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全章课件(1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全章课件(1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21-09-07 12:4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1张PPT)
2008.4
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2008.4
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桐乡一中
执教:沈云丰
2008.4
学习目标
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学会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了解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
理解设计的丰富内涵。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2008.4
生活中处处有设计
2008.4
建筑设计
2008.4
桥梁设计
桥梁设计
2008.4
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
2008.4
2008.4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设计有着丰富内涵
2008.4
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一项技术的创新需要设计,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新需要设计,一项新工艺的改进也需要设计。
2008.4
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2
结论:设计成为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008.4
书写工具
2008.4
鹅毛笔
鹅毛笔:鹅毛梗中间不是空的,有许多小隔膜,能起到虹吸作用。
缺点:鹅毛梗不耐磨,经常损坏、变形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坏了。
2008.4
钢笔
带墨囊的钢笔:于是人们设计了带墨囊的钢笔,终于摆脱了墨水瓶。携带起来方便多了。
缺点:可是钢笔带在身上,很容易漏水,弄脏衣服。
蘸水钢笔:人们用钢做成了笔尖,设计了最初的钢笔,使笔更加耐用。
缺点:但是它没有墨囊,写不了几个字就要蘸水,还是离不开墨水瓶,携带不方便。
便携式钢笔
1884年
英国的沃特曼
2008.4
圆珠笔
为了避免漏墨水人们将墨水注入塑料管中后面用油脂封住,笔尖用一个小钢珠代替笔尖,设计了圆珠笔。
1943年
匈牙利的拉兹罗
2008.4
电动剃须刀
2008.4
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技术是设计的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
案例分析
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设计的主题更加丰富,设计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设计的效率更高
案例分析
2008.4
达·芬奇的设计草图
2008.4
2008.4
美国S97
设计时速480公里/小时
2008.4
讨论: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光盘
存储芯片
唱片
磁带
MP3
留声机
复读机
便携CD机
结论: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1、设计成为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008.4
MP3
留声机
复读机
CD宝(便携CD机)
CD(光盘)
存储芯片
唱片
磁带
结论: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2、一项技术的更新,对与之相关的其他领域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讨论: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2008.4
设计的丰富内涵
设计主要是一项智力活动,必须考虑多方面的问题:
功能
材料
性能
操作
造形
色彩
美感
成本
环保
2008.4
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
设计,总体上讲,主要考虑两大方面:
技术设计:功能、材料、性能…
艺术设计:造形、色彩、美感…
2008.4
技术设计的特点
满足人类的需求
侧重: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环保等
2008.4
艺术设计侧重欣赏、审美
美感
造形
色彩
2008.4
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桐乡一中
执教:沈云丰
2008.4
学习目标
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了解在设计时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2008.4
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技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达到人机关系的合理化,人机关系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要注意对人机关系的深入研究。
2008.4
什么是人机关系?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称为人机关系。人机关系中所指的“机”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机器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关系。
2008.4
从生活中,找出体现人机关系的例子,并简单分析人机关系。
马上行动
教师拿着粉笔板书
垂钓者在河边用鱼竿钓鱼
司机手握方向盘
农民用锄头锄地
?
妈妈用拖把拖地
2008.4
【案例分析】
人与门的人机关系
小结:
人走近门,便与门板构成人机关系;人要握住把手,便与门把手构成人机关系;人开门后要通过门,便与门框构成人机关系。
2008.4
人与电梯的人机关系有哪些?
人走近电梯门,人与电梯门板构成人机关系;
人按电梯开关,手与电梯开关构成人机关系;
门开后人要通过电梯门,人与电梯门框构成人机关系。
人进入电梯后按楼层按钮,手与楼层按钮构成人机关系。
【讨论】
2008.4
人的手臂与椅子扶手间的人机关系。
人的背部与椅子靠背间的人机关系。
人的臀部与椅子坐垫间的人机关系。
人的腿部与座椅前缘间的人机关系。
人的脚部与椅子摆脚间的人机关系。
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体的一些部位与椅子构成了哪些人机关系?
