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前置预习提纲
字 词 关
1、我会读:
宫殿 长廊 佛香阁 画舫 堤岸
耸立 远眺 栽满 雕刻 掩映
建筑 朱红 美丽 狮子 葱郁
颐和园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
2、我会写:将加点的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3、我来提醒:
课 文 内 容 关
1、读了课文,自己达到了什么水平,给自己一个评价。(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反复读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3、小组合作学习:
文中介绍了哪几处景点,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的词句,作批注。
4、反复读课文,探究: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5、搜集颐和园的相关资料:
质 疑
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写下来。山东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三年级 下册
22《颐和园》说课稿
高城镇中心小学
徐园园
2012.06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2课《颐和园》,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不能持久,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应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进入和保持最佳学习的状态。另外,本文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亲自游览过,所以很难理解其中的优美,为此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来充实学生,增进其对文章的理解。
三、学习目标
根据本课所处位置和教材特点,针对三年级学生认知规律,依据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要求,确定本课学习目标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五、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高青县小学语文阅读新授课教学模式,课前教师精心编制前置性自学提纲,以前置性自学提纲为着力点,引导学生课上通过预习反馈、展示交流、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利用情境再现法,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学法:在教学中,实行多项互动,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理解课文。用声音读出美、用心灵感受美,以读促读。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让学生做颐和园中的一名小导游,让学生走进文本,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进行解说、介绍,用体验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
六、教学过程
依据高青县小学语文阅读新授课教学模式五大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明确目标。
本单元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世界遗产——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今天我们再去游览一处世界遗产(出示多媒体)——观看颐和园美景图,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引出课题。随机指导“颐”的书写笔顺。
【学生在交流颐和园的美丽风光时,教师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众所周知,生字词是学习文章的拦路虎。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提纲对于生字词的掌握已经达到了八成,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设计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课上反馈,为流利朗读课文扫清了障碍。另外,省教研室、市教研室近年来明确指出课上要将写字环节重视起来。因此,针对预习提纲中学生写字出错率较高的“廊”字,我重点指导了书写。
生字词环节完成以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对颐和园的总体印象。
(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
首先引入情境,这篇课文就象一位导游的解说词,将我们带到了那拥山抱水,景色优美的境界中。现在你们小组就是颐和园中的一组导游,你打算怎样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解说呢?小组长确定解说方式(可以一人说其他组员补充,也可以一人说一点)选择你喜欢的一处景点进行介绍,也可以利用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具体介绍。
导游词:大家好!我是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来游览——请看(对于导游有如下要求:介绍语言要优美生动,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或者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说,做到有理有据)
其中,A游览长廊部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交流作点拨,得出以下知识点: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色彩丰富。(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龙卧在万寿山脚下。(出示课件)(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画”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史料记载横槛上的画有八千多副每幅画都不相同,而且非常精美,由此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绘画技艺怎么样?(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四季不败。(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教师小结:游人沿着长廊欣赏着精美的画面,感受着周围没好的环境我们也仿佛在游览长廊,就让我们捧起书把长廊又长又美的特点读出来。
B学习万寿山部分,学生通过交流,能够感悟到景物的美,体会湖面的静。教师点拨1课文第一个句子有一个很重要的词——景色。引导学生把描写景色的关键词圈出来。并根据课文再分一下类,最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得出结论:这一段实际上是分三个层次写的。首先,最近的是看到了树丛,瓦屋和宫墙;再继续往前面看举世昆明湖的湖面和游船;再继续往远看就隐隐约约看到城楼、白塔。让学生用朗读的方法来表现这样的层次。揭示:怎么样写好一个景点,怎样用一段话叙述好一个景点的游玩。那就是总提分说,层次分明。教师点拨2写法上的特点:(课件)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体会到课文运用了形容词、比喻手法以后,显得格外生动形象。
【课前在预习提纲中就设计了这个环节的准备问题,所以课上给学生1-2分钟的整理时间,让学生进行介绍,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四)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继续情境教学,刚刚我们是作为小导游只说了文中的任意一处景点,如果让你把文中所有的景点都说一下,来参加“我是最棒小导游”竞选,有没有信心?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选几个句子说一说或者选几个句子读读,选的几个句子应该是这篇课文的骨架。 “骨架“就是指课文的提纲,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勾画出这篇课文的提纲。通过合作探究得出:“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你边走边看,一路景物在变,你把它写出来,就是移步换景。最后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的特点: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五)强化巩固,拓展延伸。
当学生回旋于情感浪尖,心潮澎湃的时候,有一种渴望表达的冲动。此刻,适时地开启他们心灵的闸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就显得必要而恰如其分。因此这样设计:这节课咱们是读课文并且学写游记。从全文构思来看,首尾呼应,游览的点要一个一个地细细来写。在写一个景点时要先总说一下,然后分层次描述。在描述过程中把简单的写地复杂一点,把枯燥的写得生动点,加上形容词,用上比喻,就把美好的景物展现在我们眼前。希望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写一篇游记。让学生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可使他们的阅读感受得到升华。以期达到文意兼得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
长 廊:长
22颐和园 万寿山:美 美丽的大公园
(总) 昆明湖:静 (总)
(分)
【词语式板书是根据教学内容,提炼精髓,把握重点词语,运用几个有代表性、存在内在联系的关键词,有逻辑地进行排列组合。它能简明概括主要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减少学生认知负荷,培养思维能力。】(共25张PPT)
颐和园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宫殿 长廊 佛香阁 画舫 堤岸
耸立 远眺 栽满 雕刻 掩映
建筑 朱红 美丽 狮子 葱郁
颐和园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廊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绕过大殿,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颜色
形 状
画
风 景
心 情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排云殿
佛香阁
景 色
景 色1.2
比较句子
景 色3.4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有树丛、琉璃瓦屋和宫墙。正前面,昆明湖上,画舫在湖面滑过。向东远眺,可以望见几座城楼和白塔。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万寿山
大门
昆明湖
长廊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你知道吗?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1.颐和园是个公园,地点在北京;
因为
所以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
说也说不尽;
因为
所以
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说也说不尽,
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2.颐和园的特点是又大又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深知自己的课堂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和各位共同商榷,万望不吝赐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