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口容量 课件(4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3人口容量 课件(4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07 18:1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新课导入
照片中这位婴儿是“地球村”的第70亿位居民,于2011年10月31日凌晨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70亿人口日”。随着“第70亿宝宝”的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时代。一个问题再次引发世人的关注和讨论:
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有着众多的猜测和估算。你对此有何看法?
第三节
人口容量
第一章


人教版
第二册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3、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
1、人口数量过快增长带来了种种困扰。
阅读课本第16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人类日益关注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2、什么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独立自学
人口不断增长
地球能不能承受之重
粮食问题
水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到底能供养多少人的生存和发展?
人口
数量
资源
环境
1、概念: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环境)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最大人口数量。
一、区域
资源环境承载力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距离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开恩群岛也有2,075公里。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这里曾经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物产丰富,最兴盛时岛上人口到了8千到2万人。由于开垦耕地、造船捕鱼和运送石像等活动导致森林逐渐消失,随之鸟类也逐渐灭绝,也无木头建造船只出海海捕。由于过度依赖粮食导致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历经饥荒、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到1877年岛上仅剩111人。
问题:复活节岛上人口一度增长十分迅速,为什么又会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走向衰落呢?
复活节岛的悲剧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当人口数量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断恶化,最终导致人口减少。
环境人口容量:
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直接反映。
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区域)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警戒值和最大值。
特点:
(1)不确定性
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而引起的。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是变化的。
(2)相对确定性
但在具体时间内,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保持不变,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
思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2、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自然资源状况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人均消费水平
1
自然资源状况【数量和质量】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
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
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
自然资源有限,资源丰富程度与环境承载力成正相关
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
【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的“短板”问题?
森林资源
能源
矿产资源
……
科技水平
地区开放程度
土地资源
淡水资源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引导探究
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的“短板”问题?
某地区或国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决定的。
我国西北、青藏地区估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各是什么?
水资源
热量
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的“短板”问题?
某地区或国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决定的。
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A、
以色列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水资源极度缺乏,同时土地资源也很紧张,人均1亩地,但是以色列创造了世界上一流的农业,一个农民能养活90个人,它是依靠什么条件来提高本国环境人口容量的?
得益于发达的、以滴灌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B、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它是依靠什么条件来提高本国环境人口容量的?
依靠岛国的位置,众多的良港,提高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进口资源能源,发展科技。
C、
我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跨区域的资源调配对调入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有何有利影响?
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调入区的资源紧张问题,有利于缓解人口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在保证合理利用的前提下,从某种意义上说,扩大了资源环境承载力。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2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

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
日本列岛的神话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岛国,国土总面积37.8万km2多山地、丘陵地形,平原面积狭小,且多火山地震,可居住面积11万km2,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6.5/平方公里的7.5倍。日本资源极其匮乏。
日本人口约1.26
亿(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
问题:日本靠什么养活1.26亿人口,并让他们生活得很好?
日本虽然资源短缺,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都较高,通过大量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提高了本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3
人均消费水平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
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资源环境承载力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比如按美国生活标准,
地球只能容纳10亿人,
而按中国标准能容60亿。
按美国消费水平,印度能容纳的人口就比现在少得多.
美国的城市
印度的火车
※4
对外开放程度
深圳,至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还有一些流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近1200万。(1)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一下子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吗?
(2)深圳是如何养活这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口?
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4
对外开放程度
总结: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资源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超过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若进一步增长,势必引起超严重的后果。
乐观者认为,科学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帮助人类找到新的资源,解决种种难题,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100亿左右。
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同估计
你赞成那种估计,为什么?
3、不同观点——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
1、概念
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特点:人口合理容量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3、意义:①影响人口战略
②影响人口政策
③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二、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
2、保持人口容量的紧迫性
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快速增长,每增长十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资源短缺
对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量增多
资源造成巨大压力
导致资源短缺问题
环境问题
造成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导致环境问题产生
社会问题
招聘会现场
城市贫民窟
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人口合理容量看似是一个人口问题,实质是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我们应该以人口合理容量为核心,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入手,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并思考解决措施。
人口容量

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4、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应采取的措施:
人口容量

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人口容量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人口容量
4、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提倡合理的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人口容量
目标升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图示
实质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是一个警戒值
强调的是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是一个合理值
区别
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意义
生存
发展
数量


相同点
历史时期不同、影响因素发生变化,使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影响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算,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人口容量
当堂诊学:
(2016?上海卷)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799.4
耕地面积(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2.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答案】1.
C 2.D【解析】第1题,根据“木桶效应”可知,决定人口容量的为最小资源供应量。第2题,内蒙古位于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北方地区,制约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短板”为水资源。
人口容量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4.图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A.警戒性
B.相对性
C.差异性
D.临界性
5.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
B 4.A
5.B【解析】第3题,图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根据当地年生物量来估算的。第4题,图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警戒性。第5题,图中信息显示青藏地区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较小,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发挥当地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容量
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平方千米,农业时期为40人/平方千米,工业时期为160人/平方千米。据此回答6~7题。
6.该材料反映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7.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土面积大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高低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D.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答案】6.
B 7.D
【解析】第6题,科学技术与获取资源的数量密切相关,从渔猎时期到工业时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因此环境人口容量不断增大。第7题,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