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材料一: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全国各地陆续启动一级响应,众志成城,共战疫情。截至2020年2月8日,国家卫健委公布全国确诊病例为34664人,死亡724人。
新型冠状病毒
材料二:武汉市有1100多万常住人口,户籍人口990多万,流动人口500万,春节的因素和这次疫情的因素,大概近500万人离开了这座城市。
结合材料和本课知识,请思考离开武汉的500万人属于人口迁移吗?人口迁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必修二
人
口
迁
移
1、辨别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2、能说出国际和国内在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原因;
3、分析人口迁移给迁出、迁入地分别带来的影响。
目标引领
01
什么是人口迁移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4、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5、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6、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
务农的农工。
7、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牛刀小试
1、
概念:指人口居住地的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三个条件:①必须改变居住地
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达一年以上)
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县级以上)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时间限度
永久性或长期性
临时或短期
空间距离
一定距离(县级以上)
无限制
居住地变更
变更(改变行政区)
不变更
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例:春运)
人口迁移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4、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5、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6、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
务农的农工。
7、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牛刀小试
概念: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2、人口机械增长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为人口净迁入区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为人口净迁出区
人口机械增长率=
年内迁入人口数—
年内迁出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数
x
100%
机械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共同决定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
自然增长
03
人口迁移的时空分布
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3、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读课本P13图1.18,思考;
国际人口迁移的概念及不同时间段的特点?
引导探究1
1、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
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欧洲→美洲、大洋洲(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非洲→美洲(黑奴贸易)
方向:旧大陆→新大陆
意义: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
原因:经济快速发展
方向:欧洲→美洲、大洋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方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特点:外籍工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欧洲:吸引移民,变为人口净迁入区
拉丁美洲:变为人口净迁出区,流向北美和欧洲
西亚北非:20世纪70年代成为人口净迁入区(石油输出国),近年来由于战乱导致大量难民前往欧洲。
意义: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促进迁入国的经济发展。
沙特阿拉伯外籍人口占比三成
沙特阿拉伯盛产石油被誉为石油王国,探明储量居全球之冠,占世界总储量的1/5
据统计,沙特阿拉伯人口数为3170万,其中外籍人口约1000万占总人口30%以上
2、国内人口迁移
垦荒
战乱
自然灾害
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引发国内人口的迁移潮
工业化以前
农村
城镇
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是最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
工业化以后
改革开放前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延安知青雕像
改革开放后
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
内陆人口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量迁移
人口净迁移率%
>5.0
2.0—5.0
0.0—2.0
-2.0—0.0
-5.0—-2.0
<-5.0
无数据
重庆市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广西
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
台
湾省
贵州省
海南省
山东省
江
苏省
山
西省
河
北
甘
肃
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陕
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江西省
安
徽省
浙
江省
福建省
香港
澳门
上海市
天津市
北京市
2005-201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分布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迁入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江苏、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
4、人口迁移的影响
正面影响
迁移者获得更多工作机会和收入
有助于不同地方的文化交流
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
减轻迁出地资源和环境压力
负面影响
迁出地劳动力短缺
影响迁入地社会治理
迁出地人才外流
给迁入地带来
就业压力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对迁入地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状况;②消费增加,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延缓了老龄化进程;④人口迁入有助于不同地方的文化交流
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对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②大量人口迁入给当地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
对迁出地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②减轻了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进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迁移者
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①失去原有的人际关系;②增加了生活成本
0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
+
+
+
+
+
+
+
+
_
_
_
_
_
_
_
_
迁出地
迁入地
+
_
推力因素
拉力因素
迁移障碍
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示意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注意: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着某些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和某些排斥人口迁入的因素。一般来说,迁入地拉力因素大于推力因素,迁出地推力因素大于拉力因素。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教育先进等是拉力因素,生活压力大则是推力因素。不同的人作出迁移决策时,考虑的因素不一样。
战争
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
贫困
收入
工作
医疗
食物
教育
城市生活
和平
推力
拉力
你还能列举出更多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吗?
想一想:如何用推拉理论解释城市化现象?
