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3 等腰三角形
13.3.1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出示目标】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预习导学】
阅读教材P75-77“探究与例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学生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课前导入】
如图,在△ABC中,AB=AC,标出各部分名称.
(1)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图中的虚线对折,剪下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ABC,则AB__=__AC.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__AB__与__AC__
__∠B__与__∠C__
__BD__与__CD__
__∠BAD__与__∠CAD__
__AD__与__AD__
__∠ADB__与__∠ADC__
【教师点拨】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以上结论.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__底角__相等(简写成“
等边对等角
”).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__中线__、底边上的__高__互相重合.
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是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自学反馈】
(1)在△ABC中,若AC=AB,则∠__B__=∠__C__.
(2)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
①∵AD⊥BC,
∴∠1=∠__2__,__BD__=__CD__;
②∵AD是中线,
∴__AD__⊥__BC__,∠__1__=∠__2__;
③∵AD是角平分线,
∴__AD__⊥__BC__,__BD__=__CD__.
(3)课本P77页练习1、2、3题.
【教师点拨】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上述问题,注意仿例题格式.
【合作探究】
活动1 学生独立完成
【例1】 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130°,求∠A的度数.
解:①当∠A为顶角时,
∵∠A+∠B+∠C=180°,∠A+∠B=130°,
∴∠C=50°.∴∠A=80°.
②当∠C为顶角时,则∠A=∠B,
∵∠A+∠B=130°,∴∠A=65°.
③当∠B为顶角时,则∠A=∠C,
∵∠A+∠B=130°,
∴∠A=∠C=50°.
【教师点拨】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易犯考虑不周全的错误,解题时应认真审题,分析已知条件,分清是顶角还是底角.
【例2】 如图,已知AB=AC,BD⊥AC于点D.求证:∠BAD=2∠DBC.
证明:过点A作AE⊥BC于点E.
∵AB=AC,
∴∠BAD=2∠2.
∵BD⊥AC于点D,
∴∠BDC=90°.
∴∠2+∠C=∠C+∠DBC=90°.
∴∠DBC=∠2.
∴∠BAD=2∠DBC.
【教师点拨】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求证.
活动2 跟踪训练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和9cm,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__22cm__.
【教师点拨】等腰三角形在分类讨论的同时,还要注意三边关系.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__40°__.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60°或120°__.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cm,并且它的周长为16cm,则它的底边长为__4cm__.
如图,在△ABC中,如果AB=AC,AE∥BC,求证:AE平分△ABC的外角∠DAC.
证明:∵AE∥BC,∴∠DAE=∠B,∠EAC=∠C.
又∵AB=AC,∴∠B=∠C.∴∠DAE=∠EAC,即AE平分△ABC的外角∠DAC.
6.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O为△ABC内一点,且OB=OC.求证:AO⊥BC.
证明:延长AO交于BC于点D,证△ABO≌△ACO,∴AO平分∠BAC.∵AB=AC,∴AD⊥BC.
【教师点拨】延长AO交BC于D,要证AO是等腰三角形ABC边BC上的高,根据“三线合一”,只要证AO是∠BAC的角平分线即可.
活动3 课堂小结
在等腰三角形中,常常需要作底边上的高,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对于解决所有相关的问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堂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随堂训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