【课堂练习】
2008.4
人机关系小试验:
1、请将手中的笔笔尖向前摆放在右侧的桌子上。
2、再用右手将它旋转90度放在桌上。
请看一看现在的笔尖的方向?为什么?
3、再用左手试一下?
水龙头把手该往哪个方向转?
2008.4
人机关系要实现哪些目标?
(1)高效
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2008.4
【案例分析】
铁锹的作业效率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人泰勒于1898年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对铁锹的使用进行了一番研究。他用形状相同而铲量分别为5kg、10kg、17kg、和30kg四种铁锹去铲同一堆煤,
发现铲煤量为10kg的铁锹作业效率最高。他做了许多实验,终于找出了铁锹的最佳设计和搬运煤屑、铁屑、砂子和铁矿石等松散粒状材料时每一铲的最适当的重量。这就是人机工程学中著名的“铁锹作业实验”。
2008.4
砌砖作业试验
1911年吉尔伯勒斯对美国建筑工人砌砖作业进行了试验研究。他用快速摄影机把工人的砌砖动作拍摄下来,然后对动作进行分析,去掉多余无效动作,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工人砌砖速度由当时的每小时120块提高到每小时350块。
【案例分析】
2008.4
在以上案例中,改进那些具体的人机关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动作,
铁锹的装载量与人的负荷强度的关系,装载强度、次数与人的疲劳度的关系。
改进砌砖动作、优化操作过程。
装载量,
形状,材料,
规格等。
2008.4
(2)健康
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或伤害。
人机关系要实现那些目标?
2008.4
人的身体自重主要由臀部坐骨结节承担,在座椅前缘处,大腿与椅子之间压力应尽量减小,座面倾角要适中;腰椎下部应提供支撑,设计适当的靠背以降低背部紧张;坐者应能方便地变换姿势;椅垫应有足够的垫料和适合的硬度,让压力均匀地分布于坐骨结节区域……
椅子的设计原则
2008.4
根据以上椅子的设计原则,指出下列图片中设计不合理、有损人体健康的地方。
椅背设计太靠后,正常坐姿时靠不上
椅面太过倾斜,会导致人体自然下滑
椅背设计太低,支持不住人的身体
椅面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太小
2008.4
不当的书写姿势破坏了人机关系
2008.4
近视眼多发的原因
2008.4
(3)舒适
是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当考虑的目标。
人机关系要实现那些目标?
2008.4
思考
 
你觉得右边两幅图中的小工具,哪个使用起来更舒适?为什么?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培土小工具
2008.4
人机关系要实现哪些目标?
(4)安全
在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能对我们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2008.4
ABS
安全带
安全气囊
新型车载安全系统
倒车雷达
2008.4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该达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的目标。如何实现这种合理的人机关系呢?
首先应该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
2008.4
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
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信息的交互
在设计中,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设计,我们还应该注意处理好
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2008.4
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大多数产品是为普通人群设计的,设计参照的标准是依据普通人群的数据确定的。适于普通人群操作、使用。但特殊人群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有着独特的需要。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特点和需要。
2008.4
如图所示的地下通道,你认为其设计忽略了哪些人群的需要
?
盲人\坐轮椅的人
马上行动:
2008.4
一些考虑了特殊人群特殊需求的人性化设计:
坐轮椅的残疾人乘座这辆公共汽车方便吗?
如果不方便,应如何改进?
讨论:
图中设计考虑到了哪些特殊人群的需要?
