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8.冀中的地道战
一、选择题
1.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人民的智慧难道不是无穷无尽的吗?
B.很多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
C.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
D.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B.屠格涅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父与子》《罗亭》等。
C.我不知道我的伙伴是些什么人?
D.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二、给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搁下(liào
gē)_____出岔(chà
pén)______吆喝(mò
yāo)_____丘陵(qiū
qīu)_____塌陷(xiàn
xuàn)___拐弯(guǎi
lìng___
三、比一比,再组词。
侵(_______)
筑(_______)党(_______)妨(_______)
丘(_______)
浸(_______)
巩(_______)常(_______)仿(_______)
兵(_______)
四、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仅……还……?即使……也……既……又……如果……就……
(1)________敌人来了,我们________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
(2)人藏在洞里,________不气闷,________不嫌暗。
(3)________进了活道,敌人________过不了关口。
(4)在地道里________有警戒洞,________有迷惑洞。
五、根据课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地道战是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而创造产生的。(______)
(2)冀中地道战的特点有数量大、样式多、功能全、村村通。(______)
(3)地道只能用来躲藏,无法进攻敌人。(______)
(4)地道设计巧妙,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_______)
六、课外阅读。
卢沟桥烽火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残 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既 即)严词拒绝。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军人仰马翻。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但是,日寇不死心,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慕)。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全面展开了。
1.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画“√”。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感彩。
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短文时,我们有许多提高阅读速度的办法。如:
(1)看到题目时,我会产生疑问:“___________?”带着这个问题读,我对短文的内容理解得更快了。
(2)阅读第3自然段时,“____________”这个四字词语我不懂,但是并不影响我理解短文,因此我就没有管它,继续往下读。
4.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选择正确的选项。( )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卢沟桥战略地位重要的特点。
B.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卢沟桥特别窄小的特点。
C.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卢沟桥十分窄小的特点。
5.短文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2.C
二、gē;chà;yāo;qiū;xiàn;guǎi
三、侵略
建筑
党员
妨碍
小丘
浸泡
巩固
经常
仿佛
当兵
四、(1)如果;就(2)既;又(3)即使;也(4)不仅;还
五、√√×√
六、1.蚕 即 幕
2.“偷偷”揭示了日军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唾弃的感彩。
3.卢沟桥发生了什么事
同仇敌忾
4.A
5.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