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汽化与液化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疫情防控千万条,戴好口罩第一条”戴眼镜的人佩戴口罩后常常会出现镜片上“起雾”的现象,在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华
2.外科医生做小手术或紧急治疗运动员肌肉扭伤时,常用蒸发快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 )
A.汽化放热
B.汽化吸热
C.凝固放热
D.熔化吸热
3.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4.观察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化石油气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可燃气体液化,便于储存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凝华现象
C.烧开水用的“小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D.密闭玻璃管内碘晶体用热水加热后容易汽化成碘蒸气
5.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C.水沸腾时,汽泡中都充满了水蒸气
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6.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吸水性好的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下列关于简易冰箱制冷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纱布有较好的吸水性,可以增大水的蒸发面积;
②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③水蒸发时吸热,可以使食物的温度降低;
④提高水的温度,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为了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图甲、乙和丙所示的三组实验,在每组实验中,分别在两块玻璃板上滴有初温和质量都相等的酒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
B.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C.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是否有关
D.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是否有关
8.在图中,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
9.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沸腾同时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
B.沸腾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沸腾是液体汽化的唯一方式
D.只要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就一定沸腾
10.如图所示是同学小嘉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放出大量的热
B.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C.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是液化形成的
D.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11.如图所示,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中,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1)饭菜不会变质主要是因为盆里的水蒸发吸热而使食物的温度降低
(2)饭菜不会变质是因为纱布吸水,纱布上的水蒸发吸热而使食物的温度降低
(3)此装置放在通风位置是加快水的蒸发
(4)篮子上罩纱布主要是防灰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2)
B.(1)(3)
C.(2)(3)
D.(3)(4)
12.教室内气温为25℃,小红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有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13.以下关于厨房中的物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温的方法使其液化的
B.滚烫的肉汤却不冒“白气”,那是因为厚厚的油层阻碍了水的汽化
C.烧开的水上方冒“白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烧热的油锅里掉入几滴水,水迅速汽化,甚至“溅出”,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
二.填空题
14.(1)下表所示是三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由此查得-30℃时,水银处_______态、氨处在_______态,萘处在_______态。
熔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萘
80℃
218℃
氮
-210℃
-196℃
(2)气体打火机中的丁烷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的方法液化后装在塑料容器中的。一个顽皮的小孩将气体打火机摔在地上,只听“叭”的一声,像放鞭炮似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液态丁烷急速_______,体积急剧_______,引起了空气剧烈振动而发声。
15.“对比法”和“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实验的常用方法。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_______沸腾;B杯中的水_______沸腾(两空均选填“能”或“不能”)。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16.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现象,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17.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_____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______(选填“降低”或“升高”)温度。
三、实验探究题
18.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组装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时,对于烧杯和温度计,应先固定_______;除温度计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这时水中产生气泡的现象如图_______所示。
(3)图丁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水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不是100℃,这是_______(选填序号)引起的。
A.操作错误
B.实验误差
C.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四、解答题
19.如图所示,央视财经《是真的吗》栏目做过如下实验,在塑料袋中装入少量酒精,且把塑料袋内的气体排放干净并扎紧袋口?请根据所学的热学知识解释这两个现象:
(1)在玻璃碗里倒入适量开水,为什么玻璃碗壁变模糊了?
(2)再把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盛有开水的玻璃碗中,为什么塑料袋就鼓起来了?
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ABC
6.C
7.B
8.A
9.A
10.C
11.C
12.D
13.A
14.(1)液;气;固;(2)压缩体积;汽化;增大;
15.不能;不能;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16.液化
放出
上
水汽化吸热
17.液化;降低。
18.(1)铁圈;秒表;(2)93;丙;(3)C。
19.(1)在玻璃碗里倒入适量开水,有水蒸气遇上温度较低的玻璃碗壁时,放出热量,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碗壁上,所以玻璃碗壁变模糊。
(2)再把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盛有开水的玻璃碗中,酒精吸收热量,汽化变成气体,塑料袋就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