就业机会多
城市
社会福利保障 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交通便捷
拉力因素
城市化的动力
推力因素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受自然灾害 影响大
农村
城市化的动力
(推拉理论)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人口迁移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资源丰富
人口迁移拉力
环境问题、自然灾害
人口迁移推力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水
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迁入
自然灾害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
西非的环境难民
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
爱尔兰的土豆饥荒和移民潮
在近代历史上,爱尔兰曾经历过
“成也土豆,败也土豆”的时期。土豆于17世纪初传入爱尔兰,后被广泛种植。到18世纪末,土豆已成为爱尔兰的主要食粮,促进了人口增加。1841年,爱尔兰人口高达650多万。但是,从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病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在短短的几年中,爱尔兰就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
2、人文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们为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的发展而发生迁移。)
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由一个不足2万人的小渔村,成长为千万人口的大都市,正是由于经济、政策等众多因素影响形成的。
美国劳动力每小时收入大约是墨西哥的8倍,巨大的收入差异让墨西哥大量移民流向美国
美墨边境墙
经济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经济因素
经济
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乡村人口进城
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
“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
交通
和通信
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迁移困难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因素
文化
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婚姻
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用
军人家属的从军
宗教
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
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经济因素(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政治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4、文化因素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在建都前荒无人烟,建都后20年就发展成为拥有8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
2011—2017年饱受内战摧残的叙利亚,有400多万人逃离家园,约占该国总人口的1/5.
每年的开学季,大学生报到全家陪同都会挤爆校园,大学新生将在大学度过几年时光
政治因素
军事因素
文化因素
社会因素
分析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
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阶段
流向
南北战争时期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农村
城市
东
西
南部
北部
东北部
南、西部
1.
结合背景资料,归纳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恶化,居住条件差,而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新资源开发和新工业兴起,吸引了大批人口迁移到这些地区。
?千百年来,中国人不断从中原向周边扩散:走西囗、下南洋,清朝以后又开始了闯关东,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以闯关东为例:
农业歉收,导致饥荒加剧。鸦片战争前后,中原地区灾害频繁,灾民纷纷迁往辽东。1
936年华北大水灾及其后连年灾荒,使山东移民纷纷流往东北地区,并在1940年前后形成1928年大饥荒以来的又一次人口迁移高峰期。
清朝东北地区多皇家禁地,迫于人口压力.光绪年间全面开禁,接纳大批关内移民,人口迅速增加。
经济因素
自然灾害因素
政策因素
人口激增,人地矛盾的加剧。明朝中期以来,随着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加之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山东等人口稠密地区的农民纷纷迁至当时人口稀少的东北地区开荒种地。
习题演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一般起主要作用。下列组合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不是经济因素的是(
)
B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的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了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据此回答5~6题。
5.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人口最多的省份。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6.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 )
A.甘肃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江苏省
【答案】5.B
6.D
【解析】历史上,李姓人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河南处于中原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甘肃高,从而吸引了李姓人口迁移至此。第6题,一般情况下,一个省份人口迁入越多,不同姓氏的人口就越多。选项所列四个省份中,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最高,人口迁入最多,故选D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均设定了人口“天花板”。北京在2020年的人口总量将控制在2
300万以内,上海在“十三五”期间将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
500万以内。下图为2013~2016年北京和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7.北京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资源短缺
B.矿产资源枯竭
C.土地资源紧张
D.生物资源减少
8.近年来,北京、上海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
及原因是( )
A.逐渐增加,交通拥堵加重
B.渐减少,房地产调控加强
C.先增加后减少,产业结构调整
D.先减少后增加,环境质量恶化
【答案】7.A
8.C
【解析】第7题,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设定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短缺,A对。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问题,不是设定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B、C、D错。第8题,根据图示人口数量变化,近年来北京、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先增加后减少,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C对。A、B、D错。
罗伦斯曲线也叫频率累积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伦斯提出的一种关于研究工业集中化的统计方法。可以将它用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中,用来分析人口分布的格局。读图回答9~10题。右图为天津市人口罗伦斯曲线图
9.图中可以反映天津市人口分布特点的是( )
A.人口分布比较均衡
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C.人口密度很大
D.人口密度区域差异小
10.天津市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剧了市区的交通拥堵 ②增加了天津市能源的消耗总量
③加快市区房价的增长速度 ④加剧了市区的污染程度
⑤减少了市区的基础设施投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答案】9.B
10.C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天津市人口总量的40%集中在很小的土地面积上,而余下的60%人口却分布在天津市更大土地面积上。说明天津市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人口密度区域差异大;此图无法得出天津市的人口密度。所以本题B选项正确。第10题,由上题可知天津市人口分布极不平衡,40%的人口大量集中在市区,这样会引发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天津市能源消耗总量不会受人口分布的影响,②排除;人口集中在市区,使得市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大,设施较为完善,不会减少市区的基础设施投资,⑤排除。因此本题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