单车\婴儿车
地下过道中要修盲人道
2008.4
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人们使用产品时处于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交替之中,因此,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2008.4
静态尺寸是指人的构造尺寸;动态尺寸是指人的功能尺寸,包括人的动作范围、体形变化等测量数据。
小辞典:
2008.4
1、图中是否考虑到了人的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
2、请你找出生活中类似情况,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2008.4
为了形成良好的人机关系,不仅要使产品符合人体静态尺寸,而且要让人在使用它时,能够方便施力、有足够的空间等。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减少人体疲劳,提高效率满足健康、舒适的要求。
2008.4
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产品的色彩、材质等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都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设计中注意满足人在这些方面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将人机关系处理得更好。
2008.4
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必须考虑如下各个方面的问题:
视觉:对产品形状,空间关系、色彩_____的感觉
听觉:对产品的声音的感觉
味觉:对产品的口味的感觉
触觉:手、足、皮肤对产品的感觉
嗅觉:对产品的气味的感觉
2008.4
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都会对人们的心理感觉产生影响。
2008.4
信息的交互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改善信息传递的途径能够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
如:电话机的号码显示、手机的来电显示、带摄像头的手机、3G手机、从收音机到电视机
2008.4
茱莉安娜公主国际机场
茱莉安娜公主国际机场是一个位于加勒比海圣马丁岛荷属部分的国际机场,机场命名自荷兰当时的皇位接班人茱莉安娜公主。
此机场的最大特色,就是其只有2,301米长的跑道,但大型客机仍可安全降落。正因为其跑道太短的关系,故飞机在降落此机场时均飞得很低。当飞机在到达机场附近的玛侯海滩时,离海滩高度只有约10-20米,故成为了不少飞机爱好者拍摄飞机降落的胜地。同时玛候海滩也竖立了警告牌,提示游人注意飞机降落时所带来的气流。
2008.4
2008.4
2008.4
2008.4
2008.4
2008.4
三、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桐乡一中
执教:沈云丰
2008.4
学习目标
了解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能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写出试验报告。
三、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技术试验方法
什么是技术试验?
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
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2008.4
什么是技术试验?
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试验。
技术试验是技术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技术成功与否的验证,更是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
科学实验目的在于甄别真伪,技术试验目的则是选择和优化。
2008.4
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2008.4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COMPASS)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包括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两代系统,是中国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被联合国一起确认为全球四个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该系统于2011年12月27日宣布试运行。
2008.4
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
案例分析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起桥梁垮塌事故,它向人们说明了使用尚未被验证的新材料来代替原有材料会是多么的危险。
2008.4
1863年,克里夫兰的铁路巨头Amasa
