[练]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
电,由图可知
A端为
极。
(2)当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可用
来检验。
(3)如果与B端气体的体积为8mL,
则与A端气体的体积为

直流

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4
ml
实验探究2-3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v
现象:
1.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2.(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文字表达式:
(H2
O2
H2O
)
氢气
+氧气

点燃
二、水的合成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试管气体;

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

点燃听其声音,若“噗”一声,则H2纯净;
若尖锐的爆鸣声,则H2不纯。
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若跟空气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如H2、煤粉、面粉、石油气。
H2的验纯方法:v
注意:
(点燃前要验纯、它们存在的地方要严禁火种)
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变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字母表示为:
A
+
B

C
特点:由多变一
1、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B一氧化碳+氧气

二氧化碳
C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D氨气+
氯化氢

氯化铵
试一试
C
2、下列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B
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C
氧化钠+水→
氢氧化钠
D
铜绿→
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C
3、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把糖和水混合是化合反应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是分解反应
D、黄泥水经过过滤分成泥和水是分解反应
B
水的电解和氢气的燃烧都是化学变化,
在这两个变化中,分子和构成分子的原子
是否都发生了变化?
分子
改变了
没有改变
原子
上述两个实验表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
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
旧分子
原子
新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物理变化中分子没有变,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分子与原子: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联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
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了,原子没用改变
区别:
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例如:金属(金银等)、稀有气体(氦、氖等)、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下列物质中:A氢气
B氧气
C金刚石
D

E水
F

G
氦气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跟踪练习
ABE
CDFG
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水通电可以发生分解、氢气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氧气可以支持燃烧、铁能生锈、煤和木柴能燃烧等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吸附性等。
交流讨论
物质有许多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硬度、腐蚀性、熔点、毒性、可燃性、稳定性等请你将上述性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分类。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熔点
腐蚀性、毒性、可燃性、稳定性
请同学们通过讨论准确指出,哪一个是物质的变化,哪一个是物质的性质?
木材燃烧
木材能燃烧
铁生锈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酒精挥发
物理变化
酒精能挥发
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