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8 07:2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
上课内容:第
6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一、第二目)
上课要求:提前三分钟侯课,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
教师寄语: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作业讲评
预习检测
1、隋唐两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长安
唐朝:618年、唐高祖李渊、长安
2、唐朝前期两个盛世及开创者分别是?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3、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西北—突厥;北—回鹘;西南—藏族(吐蕃);东北—靺鞨。
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条大运河到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连接江淮的运河——邗沟。此后历代都有运河工程,其中隋朝的工程最为浩大。隋朝大运河首次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隋朝大运河
大运河开凿历程
春秋:吴王夫差开凿邗沟,
历代都有运河工程。
隋朝:贯通大运河
元朝:开凿通惠河、会通河,
重新贯通大运河
新中国:维护、修建大运河,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584年
隋文帝
608年
隋炀帝
605年
隋炀帝
610年
隋炀帝
春秋吴王夫差
三点
四段
五河
六省
一、隋朝兴亡
1.隋朝的统一
①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②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
2.隋朝的强盛
①在长安、洛阳广设仓库
②兴建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③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隋的统一
581年
589年隋灭陈
576年周灭齐


隋末农民起义形势
3.隋朝的灭亡
留守太原的隋朝贵族李渊也趁机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原因
隋炀帝的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
经过
隋末农民战争(翟让、李密瓦岗起义)
结果
广设仓库
建洛阳城
开凿运河
征伐高丽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
农民
起义
瓦岗起义
(翟让、李密)
江淮起义
河北起义
李渊起兵反隋
1.《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
A.崇尚节俭
B.重视农业
C.整顿吏治
D.生活奢侈
2.据史料记载,隋亡4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10多万匹布帛,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10年。长安的储备物资,直到隋亡20年后仍在使用。这说明隋朝(  )
A.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B.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
D.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
典型例题(三维设计P21)
A
B
二、唐朝的繁荣
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唐朝统一全国。
1.唐朝的统一(618-907)

唐太宗像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的明君,也是杰出的政治家。
历史纵横
皇帝的谥号、庙号和年号
中国古代皇帝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和地位,为他选择某个评价性的字词作为谥号,如汉光武帝、隋文帝、“光武”和“文”都是谥号。皇帝除谥号外,大部分还有庙号,即死后在太庙接受子孙祭祀时追尊的名称,如唐高祖、宋神宗。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称号,如康熙、乾隆。文献中对于从汉到隋的皇帝,习惯上都用谥号相称。自唐朝开始,庙号成为皇帝在文献中常见的代称。对于清朝入关后的皇帝,习惯上多用年号相称。
【题例】《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者的命名特色分别是古代的(

A.
谥号、年号、庙号
B.
庙号、谥号、年号
C.
年号、庙号、谥号
D.
年号、谥号、庙号
B
历史纵横
唐朝曲辕犁
唐以前,耕犁是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劲。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中有关于曲辕犁的记载。曲辕犁在
3
个地方有重大改进:一是长直辕改为短曲辕;二是加装犁评,可以调节耕作的深浅;三是改进了犁壁。这种犁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水田地方推广。至此,耕犁基本定型。

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的唐朝曲辕犁
3.唐朝的民族关系
学习聚焦
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思考:唐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是怎样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起来的?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②唐高祖时期: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突厥族(东西两部)
西北
①唐太宗时期:唐军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大可汗”。640年,唐朝政府在西突厥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统治天山以南地区。
③武则天时期:702年设置北庭都护府,统治天山以北地区。
——回纥(回鹘)
北方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历史纵横
回纥
7世纪初,游牧在色楞格河一带的回纥受突厥的奴役。为了反抗突厥的压迫,回纥联合铁勒诸部,在唐朝军队的支持下,灭亡东突厥汗国。随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回鹘,9世纪政权瓦解,除一部分迁入内地与汉族融合外,大部分西迁到河西走廊和西域。入居西域的回鹘人,逐渐融合当地居民,发展为后来的维吾尔族。隋唐时期的回纥人是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
与当地居民融合
发展为维吾尔族
与汉族融合
——吐蕃
西部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吐蕃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①和亲: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求婚,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②亲上加亲:710年,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赞普尺带珠丹
③会盟: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步辇图》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

