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积木》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搭积木活动,理解简单的加减法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20块积木、一个计数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
情境一:笑笑在游戏中发现了数学问题。她先搭了13块积木,再放2块,你知道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吗?
核心问题:13块积木,再放2块,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呢?
学生动手搭一搭、拨一拨、算一算,思考探讨、交流想法。
(1)用积木搭一搭
先摆10块积木,表示一个十,右边再摆3块积木,表示三个一,这就是13了。在右边再放两块积木,就是15块积木了。
注意:最后两块积木到底应该放在哪里呢?
(2)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在计数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拨三颗珠子,表示3个一,合起来就是13。13加2,再在个位上拨两颗珠子,就是15。
注意:应该在哪一位上再拨2颗珠子呢?
(3)知识迁移
因为3+2=5,13比3多10,所以13+2就等于15。
2.2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
情境二:笑笑搭了18块积木,淘气拿走了2块,还剩多少块积木呢?
核心问题:18块积木,拿走2块,还剩多少块积木呢?
学生动手搭一搭、拨一拨、算一算。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交流想法。
原来有18块积木,拿走了两块,应该用减法计算。
(1)用计数器拨一拨
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拨8颗珠子,表示18。拿走两块积木,就从个位的8颗珠子里面拨去2颗。
注意:应该在哪一位上拨去2颗珠子呢?
(2)用积木搭一搭
先摆10块积木,再摆8块,这是18块,拿走2块,就从这8块里面拿走2块,8-2=6,剩下6块,再加上这10块,10+6=16,所以18-2=16。
追问:应该从哪里拿走2块积木呢?
(3)知识迁移
因为知道8-2=6,所以18-2=16。
知识迁移、小结提升。
1.出示毛毛虫数尺,引导学生看懂数尺表示的意思:
(1)从左边开始,顺着数:11、12、13、14、15,每次都多1。
(2)从右边开始倒着数:17、16、15、14、13,每次都少1。
13+2,就是从13开始顺着加,13+1是14,再加1就是15。
18-2,先找到18,从18开始倒着减:18-1是17,再减1就是16。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交流心得与收获。
三、练习应用,巩固应用。
根据具体情境把算式补充完整,学生说一说,进一步理解符号运算与实物之间的练习,再计算。
通过观察毛毛虫数尺图,算出“13+5=□”和“19-6=□”。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学习了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