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高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b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0;0
B.2r,向东;r
C.r,向东;r
D.2r,向东;0
2.国庆黄金周高速路上经常出现堵车现象。小明开车前往太原途中,听到导航仪提示,“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30分钟通过”,根据导航仪的提示,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3公里指的是位移
B.汽车将匀速率通过前方路段
C.通过前方3公里路段,汽车的平均速率约为6km/h
D.若此时汽车距离目的地还有六公里,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一个小时
3.小华将网球从高处竖直向下抛出,网球从地面上反弹竖直上升到高处被接住,从抛出到接住共历时,下列有关网球整个运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题中提到的是时刻
B.网球运动的位移为
C.网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D.研究网球在运动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可以把网球看成质点
4.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某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由图可知,在0~t1时间内( )
A.物体做的是曲线运动
B.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减速运动
C.图甲中时刻,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为
D.x1-x0>t1
5.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s内的位移恰为它在最后1s内位移的三分之一、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g=10m/s2)( )
A.15m
B.20m
C.11.25m
D.31.25m
6.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运动方向相反
B.内A、B的位移相同
C.时A、B的速度相同
D.A的加速度比B的加速度大
二、多选题
7.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条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
A.甲、乙同时开始运动
B.乙在50s内一定能追上甲
C.甲一直比乙运动得快
D.在乙追上甲之前,t=20s时甲乙相距最远
8.反映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加速度、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以向上为正方向)( )
A.
B.
C.
D.
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在t=1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C.在前2s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D.在t=2s时,乙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
10.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D被分成三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一小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为vB:vC:vD:=1:2:3
B.物体在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1
C.物体通过B、C、D三点的速度满足
D.物体通过B、C、D三点的速度满足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
11.某同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安装好装置后进行实验,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
(1)该同学实验过程中纸带的_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2)关于接通电源和放手让小车运动的先后顺序,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先接通电源后放手
B.接通电源和放手应同时进行
C.先放手后接通电源
D.接通电源和放手的先后顺序对实验没影响
(3)该实验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图中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测得、、、、、。则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____m/s2,打下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要用到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
Hz.
(1)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_____)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2)某同学在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了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本题计算结果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①算出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_____m/s.
②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2.
四、解答题
13.一电动车从A点沿正东方向以18km/h的速度运动6min后到达B点,然后又以36km/h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4min后到达C点.求:
(1)这10min内电动车的路程和位移;
(2)这10min内电动车的平均速度.
14.子弹击中木板时速度为800
m/s,经过0.02
s穿出木板,穿出木板时的速度为300
m/s,则子弹穿过木板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15.如图所示,某同学测出一棵苹果树树干部分的高度约为1.4m,一个苹果从树冠顶端的树梢上由于受到轻微扰动而自由下落,该同学测出苹果经过树干所用的时间为0.2s,重力加速度取10m/s2,则∶
(1)苹果树树冠部分的高度约为多少?
(2)苹果落地时的速度为多大?
16.汽车原来以12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则:
(1)刹车后经2s末的速度?
(2)刹车后5s内汽车的位移?
(3)汽车在停止前2s内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试卷第2页,总2页
试卷第1页,总1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位移大小为2r,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即向东,路程为轨迹的长,即,B正确。
故选B。
2.C
【详解】
A.位移是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3公里指的是路程,故A错误;
B.前方拥堵,速度将会发生变化,汽车不可能做匀速运动行驶,故B错误;
C.根据平均速率公式可知,平均速度约为:
,
故C正确;
D.经过拥堵路段后,汽车的速度不确定,故此后的运动时间无法确定,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A.题中提到的0.5s是时间间隔,故A错误;
BC.网球运动的位移为
x=1.5m-1m=0.5m
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平均速度为
故B正确,C错误;
D.研究网球在运动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形状不能忽略,故不可以把网球看成质点,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B.
x-t图线和v-t图线只能用来描述直线运动的规律,由乙图可知,物体做加速度恒定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因为物体做匀变速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C正确。
D.
乙图所围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即
x1-x0=t1
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设物体下落时间为t,第1s内下落高度为
则最后1s内下落高度为
解得
则物体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故选B。
6.C
【详解】
A.由图看出,速度均为正值,说明A、B都沿正方向运动,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
A.根据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内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故B错误;
C.由图读出,在时,A的速度等于B的速度。故C正确;
D.图象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AB的斜率大小相等,即二者加速度大小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7.BD
【详解】
A.由图象可知,甲从t=0时刻开始运动,乙从t=10s开始运动,乙比甲迟10s开始运动,故A错误;
B.乙的加速度为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乙追上甲时有
解得
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在t=10s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C错误;
D.在乙追上甲之前,t=20s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乙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在t=20s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甲、乙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则t=20s时两者相距最远,故D正确。
故选BD。
8.AB
【解析】
试题分析:
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B对,其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先向上减速再向下加速,A对,D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曲线,C错,所以本题选择AB.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9.AB
【详解】
A.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负号表示运动方向,所以两者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正确;
B.在t=1s时,两者位移大小相同,都到达了x=5m位置,两者相遇,B正确;
C.前2s甲的位移为10m,乙的位移为-10m,位移大小相同,方向不同,C错误;
D.乙的速度一直为负,即一直朝着负方向运动,D错误;
故选AB。
10.BC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出通过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C点和B、D两点的速度关系.
【详解】
A、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速度关系,可得,则通过各店的速率之比为;故A错误.
B、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而两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则;故B正确.
C、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可得,,联立得;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
11.左
A
0.65
0.73
【详解】
(1)[1]
因为相等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大,可知纸带的左端与小车相连。
(2)[2]ACD.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如果先放开纸带开始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故BD错误,A正确;
B.接通电源和放手应同时进行,理论上是可以操作,但是实际操作不容易,故B错误。
故选A。
(3)[3]
相邻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因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根据
则有
代入数据得
(4)[4]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
12.A
0.56
0.80
【详解】
(1)[1]为了尽量多的利用纸带并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2)
①[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②[3]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13.(1)4200;3000;(2)5m/s
【详解】
(1)18km/h=5m/s;36km/h=10m/s;6min=360s,4min=240s
从A到B匀速运动,故位移为:x1=v1t1=5×360m=1800m,
从B到C也做匀速运动,位移为:x2=v2t2=10×240m=2400m
电动车的路程:S=x1+x2=1800+2400=4200m
10min内位移为:x==3000m
(2)平均速度为:v==5m/s.
14.2.5×104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详解】
根据加速度定义
可知
符号说明加速度方向与原初速度方向相反.
15.(1)2.45m;(2)9m/s。
【详解】
(1)设开始下落到达树干的上沿的时间为t,有:
代入数据解得:
t=0.7s
则:
(2)苹果落地的速度为:
v=g(t+0.2)=9m/s
16.(1)6m/s;(2)24m;(3)6m
【详解】
(1)
汽车的加速度a=-3m/s2,初速度v0=12m/s,末速度v=0,汽车运动的总时间
所以2s末速度
v2=v0+at2=12-2×3=6m/s
(2)
因为5s>4s,所以4s末汽车已停止运动,则
(3)
汽车在停止前2s内滑行的距离,即为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时前2s的位移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