B.的斯托恩骄傲地宣称,他们在桥梁设计技术上取得了一项重大进步,即桥梁的建筑材料全部采用铁制材料。斯托恩对这种较新的更为昂贵的材料过于信任,殊不知全部使用铁制材料建造桥梁存在实质性的缺陷:铁制桥梁就像联锁曲线锯一样靠压力将各部分装配在一起,而不是像原本的木制结构中各部分牢固的连接;如果有一个接合处发生移动,则整个结构都会随之移动。而在2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桥梁设计界一直采用可靠的豪威木制桁架结构,它在经典的对角线木制桁架结构中加入了螺纹钢直立支架,铁制接头提供了更高的强度,并且避免了全木制桁架结构所需的费力的细木工活。尽管如此,斯托恩还是声称他在1865年的这一创造是“绝对理想”的。在此后的11年中,尽管桥的局部发生了移位,但总体结构基本保持完好。然而在1876年12月29日,当一列旅客列车经过大桥时,一个内部隐藏着气泡的铁架发生断裂,整个桥梁随之倒塌,列车中的火炉引发了大火,有一百多名旅客在事故中丧生。
2008.4
思考
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可以验证技术是否成功,也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通过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
2008.4
马上行动
P37
2008.4
1.按应用范围分类
农业试验
工业试验
国防试验
科学试验
2.按应用目的分类
性能试验
优化试验
预测试验
信息试验
技术试验分类
2008.4
性能试验
通过改变所给的条件,测量试验对象的状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明确试验对象的性能或性能故障。
2008.4
优化试验
农业生产中对水稻的不同品种在同等条件下的对比试验。优选出颗粒大、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技术试验方法
2008.4
通过试验,预测被试对象状态的变化及产生的后果。
预测试验:
2008.4
青霉素过敏试验
2012年5月7日,8个月大的男童鑫鑫在家人的陪同下到甘肃省中医院看病,却因输液中突然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而意外死亡。
2008.4
  香港科技大学在对安全帽预测的超载试验中,选择三种最典型、最常用品牌的安全帽(分别为
A、B和C)进行了全面的冲击试验和评估。
对安全帽的超载试验
A
B
C
预测试验
预测被试对象状态的变化及产生的后果。
对安全帽的超载试验
  据IS0
3873-1977安全标准,当冲击能量为50J时,如果安全帽所传送的最大冲击力超过5000N,或者当冲击后安全帽破裂时,安全帽就不再具有保护头部安全的功能。试验发现,所有安全帽都能顺利通过标准冲击试验。但是,在100J的冲击能量下,A

B
安全帽所传送的最大冲击力分别超过
7000N和8000N。尽管从帽壳上看不出损坏,它却失去部分保护作用。然而,同样情况下,C安全帽所传送的最大冲击力还保持在
3000N以下,仍对头部有可靠的保护作
用。因而,从抗冲击的角度考虑,C安全帽为最优。
2008.4
信息试验
通过测量、采集、识别和处理信息来影响试验效果。
2008.4
技术试验方法
优选试验法
模拟试验法
虚拟试验法
强化试验法
移植试验法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选定若干次典型意义的试验,逻辑地推出全面试验所达到的最佳效果。
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
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
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在相互有差异的事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
创新转化试验法、中间试验法、工业试验法等等。
2008.4
模拟试验法:
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
黄龙体育场风洞试验模型
模拟试验可以通过缩小或放大比例来模拟所设计的现场效果。
桐柏工程抽水蓄能电站水工模型试验
2008.4
汽车模拟试验
模拟侧翻
模拟淋雨
模拟碰撞
2008.4
汽车碰撞试验
2008.4
大坝水利试验
新安江水电站尾水河道整治工程研究
2008.4
“勇气”号火星探测器
虚拟试验法:
2008.4
高温高湿试验室
盐水搓板路
盐水喷雾室
强化坏路行驶
汽车道路强化腐蚀试验
强化试验法
2008.4
薄铝皮的强化试验:
通过扩大或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称为强化试验。
试验目的:
考验薄铝皮的疲劳次数
使同学们理解什么是材料的疲劳,为第三章“彗星号”案例的学习打下基础。
试验准备:
铝制牙膏皮一个
试验过程:
1、多次的弯曲吕皮,直到吕皮断裂为止。
2、记录弯曲次数。
2008.4
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实验。
移植试验法
2008.4
移植试验法--用动物试验非典疫苗
2003-10-03:加拿大健康研究协会1日宣布,对非典型性肺炎疫苗的研制即将进入动物试验阶段。这是世界上迄今首次就非典疫苗研制发布的利好消息。
2003-11-23
:来自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消息指出,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中国SARS疫苗研究获重大突破。动物试验显示,疫苗不仅能完全抵抗SARS病毒的攻击,而且没有毒副作用。
2008.4
思考
怎样简单的测试一下制作的椅子的稳定性、舒适度和结构强度?
2008.4
马上行动
稳定性
舒适度
结构强度
亲自坐在椅子上感受一下
放一些重物在椅子上,看是否能承受
用手左右晃一晃,看是否稳定
请把测试内容和相应的试验方法连起来
2008.4
(1)技术试验的实施步骤
1.制定计划
2.抽取样本
4.分析数据
3.进行试验
5.得出结论
(2)技术试验者应具备什么品质?
科学的精神
严谨的态度
顽强的毅力
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
2008.4
  1945年的一天,斯洛廷和其他几位科学家正在聚精会神地进行原子弹临界质量试验。突然,两块装有核材料的半球越来越接近,就快达到临界值,中子在迅速地释放着,核反应即将进行!
