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刺客列传
聂政本是屠夫,当侠客实属业余爱好。然而聂政天生是一块刺客的料,小露拳脚后便名满江湖,前来联系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某日,韩国贵族严仲子带着黄金和诚意跑来找他,要他除掉韩国首相侠累。聂政婉言辞谢。严仲子不悦:“汝耍大牌乎?”政曰:“非也只因母亲在世,姐姐未嫁,我不能死也。”不久,聂政母亲去世,严仲子前来吊孝,执亲子之礼。聂政深受感动。在厚葬完母亲之后,聂政火速将姐姐出嫁,跟随仲子刺杀侠累。
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侠累身为首相,空有几十名警卫,竟然被武功高强的聂政从容地从首相府门外一直杀进大厅,被一剑刺了个透心凉。这时,警卫们才围了上来。聂政眼看无法脱逃,决定举剑自杀。在咽气之前,他用长剑将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脸划成一堆肉泥。英雄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让人们认出他,以免连累他那亲爱而苦命的姐姐!
最佳震撼刺客--聂氏姐弟
曹沫,鲁国人氏,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在柯地会盟。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桓公问:“你想怎样?”曹沫说:“齐强鲁弱,您恃强凌弱太过分了。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故。桓公恼羞成怒,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于是,不费吹灰之力,曹沫三战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数归还。
最佳绩效刺客--曹沫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屡不得志,投靠智伯后,受到重视。后来智伯被仇家赵襄子所杀,赵襄子还拿他的头骨拿来当酒杯。豫让出离愤怒,“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豫让决定誓报此仇。
他先是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宫廷,企图藉借整修厕所之机,用匕首刺杀赵襄子。结果未遂。赵襄子考虑到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
豫让仍不死心,不惜以身涂抹油漆变相、口吞煤炭变声来乔装自己,找机会报仇。机会来了,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经过的时候刺杀他。没曾想赵襄子的马却突然惊跳起来,使得豫让的计划又再次失败。豫让自知此劫难逃,便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让我完成最后一个心愿:把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有遗憾。”赵襄子答应了他,豫让拔剑,在赵襄子的衣服上连刺了三次,然后就自杀了。
最佳敬业刺客--豫让
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氏,为吴国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所雇,用来刺杀王位竞争对手吴王僚。
话说事发当日,公子光宴请王僚,私下埋伏甲兵于室内。王僚也早有防范,命人沿途布满兵卒,门窗台阶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亲信,夹道而立的侍卫,皆手持长铍。酒酣耳热之时,公子光佯装有足疾,退入内室。这时专诸闪亮登场了!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把匕首藏在鱼腹中,佯装为王僚献菜。等走到王僚跟前,说时迟那时快!专诸突然撕开鱼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当场毙命。遗憾的是,专诸当即也被侍卫杀死。公子光趁对方群龙无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击王僚的侍从,尽数将其诛杀。为感念专诸,吴王阖闾加封专诸之子为上卿.
最佳创意刺客--专诸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无疑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世代为人所颂扬,可谓妇幼皆知,就连现代的两大名导也不放过这个题材。
荆轲
1-4节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
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
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5节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
酒酣以往, 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於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6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
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
稍蚕食诸侯,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肴之险,
民众而士厉,兵革有馀。
柰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请入图之。”
7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於燕,足为寒心,
‘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於单于,其后乃可图也。”
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
夫樊将军穷困於天下,
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愿太傅更虑之。”
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
夫以鸿毛燎於炉炭之上,必无事矣。
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
其为人智深而勇沉,可与谋。”
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乃造焉。
8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
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
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也,愿足下过太
子於宫。”
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 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9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
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
燕小弱,数困于兵,
窥以重利;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
於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
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10-11 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曰:
“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
12於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 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装为遣荆卿。
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未发,太子迟之, 请辞决矣!”遂发。
13节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皆白衣冠以送之。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作者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场面的?
①运用渲染(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音乐渲染): 乐调由哀婉悲伤变徵之声转为慷慨激昂的羽声,场面由悲向壮推进。 ②突出重点顾及全面: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重点写慷慨悲歌;一曲壮歌抒发荆轲义无返顾的慷慨情怀,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慷慨悲壮)
14节
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秦舞阳色变振恐
不敢举兵以逆军吏,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
而秦舞阳奉地图柙,
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舞阳,
愿大王少假借之,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王负剑!”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不中,中桐柱。
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秦王不怡者良久。
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舞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着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那么我是在为着激昂停留;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柔;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嬴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将以你的人头来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人心来告慰樊将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嬴政,受死吧!
山东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选登:刺秦
美文赏读
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 路旁时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后放火的浓烟,瘦弱疲惫的农人挣扎着在田间劳作,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进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的百姓身上。战火、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我走进嬴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会改变我的行动。
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现,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山东考生)
15-18节
於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
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
於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
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徨不能去。
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
“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
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
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鉴赏刺秦场面的写作方法
(1)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拄而笑,箕踞以骂”,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2)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三”就杀人的秦舞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不怡良久”,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3)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奉-取-发-把-持-逐-掷”,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起-拔-走-负-击-断”,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
(惊心动魄)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宋子传客之,闻於秦始皇。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
甚矣吾不知人也!
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
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秦武阳:“色变振恐”
荆轲:顾——笑——前
秦王惶急:
惊——起——绝——拔——操——急——走——拔——击——复击——目眩
群臣惊愕、左右惊呼——“尽失其度”
荆轲:取——奉——发——把——持——逐——引——倚——笑——踞——骂
——沉着机智、镇定自若、英雄虎胆、
视死如归
廷刺秦王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左思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潜 江湖侠骨——龚自珍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北宋 苏洵 轲不足道也——南宋鲍彪 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朱熹
历史对荆轲刺秦的评议
荆轲的行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对于秦王朝的震动是巨大的。先是荆轲,再加上后来高渐离的后续行动,遂使秦王吓得“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使他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每天都在疑神疑鬼怕遭暗算的惶恐中过日子。荆轲以他的行动向一切专横者、征服者表明:一个国家的版图尽管小,它的人口尽管少,但是它的人心不可欺,它的尊严不可侮,谁要想进攻它,征服它,谁就必将遭到被压迫人民的坚决抵抗。荆轲故事的客观影响、客观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它已经化作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融入在中华民族的英雄气质与光荣传统中。
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也是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荆轲之所以值得肯定,并不在于为太子丹报私怨,而在于他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千百年来,受压迫的人们之所以敬仰荆轲,也正是基于他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当然这当中也流露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因素这既是荆轲本身的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从荆轲刺秦王的做法来看,这种个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图凭借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更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
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