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右图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
( )
A.原始居民的生活
B.商周的青铜文明
C.禅让制
D.涿鹿之战
2.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铜器。甘肃 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 )?
A.良渚文化遗址
B.齐家文化遗址
C.襄汾陶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中国的青铜器数量之多,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下列图片所示青铜器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
( )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
4.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在制作技术上采用了
( )
A.雕刻法
B.炼铜法
C.“泥范铸造法”
D.疏导法
5.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中的“牛”字是
( )
A
B
C
D
6.殷墟出土的牛骨刻辞上有关于商王武丁的卜问、乘车狩猎等160多个文字的记载。这种了解商代历史最直接、最重要的文字是
( )
A.隶书
B.甲骨文
C.铭文
D.小篆
7.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我们把这种造字方法称为
(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8.“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下图中的绝世青铜精品。它铸造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9.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率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10.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很多种,观察下面的文字,这些文字的造字方法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重达832.84千克。
改正:
【 】(2)司母戊鼎是西周青铜工艺的代表作。
改正:
【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改正:
【 】(4)形声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改正:
12.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文物,这些文物就成为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一所示文物在出土之初叫“龙骨”,清朝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符号,也就是哪一文字?它有何历史地位?
(2)图二所示文物于1938年在湖南宁乡出土,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是哪个朝代的工匠制作的?青铜铸造业在这个朝代有何重大发展?
(3)图三所示文物是什么?
(4)上述图片所示文物都是在同一个朝代出现的,我们的先民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对此你有何感想?除上述内容外,对这个朝代你还知道哪些内容?(最少写出两项)
答案
1.B 2.B 3.B 4.C 5.D 6.B 7.C
8.B
9.A
10.A
11.(1)【×】
“四羊方尊”改为“司母戊鼎”
(2)【×】
“西周”改为“商朝”
(3)【√】
(4)【×】
“形声”改为“象形”
12.(1)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制作工艺高超;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3)司母戊鼎。
(4)感想:我们为先民用伟大的智慧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好好学习,将先民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内容:盘庚迁殷、武王伐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