唐蕃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
门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靺鞨族
东北
①靺鞨(mò
hé)族的分布:生活在东北地区,分两大部族,一个叫黑水靺鞨,另一个叫粟末靺鞨。唐玄宗统治时期,粟末部强大起来。
②唐玄宗时管辖靺鞨地区:封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③靺鞨族的演变:
靺鞨
(隋唐)
女真
(辽宋)
满洲
(清初)
满族
(民国)
小结:唐朝巩固和发展多民
族国家的主要方式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册封
册封
战争
设机构
和亲
会盟
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唐朝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西北:突厥
战争+设置机构
北部:回纥
册封
东北:靺鞨
册封
西南:吐蕃
和亲、会盟
1.与《昭君出塞》相比,《步辇图》反映了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
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C.利用和亲的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D.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巨大的向心力
典型例题(三维设计P22)
D
2.“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西北各部首领献号“天可汗”给唐太宗的原因是(  )
A.唐朝国力强盛 
B.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C.他主张对外开放
D.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典型例题(三维设计P22)
D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文帝建隋
隋朝的“基础设施”建设:仓库、洛阳城、大运河
炀帝亡隋
大唐初建(唐高祖李渊)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武后称帝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盛世大唐的民族关系:战争→设置机构、册封、和亲、会盟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唐朝覆亡(黄巢起义)
隋朝
(581-618)
唐朝
(618-907)
五代十国(907-960)
课堂总结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
上课内容:第
6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三目)
上课要求:提前三分钟侯课,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
教师寄语: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作业讲评
预习检测
1、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事件?
安史之乱
2、“五代”是指哪些朝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1)背景
(2)过程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八年,763年被唐平定。
①边疆危机: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
②措施失当:设军镇(藩镇),节度使权力过大。
③政治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
(3)影响:在平定叛乱过程中,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从此以后,唐朝由盛转衰。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安史之乱
原因: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藩镇管辖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经过:
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2、藩镇割据
藩镇的权力:
政治: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
经济:拥有财权;
军事: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
唐代藩镇(节度使)的分布
(2018·全国Ⅰ卷·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的基本情况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链接高考
D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不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不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这些人个个都是生前显赫无比,死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朋党之争:官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以朋党之争的形式表现出来。(牛李党争)
死于宦官之手:顺宗、宪宗、敬宗
由宦官拥立的: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
影响: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3、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图说历史
杨国忠
李辅国
唐朝后期(755年—907年)——
国力衰退,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矛盾尖锐,民不聊生,政局动荡
李德裕
牛僧孺
安禄山
杨玉环(杨贵妃)
原因
国力衰退,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矛盾尖锐,民不聊生,政局动荡
875年—884年
时间
黄巢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概况
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结果
黄巢起义(875年—884年)
4、黄巢起义
30
隋唐发展史
581隋建立
589隋统一中国
618年唐建立
907年唐灭亡
贞观之治
武则天统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农民起义
开始
概况: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五代
十国
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时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定都开封。
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五代十国形势(后周时期)
5、五代十国
后唐:李存勖
后梁:朱全忠
后晋:石敬瑭
后汉:刘知远
后周:郭威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
五代十国
时间
人物
内容
结果
五代后期
柴荣(后周皇帝周世宗)
清除五代的弊政
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五代十国形势图
(后周时期)
6、后周改革
1、下列对图一、图二所示历史变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
B.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C.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免
D.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
B
2.在黄巢起义的打击下,唐朝各地文臣出身的节度使或是纷纷被杀,或是狼狈逃亡,取而代之的或是地方武人,或是朝廷任命的武将,从而造成“天下诸侯,半出群盗,强弱相嗟……国法莫能制”的局面。这反映出黄巢起义(  )
A.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B.促使节度使职权的进一步扩大
C.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D.削弱了朝廷对地方的掌控能力
D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文帝建隋
隋朝的“基础设施”建设:仓库、洛阳城、大运河
炀帝亡隋
大唐初建(唐高祖李渊)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武后称帝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盛世大唐的民族关系:战争→设置机构、册封、和亲、会盟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唐朝覆亡(黄巢起义)
隋朝
(581-618)
唐朝
(618-907)
五代十国(907-960)
课堂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