正在这时,斯洛廷手中的螺丝刀滑脱,情急之中,他奋然不顾自己会遭受大剂量核辐射的危险,用手分开了两个半球,阻止它们达到临界值。之后,他又镇静地记下当时的数据,才安然地躺到前来抢救的担架上。9
天之后,斯洛廷去世了,却留了一份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珍贵资料。
当核材料接近临界值
2008.4
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
2008.4
怎样写一份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的内容:
1.试验目的;
2.试验准备(材料、仪器、工具和设备);
3.试验方法;
4.试验步骤;
5.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
6.试验结果和结论。
2008.4
动手实践
探究纸张的结构造型与强度的关系并写出实验报告
2008.4
纸张的结构造型与强度的关系的试验报告
亲自动手试一试纸张的结构造型与强度的关系
2008.4
重视记录真实的试验数据
试验次数
砝码质量(克)
材料下弯距离(毫米)
试验记录应该是完整和真实的。记录的内容包括实验的全过程。当实验现象出现反常现象是,应做出明显标记,作详细的记录。
2008.4
试验案例1:
试验目的:
1、大致测量出材料(塑料瓶材料、纸、薄木片)的性质。
用砖头和沙子作为压重物
试验过程:以饮料瓶材质为例
1、截取饮料瓶中间段5CM长,在上面不断压重物,直到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为止(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2、记录此时重物的重量。
3、对不同材料进行同样的试验。
试验分析:
1、比较不同材质的性质
2、如果在设计中产品所受的力超出了
弹性变形的临界值时该怎样克服?
2008.4
试验过程:
1、学生任意寻找材料(纸张、木块、塑料……),任意选用不同胶水进行粘接?(502胶、914胶、白乳胶……)
2、取统一大小的粘接,比如规定粘接面积为1cm2
,然后进行拉力试验,测量每平方厘米所能承受的拉力。
3、填写试验报告
试验案例2
G
绝大部分同学在设计方案中,无论什么材料的连接方式都是粘接。这对有些材料来说是不适宜的。通过此试验可以使他们了解粘接的局限性,为第七章“工艺”一课奠定基础。
试验目的:
1、测试不同材质使用不同胶水的粘接强度试验。
2008.4
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①通过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了最低。
②在技术设计的后期,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试验可为设计的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
③技术试验可以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推动技术设计的发展。
2008.4
  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中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技术试验的种类有很多,我们要根据设计的具体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来进行技术试验。技术试验完成后,我们要分析和总结试验结论,撰写技术试验报告。
【课堂小结】
2008.4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搭载物品:
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等
2008.4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图为技术人员正在对飞船返回舱进行现场技术处理。
神舟飞船返回仓回收试验
2008.4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飞行时间/圈数:
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2008.4
??图为发射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的“神舟二号”飞船正与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2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对接。
2008.4
神舟三号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
送模拟人上天试验
2008.4
20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于下午4时许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图为飞船在预定地域着陆。
在这次搭乘的乘客中,有清华大学生物芯片工程研究中心搭载的缩微芯片实验装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农业大学搭载的鸡蛋空间孵化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医药技术研究所搭载的康乐霉素菌种等10多种植物种子和物品。
2008.4
2002年4月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08圈后,在我国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地着陆。
此次神舟三号飞船是我国首次完全模拟载人状态进行飞行试验的,因此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神舟三号是无人飞船,可船艙里卻安坐了一名矮小結实的“小伙子”。据飞船系统副总指挥秦文波的介紹,这是飞船上新添的模拟人設备。虽說是假人可“他”卻会“呼吸”、
能“排汗”,皮肤軟綿綿的很像真人。
为什么要进行
“模拟人”试验?
2008.4
送模拟人上天试验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外,其他的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都将是首次“上天”。等等。
神舟四号
2008.4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
等等。
送中国飞天第一人上天
2008.4
 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每个中国人自豪的日子,一个注定要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时刻。中国人乘坐自己的飞船遨游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在这一天变成了现实。
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个飞上太空的人。
2008.4
神舟六号整装待发
神舟六号
送两名宇航员同时上天
2008.4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12日发射升空,此前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遨游119个小时后返回地面。
2008.4
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